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平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河南 濮阳 45700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不及时往往给小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大多以病毒感染为主,但近几年来,本院收治的婴幼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呈上升趋势。在发病初期明确腹泻病原菌并确定其敏感药物,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本研究中分析了本地区妇幼专科医院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感染病原菌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以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215例的粪便标本。患儿中男115例,女100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2.21±1.35)岁。患者均足月健康出生,无遗传性疾病、身体缺陷及传染性疾病等;24 h内腹泻次数≥3次,大便表现稀便、脓血便、水样便;经细菌培养均培养出病原菌。排除其他类型的微生物感染。
1.2 方 法
1.2.1 细菌培养及鉴定 所有患儿均为自然留便,用一次性吸管吸取大便3~5 ml送检。215例患儿标本均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Tween80(玉米)琼脂、SS琼脂、沙保弱氯霉素培养基及麦康凯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所有培养标准根据国家临床检验操作规范[2],用API鉴定试剂,使用相关配套鉴定试剂,用Vitek-Compact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3]。
1.2.2 药敏试验 用鉴定试剂对应的药敏试剂条,用肉汤稀释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标准(CLSI),按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为耐药、中介及敏感。
1.3 观察指标 ①215份标本中病原菌阳性率及菌株分布情况;②将215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5个月组、6~12个月组、1~2岁组、3~6岁组,观察各组患儿病原菌阳性率。③观察病原菌耐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细菌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WT5.0软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15份标本中,有132例(61.39%)分离出病原菌。分离出的132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111株(84.09%),其中以沙门菌属居多(56株,50.45%),其次为志贺菌(33株,29.73%);革兰阳性菌21株(15.91%),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17株,80.95%),其次为粪肠球菌(4株,19.05%)。见表1、表2。
表1 111株革兰阴性菌的类型
表2 21株革兰阳性菌类型
2.2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菌检出率 215例患儿中,以6~12个月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占75.00%,其次是1~2岁患儿标本,检出率为68.11%,与1~5个月组、3~6岁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菌检出率
2.3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沙门菌属对大多数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志贺菌对部分头孢类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及头孢4代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部分头孢类及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均达100.00%。
表4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株(%)]
2.4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药物是青霉素,耐药率在40%以上的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及环丙沙星。粪肠球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呋辛及环丙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对莫西沙星及万古霉素均较敏感。见表5。
表5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株(%)]
婴幼儿腹泻在儿科属于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夏季,因天气潮湿,气温较高,很容易导致细菌的繁殖生长,婴幼儿饮食卫生相对较差,因此很容易造成消化道感染,发生腹泻[4]。
对于小儿腹泻,临床上多通过检测患儿粪便病原菌判定感染情况。在本研究中,215份标本共分离菌株132株,阳性率为61.39%,与厦门某地区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标本阳性率(64.5%)一致[5]。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84.09%),革兰阳性菌仅占15.91%。可见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绝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此结果与Schmutz 等[6]的研究一致。革兰阴性致病菌中以沙门菌属占多数(50.45%),其次为志贺菌(29.73%)。革兰阳性菌中80.9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粪肠球菌(19.05%)。215例标本中,未检出真菌,这与张华一等[7-8]的研究有所不同,可能因本研究病例标本较少所致。
从检出的病原菌年龄分布情况看,以6~12个月患儿标本中检出率最高(75.00%),其次是1~2岁患儿标本,检出率为68.11%,这两个年龄段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1~5个月组和3~6岁组。这可能是因为此阶段的儿童免疫功能还未健全,防御病原菌感染的能力较低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免疫功能逐渐健全,感染率逐渐降低。提示,对于6个月~2岁的患儿更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以预防病原菌侵入感染。
本研究中,沙门菌属对大多数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志贺菌对部分头孢类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部分头孢类及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一、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阿奇霉素及克林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也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而对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类耐药率相对较低。肠道细菌产生耐药的因素一方面与细菌本身内在因素有关,也与抗菌药物未合理应用有关[9]。喹诺酮类药物尽管耐药率较低,但其对婴幼儿软骨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婴幼儿是避免使用的,这就导致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应用更普遍,细菌耐药因子往往通过移位、结合及转座、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改变、渗透障碍等使耐药率明显增加。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增加主要因此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能够水解及灭活头孢类、青霉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而沙门菌属发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获得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整合子(例如获得了编码为β-内酰胺酶的质粒),进而水解广谱类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增加多重耐药的沙门菌株传播[1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其由β-内酰胺类药物诱导,对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较低,导致耐药率较高。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的重要因素,给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带来严重困难。由此,对于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应慎重选择抗菌药物,及时进行腹泻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濮阳地区妇幼医院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在年龄6个月~2岁阶段病原菌阳性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