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艺芬
摘 要:课堂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听课状态、学习表现等各方面做出的一个研判。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也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与反馈。如果教师能善用课堂评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爆发出学生思维的“小宇宙”,使师生之间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使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小小的课堂评价,呈现一个精彩的大课堂。
关键词:教学评价;有效结合;教育契机
如何在课堂教学时,把课堂评价有机地结合进去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正话反说”的评价,促进教育契机
众所周知,好的听课状态是老师们梦寐以求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高效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但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孩子边听边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有的会神游太空,有的会在底下窃窃私语。此时,如果教师暴跳如雷,孩子们在老师的疾言厉色下,虽然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但心理上也会大大受挫。此时,师生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更谈不上和谐地营造一种上课的氛围了。有感于此,我经常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玩“正话反说”的游戏。当我在教学时,我看到某个孩子蠢蠢欲动,开始“挤眉弄眼”,我就會用很夸张的身体语言说道:“快看,我们的××同学,学得多‘认真,认真得都快爬到椅子上和别人分享他的听课心得了。”此时,一句正话反说,使孩子意识到了我在关注他的行为,而且我用了调侃的语气,在不挫伤他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听课行为很不恰当,马上改正过来。而作为老师,我也庆幸于自己没有用语言暴力去镇压孩子,师生之间用一种很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这个“听课顽疾”。从这个事例中,我感受到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是要帮助学生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但我们的评价语言要讲求教育的契机,不是一板一眼的“官话”就是最好的,例如:“你听得真认真,学习真专注啊”,这样的话听多了,孩子们也觉得这样的评价并不真诚。相反地,“反其道而行之”,用一句意思相反的话来衬托他们的不良听课习惯,让他们听出了老师话语中的提醒之意,他们反而更愿意接受这种诙谐的批评。所以,我认为用一种比较幽默睿智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更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更能体会自己的不足。
二、“串烧”评价,促进思维大碰撞
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与老师的配合很默契,老师的教学就会很顺畅。但事实上孩子们的心是“善变”的,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知道了老师的评价套路是怎样的,面对没有新意的评价,孩子们也就“兴致缺乏”了。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一些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来促使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要思索的问题了。
例如,我听了一节“认识角”的课,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串烧”评价,给我很大的触动。在课的伊始,就让孩子用自己的两根手指代替筷子,比一比,夹跳棋的珠子和夹乒乓球,让学生发现,夹两个不同的事物,两根手指之间的角度张开的大小不同,从而让学生发现手指间的张口会发生变化。此时,老师就抓住这个小细节,夸赞孩子们思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赢得了老师的夸奖,心里都美美的,此时,老师乘胜追击,接着告诉孩子们:“思考是种好习惯,让我们带着这个好习惯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一句简单的评价,不仅夸奖了孩子们,又十足地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使他们很好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个思考的好习惯能在今天的学习中起到什么作用。接下来,老师就不断地在新知环节中,渗透相关的思考评价。例如,老师展示了学生画的不同角的作品,就给学生预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对比认识这些角的不同: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中发现:这些角的位置不同,角的开口方向不同,角的张口有大有小,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反馈,使学生对角的特征有了更明显的感悟。此时,老师就“趁热打铁”地说道:“孩子们,你们不仅会动手画,更能动脑想,真是全能型人才。”一句简单的话语,点出了孩子们思考的智慧,又使孩子们干劲满满地要往下学。又例如: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也是鼓动学生“群策群力”想办法,有的孩子就想到利用手中的吸管来比一比,通过同桌两人比赛,比出一个比对方更大的角,学生在不断的比赛中去琢磨要赢过对方的角,就必须把自己角的两条边尽可能地张开,通过这样一个游戏比拼,孩子们一直在探索制胜的法宝,最终意识到:“角的大小是由两边张口的大小所决定的。”此时,老师也不忘评价一下:“看来,有思考的同学更快地找到了制胜的捷径了。”一句简单的评价,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思考的魅力。从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评价不是空洞、无趣的,而是把自己的课堂评价与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一个“串烧”式的评价,使学生知道思考是一种好的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把自己的这种思考习惯贯彻始终。而教师在教学时“见缝插针”地对学生的思考习惯、思考方法、思考角度给出不同的评价,也适时地给了孩子们一剂“强心针”,使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思索的大军中,使我们的课堂上回旋着一股“思考的大潮”。
总而言之,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种有爱的评价。只要我们从内心上对学生负责,那么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学生也会从心底真正地接受老师的“另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