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新
【摘要】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在绘图,读图和分析图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如何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有效地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识图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53-02
一、要注重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师需要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掌握地图语言,如地图比例、图例、方向、注释等。每张地图都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取不同的地理信息。通过教师的教学培训,可以帮助他们从地图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地理信息。只有持续引导他们发现和挖掘地图语言中包含的深层信息,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地理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无图不成题”的考试原则下,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成为更高层次的要求。读图是基础,分析是关键。教师应该仔细指导他们读图和分析图片的方法和步骤。不要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投影图或幻灯片,然后告诉学生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忆这是什么河流,那是什么山脉。一种较好的读图方法是“三步读图法”1.读图名:明确该图表示的是什么内容。2.读图例和注记:明确该图的符号代表的是什么地理事物,獲取准确信息。明白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比如“▲”代表山峰,“=”代表公路,“○”代表城市,“⊙”代表行政中心等等。3.表述地图: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和再造所获取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如:在学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时,首先要让他们明确是一幅什么图。其次学生分辨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所代表的不同的降水量。最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二、通过填图、绘图培养动手能力
听讲学习只是掌握的开始。自己填写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通过绘图和填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绘图能力。教师自绘简图将地理知识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模仿、记忆、回想来回顾、思考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先要提高自身的绘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专门设计的练习册,以便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草图清晰地掌握地理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绘图和填图巩固地理知识。这比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讲授完中国地形地势之后,我会在黑板上手绘出中国地图,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不同走向的山脉,让学生在这些山脉图中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归纳出不同走向的几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简图,将我国各大地形区填图到相应位置。在课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画出这个简图并标出各大地形区,该节内容杂而乱,学生可以先通过老师的简图整体把握,再通过自己回顾、思考绘制出简图,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地理知识的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激活地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地理教材中的图虽然多,使人应接不暇,但是都是静态的图,学生难免对图中所反映的地理知识不能有效地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大量的信息,可以“激活”地图,也就是说,它是动态的,使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多媒体显示地图也更省时,更快,从而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自然地理图表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使地图更加化和形象化。
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活化地图”。关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部分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上只是静态的演示,不利于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这一过程的理解。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态演示图,学生发现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也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而转。这样一来,地理教材中的图便“活起来”。另外,在涉及到“海陆的变迁”以及“洋流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图,对“大陆板块的漂浮和流动”以及“洋流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就会有牢固的记忆,学生在观察“动态地图”的过程中也是思维的一种锻炼。
地图是地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也是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教师应将培养初中生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工作,并将其纳入地理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许丽英.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69-170
[2]孙桂仁.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武威市16所初级中学为例[D].中国知网.2015(05)
[3]徐越.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分析[J].好家长,2018(05):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