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 要]用活身边的有效资源,并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素材,而且可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作保障。因此,一个睿智的教师不是刻意地去借鉴他山之石,而是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审视身边的资源,并科学、灵活地使用这些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关键词]用活;身边资源;有效学习;促进;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2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说明教师要灵活选择身边的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使之成为学生乐学、善思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规律,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去设计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敢思、敢议、敢问,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一、重组内容,满足学习需求
“用教材教”的觀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所以数学教师要学习与运用新的理念去解读和处理教材,并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各种策略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学《分米的认识》一课时,目的是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铅笔长短、议一议怎样表示铅笔长度中明白有时测量用厘米作单位不方便,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助测量和记录物体的长度。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从学生经常使用的牛奶盒、吸管等生活物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测量铅笔长度的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观察、比较、思考,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
师:光明酸奶盒的高度是多少厘米?你能测量出来吗?
生1:光明酸奶盒的高度是9厘米。
师:猜一猜,我们平常喝牛奶的吸管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10厘米。
生3:11厘米。
生4:12厘米。
……
师:怎么都是两位数呢?难道不会是9厘米、8厘米吗?
生5:肯定不会,因为那样够不着吸牛奶了。
生6:牛奶盒的高度是9厘米,所以吸管肯定要比盒子长一些。
师:是吗?实践出真知,那就测量后再讨论吧!拿出袋子中的吸管量一量。
生7:我测量得出吸管长10厘米。
师: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分米。(揭示课题)
……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牛奶盒、吸管等生活物体作为探究学习的素材,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进行重组、设计,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善用错例,促进经验积累
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是当下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本领。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效的生成资源并灵活地加以利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助推学生学习的深入。另外,教师应及时发现课堂中的“不良现象”或学生的错例,并加以运用,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小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出示以下习题后说道:“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习题,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提的问题。”
①2-1.2÷4=0.8÷4=0.2
②4.8÷1.6+0.4=4.8÷2=2.4
③2.5×0.4÷2.5×0.4=1÷1=1
生1:第①题都做错,太不应该了。这是一道混合运算题,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生2:我觉得做错的同学太粗心大意了。计算混合运算题时要先读题,读清楚里面的符号和数字,然后思考运算顺序,不能埋头苦做。你看,第③题只有乘除法,应该从左往右计算,而不是先做乘法,后做除法。
师:你们对做错题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3: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以后要认真读题、审题,先想清楚运算顺序,再动手去做。
生4:不要气馁,下次好好努力。
……
巧用学生错题为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解读错题,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分析、评价等活动之中,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上述教学,学生各抒己见,特别是提出的建议,既是对他人的关爱,又是学生反思学习的深化,还是学生自我确立目标的有效举措。通过评价和讨论,很多学生认识到计算时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积累了计算的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若能长期有效地挖掘学生错误的学习资源,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三、巧用工具,助力学习深入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关注身边生活小工具的利用,将它们引入数学课堂,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助力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常有“把一个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旋转的方法或分不清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工具——简易的钟面模型,帮助学生明晰方向,感知90度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小工具,要认真看哦!(出示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将回形针拉直,和圆形纸片制作成简易钟面;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试着做出一个个简易钟面)
师:拨一拨那根针,感受一下什么是顺时针方向、什么是逆时针方向。(学生动手操作,体验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
师:现在你能随意旋转90度吗?自己做一做,并和你的同桌研讨一番。(学生动手操作,感知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大小关系)
……
《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中方向、角度的认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制作小工具的方式,把静态、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理解,形成新的认知,积累了动手操作的经验。俗话说:“经验是第一位老师。”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使学生的方向感得到深化,有利于学生正确解决图形旋转的问题。同时,教师利用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旋转90度的大小关系,既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有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新知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样灵活地利用生活工具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教师应做一个开发课程资源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