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宜按“部”就“班”

2019-03-13 08:14杨永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部编随文生字

杨永

摘    要

部编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低段的随文识字存在目标不准、层次不清、方法不当等现象。随文识字的落地应按“部”就“班”,依托阅读文本,立足儿童本位,减轻识字压力;借助阅读策略,利用习题要素,促成寓识于读。

关键词

部编教材 低段阅读 随文识字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指出文章结构、选词造句要合乎规范,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作文如此,教学亦如此。笔者认为部编语文低段随文识字也应按“部”就“班”。按“部”指依托部编文本,利用阅读策略,挖掘习题要素;就“班”指基于儿童特点,遵循学习规律,发展语文能力。

一、直面困局,随文识字存“三失”

1.目标不准,主次颠倒,导致教学失向

温儒敏强调:“小学低段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大量识字,快速识字。”从这个意义上讲,低段阅读文本是辅助识字的材料,是为识字服务的载体。教师要以识字为核心,借助阅读文本,帮助学生识字。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和拓展上,花大力气在文本内容、意义上绕圈子,忽视了随文识字的核心任务。这种不以识字作为核心目标的低段阅读教学,带来的是教学方向的迷失、教学行为的游离、教学质量的高耗低效。

2.层次不清,识写混淆,导致教学失位

很多教师弄不清部编教材识写混编的特点,教学中不能区别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层次不清。其一,对双线格里面要求会认的生字,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在正音上下功夫,认为学生能借助拼音把生字认读正确就可以了。其实,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结合的统一体,识字不光要正音识形,还要知义。其二,对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教师平均用力,全部当作新字去教学。殊不知,其中有些是已识过的,不必在读音和意思上重复教学,指导正确、规范地书写才是正道。其三,对课后没有但文中却注音的“见面字”,部分教师也当成需要认识的生字去处理。“见面字”只是跟儿童见个面,打个招呼而已,无须认读和书写,不能人为增加识字量,加大儿童的识字负担。其四,对双线格和田字格里同时出现的“三会字”,音、形、义都要加以指导,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度不够,落实不力。

3.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导致教学失效

集中识字是一种常规的识字方法,简单易行,快速高效。这种教法对识字量少、书写任务相对轻的中高年级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对识字量大、写字任务重的低年级儿童来说,就弊大于利了。这样做曲解了编者将大量的生字“镶嵌”到课文里的良苦用意,人为地把生字与阅读文本隔离开来,不仅难以提高低年级儿童识字效率,而且扼杀了儿童学习汉语言的兴趣。

二、顺应学情,减负增效有“三化”

1.化整为零,分散识字压力

部编语文教科书低段课文篇幅较长,识字量较多,而儿童的年龄较小,因此学习压力较大。基于此,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认知与遗忘规律,按照“读为主线,寓识于读,渐次达成”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在兴趣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比如教学《四季》一文,可以将识字任务分解到两课时里:第一课时先通过录音、范读等形式,让学生整體感知课文内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重点指导阅读前两个自然段,读中识记前五个生字,并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感受春之温暖和夏之热情;最后,指导写前三个生字,当堂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则主要着眼于后两自然段,在随文阅读中相机解决余下生字的音形义,进而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四季的特点,达成全文背诵的目标。这样,分解了儿童识写压力,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师生在轻松愉快中落实寓识于读的目标。

2.化繁为简,归类融合识记

有的课文识字量较大,如果随文逐一识字,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可以根据生字间的共同点,找准其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掰、扛、扔、摘、捧、抱”等生字均要求认识,其中“捧、抱”又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六个字的异同点,在比较中发现它们都是表示动作的词,都与“手”有关;然后利用形声让学生猜读“捧、抱”,帮助正音;继而借助文中插图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各种动作,并采取边读句子边模仿动作的方法,强化对这些生字的认读和理解。其实,每一篇课文的生字群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异同点,教师课前要学会研究课后的生字,在音、形、义等方面进行梳理比较,分门别类,提高识记效率。

3.化难为易,识读写一体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中有些生字双线格和田字格里均有,属于这类音、形、义均要随文掌握的“三会字”,教学时应力求识读写一体,化难为易。《树和喜鹊》中的“招、呼”就属于“三会字”。首先,通过猜读形声字的方式让学生读准“招、呼”的音,并点明“呼”单读时是第一声,组合成词后则读轻声,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汉语言文字的趣味性;其次,让学生扮演喜鹊跟小伙伴互相打招呼,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打招呼”时不仅要用上“手”,还要借助于“口”,所以“招”是提手旁,呼是“口”字旁。在指导书写时,要先引领读帖,发现“招、呼”都是左右结构,“口”的位置不同,再创编口诀帮助书写:左窄右宽讲谦让,上下高低不一样,“口”在刀下写扁方,“口”在左侧写狭长。如此一来,不仅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助力教学,更是在随文阅读中巧妙地把汉字的音、形、义勾连到了一起,使认读、识记、书写三位一体。

三、巧用教材,路径落地需“三思”

1.思文本提示,善用阅读泡泡

部编教科书中编者特意植入许多“阅读泡泡”,不仅是给儿童自主读文支妙招儿,更是给教师的教学指明方法。比如《树和喜鹊》中“单”是生字,“孤单”是生词,如果靠查阅工具书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一年级儿童来讲就比较抽象。课文中的阅读泡泡“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理解‘孤单的意思吗?”就是提示师生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去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儿童自由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回读第一自然段,尝试联系上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儿童可能会找到三个“一”——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一”是单数,单一的意思。抓住三个“一”,孤单的意思迎刃而解,第二自然段“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在儿童读中发现、读中感悟的基础上,以读促识、以识促读,读出“孤单”的滋味也就水到渠成了。

2.思策略系列,力求融会贯通

随文识字的策略多种多样,通常有借助图画识字,借助象形、形声、会意等字源字理识字,更多的是联系生活、联系课文识字。教学时,不仅可以选用单一的识字方法,还可以将多种方法巧妙融合,优化识字。部编教科书提供的阅读泡泡既是有效提示,可以巧妙地化解识字的难度,提高随文分散识字的效果,又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发展体系。纵观部编教材中的阅读泡泡,除了在《树和喜鹊》中提供联系上文的解词方法,还在《大禹治水》中植入联系下文理解“泛滥”的方法,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提示“联系下文的‘稀猜‘稠的意思”……教师要把多篇课文巧妙勾联起来,融会贯通,形成阅读群,引领儿童在群阅读中形成完整的策略体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3.思习题要素,促成学练互生

阅读文本的习题设计是编者依据课标学段目标,结合文本特色精心命制的,有些习题除了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还能起到助力阅读、形成能力的作用。比如《千人糕》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设计了生字组词和扩词,教学时可以有效利用:助力课始导入,先让学生说说夏天最爱吃什么?过生日必须吃什么?从而引出“雪糕”和“蛋糕”,使抽象的生字与可感的实物建立联系,丰富词汇、加深理解,进而引出“千人糕”。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串联课后的生词,尝试口头概括课文内容,也可以提供补白式的概括性语段(巧妙地将课后的生词镶嵌其中),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形成表达能力,使识字、读文和口头表达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部编随文生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斯诗私塾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科学、合理、创新使用“部编”教材之我见
大还是小?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