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田 莺 朱小英
(1.鞍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2.烟台南山学院 工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通常意义下的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的尝试,后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首次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今,这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很多学校的教改样例[1]。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顺序进行颠覆[2]。课前教师需要制作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外预习,课中师生就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
翻转课堂的实施具体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1.问题导向环节。教师分析学生特点,制作教学视频,指出引导性问题,然后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2.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将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3.知识内化与升华环节。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通过讲解和应用完成最终的知识内化与升华[3]。
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翻转”二字,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师生角色的翻转。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具有被动性;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促者的角色。2.教学时序的翻转。翻转课堂实施的是逆向教学设计,它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讲授放到了课前预习阶段,将以往的课后交流和教师指导移到了课堂上。3.学习环境的翻转。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知识内化主要在课外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完成的,而知识的内化则是通过课上与他人交流完成的[4]。
通过实地观摩和访谈了解,渤海大学的转动课堂实践已半年有余,教学实施的模式大体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课前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教师负责制作微视频课程、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布置课程学习任务等;学生则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开展自主学习。第二,课中阶段(注重交流和评价,在协作探究中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巩固练习。教师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承担指导者、帮促者和资源提供者三大角色,以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引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采用的考核机制是:总成绩=平时过程考核(45%)+学生能力考核(25%)+期末成绩(30%)。通过对几位任课教师以及课堂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和教师普遍对转动课堂接受度较高,但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还是觉得有些不尽人意。
目前,影响翻转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践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学生课前对知识的自主预习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点之一就是需要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并且这种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当然,这种自主学习不能仅停留于简单观看视频、粗略了解学习内容的程度,需要自己勤思考,多提出问题,多与教师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上知识的内化。
2.翻转过程中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广度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会使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更多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中阶段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而课后阶段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及升华,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一种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科本身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知识。如果用于计算机、数学、科学等程序性知识的学科教学上,因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视频,自己控制进度,所以的确可以减少很多课堂上由于误操作所浪费的时间,但不适用于情境性要求严格、互动性要求较高的语言类教学。
4.班级成员数量
翻转课堂实施的课中环节就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来解决课前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如果班级人数过多,一部分互动程度高的同学在知识的学习上会收获颇丰,而另一小部分互动程度不高的同学则收益甚微。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关注和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所谓因材施教就很难实现。如果班级人数适中,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便易于掌控课堂,便于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更容易实现深度互动,进而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所以,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者人数要保持平衡,不宜过多。
5.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通程度以及对翻转课堂这种非线性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程度
就翻转课堂教学讲,表面上教师参与度在降低,实质上却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逆向教学设计能力、把控教学内容的能力、合理设计课程的能力、动态跟踪分析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包括课中为了学生知识的内化需要在课堂上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还包括课后为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需要给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生态课堂模式,将成为未来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影响翻转课堂实施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入手,基于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和规律,结合当地高校教学现状和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确保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智慧能力应该包括逆向教学设计能力、精准把控教学内容的能力、动态跟踪分析能力、对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控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智慧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提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其次,要求教师能够适应课堂中的非线性工作。他们除了需要解决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同时还要去解答尖子生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做出思维上的快速切换。再次,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答,就应该放下身架和学生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做法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学会放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权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学会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教师方面:在实施翻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不容易被量化,为了激励教师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势必需要学校管理者改变以往单纯以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维持秩序的效果作为评价依据的考核方式,转而,从学生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互动广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
学生方面: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主要以独立探究和彼此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传统的标准化考试评价方法将无法评测出学生学习的效果,这就意味着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实施,基于分数的评价必然要向基于大数据评价转变,基于结果的评价必然要向过程性评价结合结果性评价转变。因此,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必要采取新的评价方式,如渤海大学转动课堂对学生采取了总成绩=平时过程考核(45%)+学生能力考核(25%)+期末成绩(30%)这样的考核机制,当然,这三方面考核所占的合理比重仍需在日后转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正确引导翻转课堂的发展方向。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参考资料自主完成课前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这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才能自如地在教学平台上或是在普通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简单颠覆,更是从尊重学生个体角度出发的对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根本性具有创新意义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盲目地跟风使用,而应该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冷静思考与翻转课堂有效实施有关的问题,以此来探究一条有利于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