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晓磊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困扰师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从创建语文阅读学习环境,学习语文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相结合,以及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建设;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49-02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学习语文,付出大,收效小,这一现状往往让语文教师十分苦恼。初中生具有基础不太牢固,情感不太充沛,缺乏生活经历等多方面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应对方案。
1.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环境自然应该上开放有活力的。环境的存在对个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健康、开放、有序和有活力的环境必然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这里的环境重点指校园环境。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不能仅满足张贴“讲普通话”的标牌或者名人名言。应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诗画校园。
卫生间作为校园内相对封闭、独立的活动空间,甚少被利用,但可开发价值巨大。在卫生间里的醒目位置设置活动插板,里面定期更换古诗文。要求放置在这里的古诗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古诗文中的生僻字还要注音。如杜牧的《鹭鸶》、常建的《春词》。卫生间里布置的古诗文还可以应季,选取大量符合四季特点的诗文,一年四季定期更换。也可以穿插有一定主题的诗文布置,如咏月、颂竹等。
走廊和楼梯是初中生课间主要停留场所,在走廊、楼梯墙壁上悬挂风景画,可以增加初中生对美的感知和向往。同时在风景画下设置插槽,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为每一幅风景画做介绍,再选择优秀的介绍放置在插槽里。这样由美的触动而激发出初中生写作的欲望,所呈现的文字,所流露的情感,既真实又富于美感。学校由于可供布置风景画的地方比较少,不可能完全展示所有的美景,或者对所展示的美景有详尽的介绍,这样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如展示可可西里的藏地雪山风情的风景画,在风景画下面列出可供学生参考的相关书籍《可可西里的生态印记》、《可可西里的哭泣》。学校定期所展示的风景画,也可以有一定的主题,统一展示与主题相关的风景画。如《藏地风情》、《海底奇缘》。当然学校所展示的画作同样也要定期更换。
学校可供展示画作的位置还是有限的,不可能详尽,但展示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让他们自己去探寻世界的奇妙,自己主动将搜集或创作的文字和这些美的事物统一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的建设也得提供一些便利,供学生查阅资料。
学校还应自主创办具有本校特点的文学刊物,专门刊登本校师生的原创文章。既能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写作热情,又搭建了一个供师生交流和互相促进的平台。
班级环境的建设也不能仅满足于黑板报,班级四周的墙壁也是构建语文学习环境的肥沃土地,墙壁上可以悬挂书画作品,一面墙壁悬挂名人大家的,一面墙壁悬挂师生自己的,当然各班级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打造属于自己的班级布置,求新求活。
总之就是把校园打造成诗情画意,最美风情的活力校园。
2.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学习语文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先要让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而爱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增进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将爱国和爱汉字相结合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些教师却抱怨语文难教,有的学生都上到高三了,依旧存在书写不工整和错别字的情况。这就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汉字难学还是我们不会教。
汉字是有情感的,但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注意到,《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凄凄惨惨戚戚”和《黄河颂》中“啊!黄河!”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却把这些饱含情感的词语单独拿出来分析,还用所谓的模板教学生来答题。摧残般的语文教学还能指望学生学好语文么?
语言文字本就是活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学好语文,学好汉字,多读即可,在适宜文本的情境中读,在和作者心境相仿的情境下读。教师范读,学生之间互读,学生在听读中也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教师只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剩下的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语文文字。阅读教学本就不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段的任务,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学习。教师只是生活大课程下的一任教师,剩下的课程还需学生自己去品味。
初中生通过阅读对汉字的理解加深,增进了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后,自然就能把热爱祖国語言文字和热爱祖国联系起来。被唤起爱国情感的初中生,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汉字。热爱汉字才是爱国的阶梯,是学生真正能对爱国有深刻理解的基石。
3.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学习语文要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独立。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自觉和主动,这就需要之前说到的环境熏陶起作用,此外还需要教师善加引导。但部分教师对初中生学习语文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师上课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完整的回答出来,才叫用功,才是预习任务完成的好。我们教师应该认清,我们面对的受教育者虽然是独立的有个性的群体,但从身心发展阶段上看,只是初中生无论从认知层面还是思维能力都处于发展中,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犯错。现在市面上工具书很多,教师所提的很多问题在上面都有完整的答案,一旦教师过分强调答案的正确性,就会引导孩子从独立思考到死记硬背工具书的答案上,这样的现象是十分可怕的,师生都丢弃了思考,忽视自己的阅读体验,忽视与文本做纯粹的交流变成了倒卖知识的贩夫。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更多的应该强调多读,并教授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比如圈点批注法,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相信我们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在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后,放开手让他们读。所选入教材的文本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一不是“我手写我口”的文章,学生认真品读这样的文章,自然就能与作者沟通,试问这样的预习还不够么?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心得笔记,记下困惑的地方上课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记下自己领悟的内容,上课与师生分享,增加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分享本身就是思想交流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善加引导,让学生去享受阅读的过程,从死记模板和题海战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刘国正、陈哲文:《语文教学在前进》,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杜草甬、商金林:《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翻译著作类
[1][意]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爱的教育》,开明书店,192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