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且病死率位居第6的恶性肿瘤[1-2],每年约有7万乳腺癌患者死亡,绝大部分死亡的乳腺癌患者为晚期患者,肿瘤细胞转移是主要原因之一[3-4]。因此,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其中,乳腺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乳腺癌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普查,机会性筛查是指患者个体主动或自愿到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近年来,随着中国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显著提高,病死率逐年下降。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筛查方法。
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病史及家族史对于评估乳腺癌风险十分重要,对于有家族史及高危因素的患者,筛查方式不同。对于20~40岁的女性,若无症状、临床乳腺查体阴性、无高危因素,建议每1~3年行临床乳腺查体并提高其乳房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临床乳腺查体应分别进行立位和仰卧位的视诊和触诊。有患者认为定期自检可以避免行其他筛查,但2017年《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5]指出,乳房自检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检出率和病死率,所以应定期进行乳腺筛查。
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40岁以上女性的乳腺癌筛查,简便易行、分辨率高,可有效筛查出肿块,特别是对于脂肪型乳房。美国癌症协会2015版一般风险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指南[6]推荐,一般风险女性应在45岁起开始接受规律乳腺钼靶X线检查,≥55岁女性每两年一次或继续每年一次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但乳腺X线检查存在辐射暴露、过度诊断等缺点。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乳腺肿块的特征,无辐射、简便、可动态观察病变,并可以显示出X线检查无法查到的可触及的肿块,对于不能行X线检查的患者(如孕妇等)以及致密型乳腺,有较好的效果。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当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考虑进一步行乳腺MRI检查。乳腺MRI检查可以同时显示出肿块与胸壁的关系及腋窝淋巴结情况等。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部分肿瘤标志物可在临床症状发生前出现异常,可通过血液检查检测,对于早期筛查肿瘤有重要作用。乳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等,但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表达于多种肿瘤中,所以,目前确诊乳腺癌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目前有多种肿瘤标志物正在研究中,患者通过体检等方式,如发现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请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上介绍了几种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方法,女性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筛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最终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