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凯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物理教师应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规律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难以提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提供给物理教师借鉴经验。
一、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在课程讲解期间,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提问中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堂中关注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疑惑点。教师在提问上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问题难度跨度过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譬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程讲解中,学生在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趣味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机械能开始推导,最后采用动能定理来证明机械能守恒。通过降低台阶的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信心。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模式中获取学习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权威,在思考观察中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譬如,在《自感现象》中,教师在试验设置之前让学生思考电线圈中自身电流变化时,磁通量变化是否会产生电磁感应。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过程中开展试验活动,最终得出的结论,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印象,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课程的魅力。又如在《力的分解》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推厨”游戏,通过对比不同学生间的“推厨”差异性来引入“力的分解”概念。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模式更能帮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教师不应直接向学生讲解物理答案,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物理结论。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大,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不能太盲目,而应采用精准布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设置多元化的题目,在课堂讲解中,根据学生的掌握基础来布置对应的课后练习。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应当天完成作业。教师应先让学生采用自主批改、小组批改等模式,小组批改完物理作业后,可以互相交流做题思路,整理好不懂的知识点,并将其汇报给教师。教师掌握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后,在习题的讲解中能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有的放矢,具体包括:作业深度和广度的布置,难易程度的设置,如何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量等,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确保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当学生完成物理作业后,教师通过设置自评自改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题目会做错,避免在今后的作业练习中再次犯错。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多元化方式,选出最佳的答题模式。因此可见,学生完成物理作业时,采用了三个步骤:初次解答、核对、教师点评,该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具备创新思维。
三、科学应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应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物理实验器材等。由于物理课程中涵盖很多抽象知識,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开展物理实验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物理知识,明确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此外,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也能提升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譬如,在《天体运动》的课程讲解中,播放与“天条奥秘”有关的视频,在阐述牛顿定律中可以讲述牛顿的故事;在“滑动变阻器”课程中,可以先展示舞会上的录像视频,让学生通过愉悦的音乐来观赏舞台灯光的强弱变化,最后让学生思考该问题:为何灯光会出现强弱变化。在《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课中,借助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减少教师的画图时间,使学生保持思维连贯性,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往期知识,也能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的基础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理探究环境,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宝银.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55-56.
[2]邢红军.按照比值定义法的本质改进高中物理概念的编写[J].物理教师,2004,25(4):5-7.
[3]曹金元,母小勇.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