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霞
摘要:本文就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面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进行探讨。在应对策略上,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寻找教育契机,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工作上,可采用“优化群体心理,构建良好的心理辅导氛围”“艺术地进行辅导”“家校有效沟通”等方式,让“问题生”走出心靈的荒漠。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本身的原因,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给教育带来困扰,成了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教育难题。本文就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上进行初步探讨,给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时提供参考。
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起心理问题,大部分人会“谈虎色变”,都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这是对心理问题的一种误解。其实,心理问题就像我们稍不小心患上感冒、肠胃不适等生理疾病一样,没什么可怕。心理有问题,经过自我调适、接受辅导或心理治疗,都可以恢复健康。因此,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正确看待,积极处理和解决。
调查研究,寻找教育契机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面对着想法、行为异常的学生,首先,别轻率地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否则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及心理问题的程度如何之前,必须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其次,应看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有可能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也可能是在学习或生活中某件事诱发的。原因不同,处理的方法便不同,所以即使能判断学生有心理问题,也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从中寻找辅导的契机。笔者曾遇过一个自卑、茫然、厌学的学生。起先,不急着下结论,而是通过多方面了解,并与其家长沟通;在此基础上,判断出她有心理问题,了解到问题成因;然后通过悉心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其父母改善家庭监管环境等措施,助其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最终,该学生顺利升学。
班主任的作用与管理经验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条提出: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要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的作用与别人相比,是独具优势的。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渴望班主任的爱心和关注,这对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极为有利,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许多班主任在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优化群体心理,构建良好的心理辅导氛围 大众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构成群体的是谁,只要他们成为一个群体,这个现实会促使他们产生一种集体心理,这就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都会发生改变,与他们是个体时会不一样。群体之间的感情和行为容易相互传染,群体成员都非常容易接受一些暗示。所以,群体心理往往战胜个体的人格,支配个体的感情和行动。可见,群体心理对转变学生的心理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地进行辅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辅导方法也不同,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般而言,辅导的核心就是爱与宽容。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用“春风化雨之力”“滴水穿石之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春风化雨之力”就是要诚心诚意,对问题学生辅导时,态度诚恳和悦,推心置腹,多发掘其闪光点,让学生心理舒坦,再适时引入谈话的主题,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否则,他在谈话初就对老师筑起抗拒墙。“滴水穿石之功”就是个别谈心和辅导时,不必纠结于谈心次数多和辅导时长,而要注意做到打场持久战;同时要注意做到细心策划,适时、适事、适量。
家校有效沟通实施教育之关键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与家长加强沟通、合作,对学生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甚至个体心理因素等,我们能够观察或体会到。但是,家庭的原因常常是班主任难以发现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家长沟通。有些个案就是在与家长的联系中发现并找到解决方法的。曾经,笔者班上的学生陈某,成绩不错,可性格内向、小心眼,碰到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就选择逃课或沉迷游戏,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家访,了解到他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在大家的努力下,家长改变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后来他有了明显转变,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人相处也比较融洽。
结束语
目前,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挑战还是很多的,需要探讨的问题更多。希望班主任更务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谋求解决之道,用爱心去温暖,让“问题生”走出心灵的荒漠。
参考文献
[1]周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6):35-36.
[2]莫雷、任旭明、张卫、王穗苹.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 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