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上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

2019-03-17 15:43屠晓军屠海霞贺立新李冬海赵鹏亮
感染、炎症、修复 2019年2期
关键词:踝部外踝血运

屠晓军 屠海霞 贺立新 李冬海 赵鹏亮

(1.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124;2.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北京 100069)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后,由于该部位皮下软组织较少,缺乏厚层肌肉及脂肪组织,常导致跖(趾)骨、神经以及肌腱等重要组织外露,为创面修复带来较大难度[1]。2012年1月—2018年1月,我们采用外踝上皮瓣转移修复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17 例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7例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6~67岁,平均(42.2±13.8)岁;其中足背部深度创面10例,足踝部深度创面7例;创面面积为3 cm×3 cm~6 cm×8 cm;均采用外踝上皮瓣转移修复,切取的皮瓣大小为4 cm×4 cm~7 cm×9 cm。供瓣区植皮者13例,拉拢缝合者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清创 本组17例,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或侧卧位,彻底清除创面坏死肌腱及创周坏死组织,咬除死骨,刮除炎性肉芽组织,清创后反复冲洗创面、彻底止血。

1.2.2 皮瓣设计、切取及移植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在距外踝顶端5 cm处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出腓动脉穿支升支的发出点,从外踝顶端到腓骨小头划一条轴心线,根据足踝部创面面积在此连线上设计长宽略超过创面1~2 cm的皮瓣,皮瓣通常处于胫骨嵴和腓骨后缘之间。手术开始时于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在外踝顶端向上5 cm处切开皮肤组织至深筋膜层,分离出趾长伸肌,将趾长伸肌向前拉,显露小腿前外侧肌的肌间隔,在肌间隔中寻找外踝上穿支,确认外踝上穿支存在且没有损伤后加以保护[2]。切取皮瓣时须带上深筋膜和肌膜,皮瓣面积较大时需携带腓浅神经,防止皮瓣缺血导致皮瓣失活。松止血带,再次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切开蒂部皮肤,经明道将皮瓣旋转覆盖在足、踝部创面,针线缝合固定,切勿有张力。通常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于皮瓣下避免形成皮下血肿。供瓣区可以拉拢缝合,较大时以中厚皮片移植并针线缝合、敷料包扎固定皮片。

2 结 果

本组中14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远端皮缘颜色发暗,经多次换药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皮瓣下淤血,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2年(平均17.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二次整形手术,关节功能活动满意。

典型病例:患者,男,23岁,外伤后右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伴跟腱外露,于外院行植皮术,但创面未修复,于伤后约20 d入我院。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较平稳,创面位于右足踝跟腱周围,可见跟腱外露,坏死组织附着于创缘,分泌物较多,有异味,创面大小为5 cm×7 cm(图1,见封二)。入院诊断:右下肢软组织缺损伴跟腱外露、右下肢植皮术后。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待术前准备充分后,行右下肢肉芽创面清创、坏死跟腱去除、外踝上皮瓣切取修复、游离皮片植皮术。术前设计外踝上皮瓣(图2,见封二),术中清除炎性肉芽及创缘失活组织,剪去坏死跟腱,切取外踝上皮瓣,转移覆盖在创面上,针线固定(图3,见封二),皮瓣下放置引流条,供瓣区以自体皮移植覆盖(图4,见封二),外敷料适当加压包扎固定。术后1个月,皮瓣、皮片及供瓣区均愈合良好,没有窦道形成。

3 讨 论

足、踝部皮肤因各种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通常伴有肌腱、神经及骨骼外露,极易引起骨髓炎、瘢痕溃疡、创面不愈合等问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行走,因此促使达到短期内创面愈合的治疗非常重要,而适当的组织瓣修复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腓动脉穿支是供应外踝上皮瓣的血管,该血管变异较少,远端在外踝上发出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为小腿下侧1/2皮肤提供血供;下降支与外踝前动脉在踝关节吻合后形成毛细血管网,血运丰富。

足部及踝部伴有肌腱、神经及骨骼外露的深度难愈创面通过简单植皮往往无法有效愈合,临床效果不满意,因而多采用组织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过去常采用的交腿皮瓣,其缺点是手术次数多、住院时间长、患者痛苦大;游离皮瓣切取难度大,对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高[3],临床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局部皮瓣转移操作相对简单,但只能修复面积较小的缺损[4];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切取时需要保留较宽的蒂部[5],且旋转覆盖创面时容易发生蒂部卡压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发生淤血坏死的可能性增高[6]。而外踝上皮瓣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供应皮瓣的穿支血管位置比较固定,有利于临床医生快速掌握手术方法。而且该皮瓣血供丰富,同时皮瓣皮下组织薄而富有弹性,具有手术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不臃肿、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符合创面的就近修复原则[7]。该皮瓣血运良好,抗感染能力强,利于创面一期愈合,大大降低患者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利于患者关节活动的早日恢复。本组17 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外观良好,功能活动满意,临床效果显著。

施行外踝上皮瓣转移修复术操作要点:①为防止个别患者出现血管变异,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腓动脉穿支发出点,提高手术成功率。②该动脉管径较为细小,其蒂部紧贴腓骨胫侧缘,术中游离时要紧贴腓骨骨膜小心仔细剥离[8]。③处理蒂部血管时尽量保留穿支血管周围的筋膜组织,以防外踝上升支血管较细影响血运。④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蒂部血管,避免蒂部过紧、扭曲、受压而影响血运。⑤术后3~5 d踝关节制动,防止皮瓣受压而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给予烤灯照射,保持室温在25~30℃,防止温度过低出现血管痉挛等[9]。

猜你喜欢
踝部外踝血运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