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校本实践

2019-03-13 08:14瞿汉荣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堂共育品格

瞿汉荣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搭建起互相衔接与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同促进孩子的品格提升,尤为重要。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破解家校共育的难题,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于2017年申报立项了江苏省中小学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成达e学堂家校共育平台的建构”。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建立了专题网站,依托微信小程序,让家庭教育借此平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协作,满足各自的诉求,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了学生品格提升的最优化。

一、校本实践的路径

1.活动助推,搭建品格提升的桥梁

经过广泛调研与深度思考,我们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搭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桥梁,有效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

(1)线上直播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的认知,也助推了教育的创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法等都随之改变。在线教育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行业的定义。线上直播具有丰富的交互性和协作性,不受时空限制。“课见”直播间是“成达e学堂”微信端推出的实时语音直播项目,为学生家长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好习惯、好品行的方法。

(2)线下交流活动。着重打造“名师慕课”微讲座活动,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定期在盐城市图书馆公开举行,并在“成达e学堂”以及《盐城晚报》、盐城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等多个平台共享,实现了“发挥名师效应、共享名师资源”的目标。

(3)线上线下互动。以教师为信息发布主体,以移动端为媒介,及时、迅速、定期向家长推送学生在校信息,积极鼓励家长参与研讨,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家校合作的融合度。学校邀请家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家校共育——好习惯决定好人生”教育主题座谈会,家长们或在现场智慧碰撞,或通过微信端畅谈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与教师和其他家长零距离交流,促进了相互理解,加强了家校协作,形成了一种“同频共振”的合作效应。

2.锻造品牌,丰富品格提升的内涵

学校和家长、孩子一起精心设计特色活动,开启一扇扇生命之窗,让他们看到辽阔世界里灿烂的光芒。

(1)点点计划。家长每天点一点,孩子进步多点点。“点点计划”是依托平台设计的一套开放式、多选择的假期成长计划,是家长培训和学生品格养成的平台,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品格实践作业,利用“点点计划”的评价功能,可以积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2)乐评嘉年华。改革评价方式,将考试变成游艺“嘉年华”。游艺设计兼顾了趣味和品味——孩子们人手一张智慧闯关的体验卡,可以尝试“小小科学家”“我是小交警”“生活小达人”“我爱大盐城”等多个项目关卡,每通过一项体验,家长志愿者评委便会给他们几颗代表得分的小星星。乐评游艺活动实现了对孩子的生活化教育,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家校互动,实现了家校共育。

3.创新驱动,拓宽品格提升的渠道

通过研发“成达e学堂”家校共育平台,形成“成达e学堂”家校共育平台建设方案及实施指南,构建出提升学生品格的培训、活动、互动、评价的实践范式,为家校共育平台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给传统的家校共育带来新气象,给学生的品格提升带来新变化。

(1)创新有感染力的课堂范式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中小学生品格提升的重要载体。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创新“体验—分享”式小学品德课堂的研究,力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通过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乐于分享、自主探究的乐园。课堂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小组活动—自主体验—反馈分享”;学生活动范式为“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信息收集—知行统一”;教师活动范式为“营造情境—激励评价—指导活动—总结延伸”。

(2)创新线上线下的融合方式

传统教育互动性和课堂感是线上教育无法取代的,为使“成达e学堂”更好地遵循教育的本质,我们提出“混合式教学”德育模式,将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将课程梳理、合并,搭建平台,将“成达e学堂”打造成一个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互动的学习平台,以弥补线上教育不能保证学习质量的缺陷,有效地把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并打通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

二、校本实践的成效

“成达e学堂”家校共育平台缓解了现行学校教育模式导致的诸多矛盾,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向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起本校的学生品格提升基地。

1.实现了全视角培养

品格提升,涉及课堂、线上、家庭、社会等多个视角。只有做到这些视角的全覆盖,才能避免“木桶效应”,形成全域育人的良好氛围。项目实施顺应了时代背景下父母参与子女教育的现实需求,家长可借助手机终端便捷地了解学校和班级动态,与教师或其他家长动态交流,有效解决儿童现实存在的品格问题,实现对自己孩子的个别化教育。

2.实现了全素养涵育

“成达e学堂”建设中,学校关注学生品格提升的各个领域的基本要素,根据不同年段,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细化平台资源建设、学生实践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指标等,让“知、情、意、行”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落地生根。例如在“点点计划”暑假活动设计中,三年级安排了必做题:阅读40分钟、运动1小时、家务劳动15分钟、兴趣活动30分钟;选做题:做城市文明的小使者、一次远足、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学做小主人、完成一个科学实验、与父母共读一本书等等。这样的设计渗透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技创新、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等内容的教育。

3.实现了全方位展示

通过平台,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活动参与呈现出来,获得“班级朋友圈”的点赞,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我实现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学校每月设置了不同的“德育主题”,各年级都有自己相应的德育特色作业,比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今天我当家”“我为妈妈做件事”。家長在平台展示和交流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发表心得体会,根据点赞数和完成度每周评比出“活动之星”。

4.实现了全流程跟踪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实施全程跟踪,有力保障了学生品格提升。可以对特定活动全程跟踪,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践参与情况,了解家长和同伴对他的评价,适时介入并正确引导;可以对同一学生发展过程全程跟踪,发现成长轨迹,及时评价与肯定,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可以对家长参与情况全程跟踪,及时提醒和带动家长浸润于品格提升工程中。

家校沟通引入网络使沟通更加便捷有效,这样的沟通形式是“新”的教育,但其内核仍然是“心”的教育。“成达e 学堂”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为学生品格的锤炼与生长搭建了新的平台,教师轻松指导、学生乐于实践、家长主动参与、社会积极共建的良好教育生态由此形成。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学堂共育品格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冬季暖男必备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