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多维角色研究

2019-03-15 19:49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农林英语教学

岳 莉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当下农业发展的国情及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瓶颈

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 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相对困难等。 但是,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下, 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稳步增长, 农业发展也翻开了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篇章。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国家对农林院校培养的农林各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大幅提升。 我国农林院校的专业性独具特色, 其毕业生必将成为我国新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然而在现实中,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在日新月异的人才市场上严重缺乏就业的竞争力, 尤其是欠缺把英语当作交流工具展示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出现这一瓶颈,究其原因,除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滞后、不完善之外,就是专业特点与英语语言应用的严重脱节。 英语不仅承载了语言技能的利用,更是文化载体,还能促进特色专业的发展, 推动各研究领域新理念在世界范围的传递和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农林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应该顺应形势, 认真思考自身身份角色转变的必要性,提出高层次要求,有效解决英语与专业脱节的问题。

(二)教育部新规定设定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

2016 年,王守仁在《外语界》上发表论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1]指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的指导思想, 其中具体明确地对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做出了规定:“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 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重视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已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出更加具体的发展方向, 有助于农林院校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通过借鉴混合学习模式,促进公共英语教学良性循环发展。

二、理论基础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原有含义就是各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学习。 进入21 世纪后,混合学习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混合学习模式因为结合了两种学习模式的优点, 考虑到个体的需求,显得灵活多变。混合学习理论的基础实际上是把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种主要的学习理论整合在一起, 采用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学生在线学习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 进一步强调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 在混合学习模态下, 公共英语教学能够发挥不同学习模式的优势,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教和学同时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

任何有效的语言学习都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动态过程,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它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指导,二是要求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结合新型的混合学习理论, 采用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学生在线学习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 进一步强调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 均衡教与学的动态发展,应当是教学活动的本质。

三、公共英语教师角色新的定位

作为农林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反思: 在某种程度上说,造成毕业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弱,是否因为教师没能清楚地审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 学生缺乏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导致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 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实际上是要求针对不同的需求目标,深化教师个性化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混合学习模态,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混合学习模态下, 公共英语教师的身份呈现多维度方向发展的态势。因而,当前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认清自身身份的多重性,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调整身份,重塑自我,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混合学习模态(基于语言课堂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两大类教学模式)下,农林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不应局限于扮演教学维度中的知识传递者, 而应朝多维角度发展,如网络自主学习的协作者、引导者和监管者, 农林专业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结合者,并在对自身角色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重构。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角色特点及其弊端——课堂霸主的单一性

应试教育体制对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故而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分析讲解知识要点,完全占据掌控课堂时间,代表着不容僭越的权威。 传统形式上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模式,过多偏重语言的语法体系,缺乏互动交流,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味聆听、记录、记忆,鲜有机会充分利用课堂输入信息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一味强压、灌输,轻视师生间的交流,缺少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 这种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低谷的一个重要原因[3]。同时,在这样的语言教学环境下,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命令发出者、课堂掌控者。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强势的角色身份体现了一定时期教育体制所占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严重缺乏, 积极性不高, 教师也得不到相应的有效反馈。 教师盲目地教,学生木讷地学,几乎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与建构主义提出的知识体系需要积极地建构这一主要理念背道而驰。 传统模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框架的动态建构, 以至于教师呆板,学生倦怠,教学成效甚微。

(二)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师角色新的定位——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是现代技术发展下的新理念和新尝试。相关研究表明, 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和批判政治学视角,如忽视对影响学生自主能力发展深层次原因的探讨[4]。学生在线学习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动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方便学生在明确自己的长项和短处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辅助材料。由此可见,网络自主学习是课堂面授的有机延伸, 是学生自我沉淀的有力时机, 凸显了教师课堂指导作用与学生自我掌控的有机结合。

在混合学习模态下, 英语教学开始变得形式多样,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不同学习模式的优势,也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同时提供有效的交互平台。因此,在课堂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室中学生自主学习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之时, 教师本身的角色也开始朝着多维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单纯的语言能力已经不足以满足教学深层次多方面的要求, 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丰富知识体系,通晓教学课件建设、活动设计组织、网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巧,并且能把这些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换言之,一改以往权威代言的角色,不再是往日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课堂的管理者、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交流的合作者。角色的平等性,不仅丰富了师生交流的平台, 而且可增进师生之间相互的沟通和认知。

身份的变化和多元, 对教师的自我提升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立足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的自我定位也会逐渐清晰, 从而有利于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如何有效地把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是单一地用多媒体课件填塞整个课堂, 或者在网络自主课堂上听凭学生放任自流? 这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高科技却不为其所累,其中的尺度需要教师合理把握。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应该立足人文关怀,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其内心基本诉求,重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可和需求。也就是说,公共英语教师无论是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还是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估者,都要最大程度做到“以人文本”,对学生付诸真心真情,推己及人。只有计算机的网络平台乏味空洞、缺乏关爱温暖;学生自主学习并非纯粹的技术实施,它更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协助,发挥教师人性化的情感调节,扬长避短,有效制约。

(三)英语教师应对的新局面和新挑战——促进农林专业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 农林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高等教育板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为迅速适应农林国际化发展及协作要求的变化, 农林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大幅度提升。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够在国际化大舞台下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

农林院校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专业设置, 如何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专业黏性, 使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英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需要仔细考量,突出重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农林专业, 学习该专业相关的知识, 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研读国外最新资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努力为我国农林行业培养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教师应当是一名积极的学习者、 研究者和促进者。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渗透、交融、扶持,而非简单相加,公共英语教师要超前摸索,另辟蹊径,积极应对。在明确新型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角色束缚,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积极践行教学理念,促进农林院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混合学习模态的改革思路,引入网络技术支撑,突破教室的局限,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公共英语教师的身份随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一方面,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决定了大学英语学习应该是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农林院校的专业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与不同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传统的课堂面授形式,还是风靡各大院校的自主学习形式, 都不应该是相互孤立的个体独立行为,而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商合作与相互监督, 学生投入精力提升自我和参与互动活动的同时,教师更应该能投入情感,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5]。

四、结语

在农林院校的独特环境中, 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厘清思路,首先从思想上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 其次要努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更为紧迫的是, 教师要结合农林专业独有的专业特点及课程设置,选择切实可行的着眼点,不断尝试,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自然嵌入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师既是多方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又是新型教学模态和理念的全力践行者, 应该以混合学习理论为依托,结合农林院校的专业特点,分析教师角色的多维度动态变化。无论是知识传递者,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评估者,亦或是新型农林专业知识的学习者、 转换者, 公共英语教师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务必要随着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重新建构。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 农林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要主动并积极进行角色扮演和成功转换, 有效融入独具特色的农林专业,推进公共英语教学良性发展,不断提升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农林英语教学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