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思考

2019-03-18 01:58陈进才
关键词:层次性问题设计学情

陈进才

摘 要: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问题引领、问题导学等以问促学的课堂结构中,问题成了架设师生之间交流的纽带。本文拟从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原则出发,从“设置情境,触动心灵,启发思维”和“基于学情,有效设计,引领思维”两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历史课堂设计做了分析思考。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性;学情;探究性;层次性

中圖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58-1

课堂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一环就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苏格拉底说:“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因此,教师的任务就要通过问题设计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以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

一、设置情境,触动心灵,启发思维

1.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问题引领正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老师。因此,我在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首先在投影片上打出如“英国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为什么要打我们?”、“清政府自诩乃天朝上国怎么就被人家打了?原因何在?”、“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战争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等等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学生看到了这样的问题,立即产生了兴趣,大家顿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终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得出了结论,这比教师的“满堂灌”的效果要好得多。

2.培养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是现代公民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内容,同伴之间的探究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问题解决更优更高效。如我布置给学生小组讨论“鸦片战争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这样到问题,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它在学生畅所欲言,合作思考中得到了全面到结论。

3.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需要的是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求助”学生去解决和发现问题。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才有可能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才能构建良好的生态课堂。

二、基于学情,有效设计,引领思维

1.有效性问题设计植根于摸清学情。教师必须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明白教学目标、理解教学要求、摸清学情后才能谈问题设计。如在初中和高中、高一和高三、高三一轮与二轮复习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生对象,设计的问题深度、梯度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节课《鸦片战争》,在初一年级,问题设计仅是围绕基础知识如战争爆发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南京条约》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等,但是放在高一,就必须增加战争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如工业革命后的英国、19世纪中期的西方世界、战前的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国人状况等等。战争带来的影响更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句话所能概括的。放在高三,又必须将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必修模块进行整合来设计问题,按照高考要求进行能力考查。因此,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针对学情进行问题设计,吃透教材,有的放矢,从而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2.有效性问题设计特显探究性和层次感。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如课本再现题——课本延伸题——独立应用题——课外拓展题等递进式问题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探究和进阶教学,让学生思维得到螺旋式上升。对于好学生来说,问题要具有挑战性,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对于学困生来说,一些双基问题研讨同样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倍增学习信心源,从而激发内驱力。课堂问题设计要从表述、类型、难易、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否有效,对于无效或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提问行为必须克服,没有探究性思考的问题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3.有效性问题设计应关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它与创造思维并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而历史批判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因为批判思维往往是创新的前提。历史学科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如果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不同的世界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历史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教师课堂教学必须着力体现,其问题的设计在课堂的生成应该基于民主的、宽松的环境之中;高考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学生要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吹毛求疵”、“标新立异”。历史教学需要不断重温先哲古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的课堂会更有效。如明清之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洋务运动的功过是非、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等等,精心设计好这些问题,放开手脚让学生思考激辩,哪怕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值得的。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问题设计教学,更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以思维品质培养为导向,通过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探究,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层次性问题设计学情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精设计,巧提问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