李 燕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翻译能力作为重要的英语能力之一,体现了语言学习中的语际理解输出水平。然而,大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较为缓慢,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之外,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学生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这一理念通常被认为是推行自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结果[1]。本研究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学生完全独立的自主行为,即教师被排除在外的学习,而是教师参与其中的自主学习。
随着自主学习理论发展,许多学者逐渐将其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语料库中存储着大量的语言资源,配以各项方便的检索功能,可以为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本研究借助语料库的平台,辅助开展启发探究式和讨论反思式教学的教学过程,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习得。该理论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为自主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方面,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2],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称之为图式,学习者可以基于现有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若已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那么便需要通过顺应对原有认知过程进行重组,从而形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语料库驱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但是不可以忽视教师或同学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作用。教师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者,特别是当学生的知识建构发生在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或是其他同学的交流与讨论,面对纷繁的学习资源,更加有效地实现新的知识的建构,但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了。换言之,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而是学生自己面对学习资源,去自主地接触、探索、反思,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大规模语料的收集、整理、标注、观察、统计成为可能,从而也使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更宏观的视角,于是发展出现代语料库语言学[3]。信息化促进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而语料库语言学也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为例,对比语料库语料资源丰富,语言描述更加全面,源语与外国语生动真实,相较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直接提供翻译答案,显得更加灵动活泼。借助翻译语料库的平台,大量的语料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面对大量的原文及其对应的译文,学生可以从翻译的产品入手,通过反复的观摩、对比、分析、反思、借鉴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翻译意识,并在学习、反思译文和自我翻译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Leech认为基于语料库的语言教学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4]。
Tim Johns和Chris Tribble是借助语料库技术辅助语言教学的先行者。他们开创的做法一般称为“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 DDL)或“课堂索引练习”(classroom concordancing)[5],指的是在教室里利用电脑生成的经过教师选择、整理和编辑的检索行来让学生探究目的语中的规范模式,并依据检索结果进行活动和练习[6]。以语料库驱动下的翻译学习为例。通过观察这些检索结果,学生可以发现语言的搭配特点、语际间的对等、句式结构特征等翻译特点或翻译规范,经过大量语料的接触和刺激,学生逐渐变成了“发现者”。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同时,这一过程有利于他们形成一定的翻译意识。而已经形成的翻译意识可以指导他们的翻译实践,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这往往会显得更加高效,因为这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的知识。
Tim Johns将整个数据驱动学习过程分成了提出问题(Identify)、材料分类(Classify)和归纳总结(Generalize)三个阶段[7]。区别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主导,运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习,整个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学习,以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开始,学生借助语料库的检索功能对大规模的语料进行分类处理,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观摩、分析、归纳与总结,发现其语言的规范。
本研究旨在探讨语料库驱动下的翻译学习效果如何,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执教的两个大一非英语专业的班级学生,两个班学生人数分别为53人和55人。从两个班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来看,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两个班每周两次英语课,上课频次相同。指定55人的班为实验班,采用数据库驱动下的翻译学习,53人的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翻译教学。
本研究基于汉英对应语料库开展,同时,以英国国家语料库作为参照库,用于检索、检验并确定汉英翻译中可能使用的结构或语法是否符合目的语使用规范。通过分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前测与后测及问卷调查来探讨语料库驱动下的翻译学习及自我学习的效果。
本实验的开展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
首先,开学第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进行翻译测试,测试时间为30分钟,所选测试内容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
然后,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翻译教学,对实验班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以Tim Johns的数据驱动学习过程为基础,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图1。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发现问题,即提出翻译的难点或学生发现翻译的困惑,然后借助语料库,对其资源进行检索,进而自行分析语料,力求可以解决翻译的难点或困惑,从而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一定的翻译意识及翻译技巧,在分析语料及培养翻译意识及翻译技巧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现有翻译水平进行判断与评估。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每周一篇四级段落翻译,要求在30分钟内的时间完成,翻译作业的批阅由相同的老师批改。
在该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后测,测试时间依旧为30分钟,测试内容依旧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同时,给实验班的学生发放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最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本研究统计分析两类数据,一个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参加前测与后测的数据,另一个是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学期第一周开展的前测和学期最后一周开展的后测中,均有一些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测试任务,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测验未完成人数及其百分比
就表2而言,可以发现在进行前测时,两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测试任务,这部分的人数相当,对照班与实验班分别为7人和8人,其所占比例也相差不大,分别为13.2%和14.5%。在经过一学期的翻译学习与练习之后,在开展后测时,这部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的人数有所降低,分别降低到5人(9.4%)和4人(7.3%),其中,实验班的降幅略明显于对照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原因:
第一,接触到的资源的数量不同。这部分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测试的学生大多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法不够扎实,英语基础较弱。在对照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并进行翻译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某方面的翻译知识,虽然教师提供的资源也有经过精心筛选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是提供的资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实验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某个问题或学生课后发现某个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借助语料库开展自我学习。语料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真实语料,语言描述也地道全面,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观摩学习时掌握某些单词与语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翻译意识,进而通过归纳总结掌握一些翻译方法与技巧。
第二,获取翻译知识的途径有差异。不管是对照班的学生还是实验班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翻译知识之后,学生便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翻译实践,因此,后测中未完成的人数有所降低。但是翻译知识获得的途径会对翻译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对照班的翻译知识源于教师的经验传授,而实验班的翻译知识源于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总结,一般而言,自己发现的东西掌握得会更加牢固些,运用起来也更加自如。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翻译测试进行文本分析,文本分析主要涉及词汇与语法两方面。词汇部分标注出学生的词汇错误,着眼于四个方面,分别是:单词拼写错误、单词使用错误(包括词性错用及用法错误)、连接词错误(包括缺少连接词和连接词错用)和单词完全不会空着没有翻译;语法部分也着眼于四个方面的错误,分别是: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主谓一致问题和句子完全不会空着没写。人均错误个数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人均错误个数统计表(单位:个)
就表3而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人均错误个数几乎都减少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有些错误的类型在前测与后测中差别不大,比如单词拼写、时态、语态、主谓一致,有些前后差别较大,例如单词用法、连词、单词不译、句子不译。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分别讨论。
对于前测与后测差别不大的几类错误类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几类错误或多或少与学生的自身语言素质与做题细心程度有一定的关联。单词拼写错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本身并未记住这个单词的拼法或翻译时不留神写错造成;就时态和语态两方面的问题而言,四级段落翻译的汉语文本可以相对较明显地提示出具体时态或是语态,一般这两个问题出错的学生都是英语基础相当薄弱的,尽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仍很难在短期内准确使用合适的时态或语态;主谓一致问题的出现要么是学生粗心造成,要么是基础薄弱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这几类问题不管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或是数据驱动学习模式下,在短期内都不太容易有明显的改进。
对于前测与后测差别较大的几种错误类型,一方面学生注意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去避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强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这几种错误类型实验班的前后测差异更加明显,这与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语料资源,有更大的可能性将这些资源转为已用有很大关联。语料库资源丰富,又配以信息化的检索科技,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就检索出词汇的用法,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句子及篇章,因此,在翻译时碰到词汇或句子问题时更有可能去灵活地思考,从而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去解决这些“拦路虎”。
在对实验班进行翻译后测之后,对实验班的55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问题数量不多,只有三个,分别是:1.你是否了解数据库驱动学习?2.你是否愿意继续进行数据库驱动学习?3.你觉得数据库驱动学习对你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其中,前两个为配有四个选项的选择题,第三个为简答题,学生写出对自己的所有的影响。通过数据统计,83.2%(29.8%非常了解,53.4%基本了解)的学生对数据库驱动学习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84.9%(51.2%非常愿意,33.7%基本愿意)的学生对于继续进行语料库驱动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认同数据库驱动学习的,说明数据库驱动学习确实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认为数据库驱动学习对他们的学习的影响主要是在以下方面,具体见表4。
表4 数据库驱动学习对学习的影响高频影响统计表
通过表4, 可以发现数据库驱动学习增加了很多学生的自觉性,55名学生中有48名提到了数据库驱动学习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开展自我学习,可见数据库驱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就翻译学习而言,语料库驱动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语法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语料库驱动学习促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