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彬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江苏宜兴 214211)
从语文教学方面分析,教学目标指的是对“教”、“学”成果的预期,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标准与重要依据。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与主体,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实现学生理解、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下,也要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以《想北平》教学为例,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知识目标。解读文章,感受老舍对北平思念之情;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领会现代散文情感能力;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热爱家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掌握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在课后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搜集与文本有关的材料,实现个性化解读。
如在《品质》教学中,为能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与主体性,教师应该发挥组织者与指导者作用,彰显学生主体感受,引领学生有深度的解读、认知小说中“鞋匠格斯拉”人物形象与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完善的人格。
事实上,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一项活动,两者互为影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发展与个性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价值。通过师生的双向互动,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从高中生角度分析,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语文能力,为能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组织探究性活动。而探究性学习指的是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在情境体验中实现问题的探究、解决。学生虽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要发挥组织者与指导者的作用。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每一位个体的体验与感悟,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诱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认真进行问题探究。
为此,教师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彰显民主教学特色,实现对语文教学过程的科学优化;二是侧重于情感投入,进一步深化师生情感交流。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课堂上组织学生品读文本,并体会文本蕴含的语言美,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然后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多姿多彩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景色的感受,并提问:同学们看到了哪些优美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文本中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如果让你来描写这些景物,又该怎么写呢?关于这些探究性问题,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也要抓住时机加入进来,与学生们一起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情感,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成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者。所以教学中要求教师发挥主导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首先,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现,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性,通过自己的精神去唤醒学生,由此学生才可以有动力,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幽默、风趣的语言,为课堂教学注入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放下紧张、戒备情绪,使其轻松、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其次,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升温。构建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真实体会语文知识,开启学生思维,延伸学生的视野,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与诱导学生学会质疑、批判,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创新和创造力。以《五人墓碑记》教学为例,课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与“死亡”有关的名句,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生命的根本性价值是如何“取义”,“义”重于一切,将教学内容变得具象化,使课堂教学有血有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五人为何而死”。
此外,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实践应用。为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教师侧重于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使用理论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实现触类旁通。与此同时,为能达到教学实用性基本目标,还要求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学会语文知识的延伸使用,有效把握语文知识的使用意义与具体方法,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演唱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范玮琪《最初的梦想》歌曲,大多学生对音乐比较感兴趣,通过听歌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然后教师抓住时机引出课文。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进入教学。
总而言之,为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发挥组织、指导等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学生核心地位与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