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弹性成像对微小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9-08-24 08:18石燕清乌兰王红春李柔萱
癌症进展 2019年15期
关键词:比值良性多普勒

石燕清,乌兰,王红春,李柔萱

北京老年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95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常因乳头溢液、触及乳腺结节等原因就诊,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乳腺癌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微小乳腺癌是指肿瘤直径小于10 mm的乳腺癌[1],由于其体积小,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与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因此,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除了具有常规超声的优点(如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操作简便、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等)外,还能够通过高频探头更加清晰和准确地显示病变细节和微小病灶,提高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2-3]。超声弹性成像不但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的软硬度,还可以通过测量客观地显示病变的特点[4]。本研究探讨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微小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①女性;②年龄<65岁;③术前经临床检查发现乳腺结节,并接受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并于术后明确组织学类型;④单发可测量病灶,病灶直径<1 cm;⑤既往未接受过手术、放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②乳腺多发结节或肿块;③胸部先天畸形;④合并其他部位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⑥合并结缔组织病和代谢性疾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⑧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281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小乳腺癌患者79例和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2例。微小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为28~64岁,平均年龄为(51.7±7.5)岁;病理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0例,乳腺原位癌12例,乳腺小叶癌5例,乳腺髓样癌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的年龄为30~63岁,平均年龄为(50.2±7.5)岁;病理分型:乳腺腺病102例,乳腺纤维腺瘤6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手术或穿刺检查前3天内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的设备选择美国GE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7.5~12.5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超声检查医师于患者右侧进行检查,以乳头为中心,按照自外上象限至内上象限的顺序进行扫查,全面观察乳腺组织,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扫查。重点观察乳腺结节,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边界、钙化、血流特征,多方位观察乳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然后切换至弹性模式,采用双幅显示模式进行观察,应用超声探头压迫乳腺病灶,不断调整探头的压迫力度和方向,观察病灶的成像特征,采用弹性取样框选择病灶组织为感兴趣区,其内红、蓝、绿分别代表软、较硬、硬。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比较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类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情况及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e,SR)比值。①钙化类型: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钙化灶回声特点对钙化类型进行综合评估[5]:I型,钙化灶直径≤2 mm的微钙化,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簇状、针尖样或点状强回声;Ⅱ型,结节内部粗大型钙化,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结节内团块状或斑片状强回声;Ⅲ型,结节周边粗大钙化,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结节边缘弧形或环状强回声。②BI-RADS分级:肿瘤性质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系统分级标准[6]:0级,评估不完全;1级,正常;2级,良性病灶;3级,可疑良性病灶;4级,可疑恶性病灶;5级,高度可疑恶性病灶;6级,确诊为恶性病灶。本研究中,4~5级均归为恶性。③弹性SR比值:在动态成像的过程中测定并计算感兴趣区的平均弹性SR比值。弹性SR比值=乳腺结节应变率/同侧胸大肌应变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钙化情况的比较

微小乳腺癌钙化的发生率为62.03%(49/79),与乳腺良性结节的65.35%(132/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08,P<0.01);微小乳腺癌的钙化类型以I型多见,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类型以Ⅲ型多见。(表1)

表1 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类型分布情况[n(%)]

2.2 BI-RADS分级情况的比较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BI-RA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8,P<0.01)。微小乳腺癌的BI-RADS分级以4~5级为主,乳腺良性结节的BI-RADS分级以2~3级为主;79例微小乳腺癌患者与20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中均无BI-RADS分级为1级的病例。(表2)

表2 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BI-RADS分级情况[n(%)]

2.3 弹性SR比值的比较

微小乳腺癌的弹性SR比值为(2.08±0.86),乳腺良性结节的弹性SR比值为(1.19±0.47),微小乳腺癌的弹性SR比值高于乳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7,P<0.05)。

3 讨论

微小乳腺癌的体积小,手术可以使早期微小乳腺癌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原位癌是最常见的微小乳腺癌,早期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影像学检查在二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超声相比,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以下优势:①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能够提高对病变组织的检出率;②具有对空间复合图像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边界以及病变邻近组织的情况;③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内的血流特征,有效鉴别血流类型。既往研究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亚毫米级别的乳腺癌[9-10]。有研究显示,乳腺髓样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纵横比大、存在微钙化等,与乳腺良性病变存在明显的差异[11]。本研究比较了微小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情况,结果显示,微小乳腺癌的钙化类型以I型多见,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类型以Ⅲ型多见,二者的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微小钙化灶,从而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信息。良恶性乳腺肿瘤生长过程中均可以发生钙化,但微小乳腺癌的钙化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其病理基础为砂粒体的形成,钙质呈层状沉积,多表现为I型钙化;而乳腺良性结节的钙化多表现为草酸钙盐沉积,为Ⅲ型钙化。有研究显示,微小钙化的数量越多,密集程度越高,则病变性质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12]。

部分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的重叠,仅通过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内血流频谱诊断具有较高的主观性,误诊率高,因此,科学、准确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BI-RADS分级法是根据乳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征对乳腺疾病的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的,分级越高,表示乳腺肿块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13]。BI-RADS分级的应用能够克服超声诊断的主观性,提高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BI-RA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微小乳腺癌的BI-RADS分级以4~5级为主,乳腺良性结节的BI-RADS分级以2~3级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14]。超声弹性成像属于超声功能性成像,其成像基础为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的差异,它应用超声探头以一定的压力压迫病变组织,观察病变组织受压迫前后回声信号的变化程度,不但可以通过伪彩图直观观察病变组织的特征,还可以为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量化的数据,尤其是在甲状腺等浅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具有一定的优势。微小乳腺癌细胞体积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少,组织硬度大,且分化差;乳腺良性结节细胞分化好,组织间隙大,组织硬度小[15]。因此,两者在伪彩图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弹性SR比值测量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中常用的估算病变组织软硬度的技术,弹性SR比值越高,病变组织的硬度越大。弹性SR比值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初步应用,能够定量地反映乳腺结节的软硬度。本研究中,微小乳腺癌的弹性SR比值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弹性SR比值能够对两者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微小乳腺癌钙化类型以I型多见,BI-RADS分级以4~5级为主,弹性SR比值更高,与乳腺良性结节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所提供的形态学特征、血流特征以及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对微小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从而指导临床诊疗。

猜你喜欢
比值良性多普勒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