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琼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带来支持。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先对初中英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进行简述,之后对初中英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带来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人为本;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教育环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得以开展,其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初中英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其虽然在逐步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但实际效果距离素质教育要求仍有差距。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以人为本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对其教学应用分析至关重要。
一、初中英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落实,这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这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其还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促进初中英语教育事业实现创新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英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
1.做好兴趣激发,开展以人为本的课堂导入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想要落实以人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需求。兴趣作为学生的主动力,其自然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实的首要内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兴趣研究,这种兴趣包括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学生对课堂学习行为的兴趣以及对教师课堂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分析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将兴趣需求融入课堂教学行为当中,由此发挥出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作用。例如考虑到初中生的心智发育水平,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导入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在导入情境中的语言对话等活动,进入课文内容当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并借助生活化情境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施分层教学,实施以人文本的课堂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想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开展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由此得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作为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基础,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学生所在的层次为他们制定出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英语知识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获得显著学习效果。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确保分层的隐蔽性,避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分层行为,从而防止出现学生因为被分层而出现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学习逆反心理的情况。
3.布置实践作业,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借助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英语语言技能,并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完成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用英语进行写作,作文题目就是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书籍等,来提高自己作文的准确性,同时要在下节课上朗读自己的作文。由此让学生在将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予以关联的基础上,锻炼他们的英语写作和朗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带来支持,也为初中英语的以人为本教育目标实现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分析,能够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初中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带来支持,这对于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并在充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需求分析,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以人为本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知识基础,同时也为他们的英语素养提升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良萍.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以人为本理念[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8):18.
[2]陈丽萍.浅析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之以人为本[J].考试周刊,2018(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