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探寻

2019-03-13 13:24王铁青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习作教学

王铁青

[摘 要]习作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小学习作启蒙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依托素材清单、绘制内容导图、引入例文片段、提炼结构化板书等策略,实现話题选材、内容构思、知识运用和习作策略的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挖掘与盘整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路径,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可视化;素材清单;内容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0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的“写作实践”,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习作思维发展过程。习作知识是可教的,而习作思维却是不容易被感知和发现的,其传递和学习的难度也远远大于纯粹的知识。儿童习作的启蒙特性,决定了习作教学应该是学生的习作认知、思维和审美被不断打开和擦亮的建构过程。如果能够把“看不见的”习作思维加以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挖掘与盘整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路径,并加以练习掌握,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如何让习作思维可视化呢?在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对《 让生活更美好》一课展开了教学探寻。

一、依托素材清单,实现话题选材的思维可视化

《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较为开放的习作题目。 这种开放既体现在半命题的选材空间,也体现在“生活”“美好”这些题眼的概念上。生活中似乎有太多的美好可以进入习作的视野,而最终我们要定格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方面。这时的选材思维需要经历一个由“打开”到“聚焦”的过程。打开选材的视野,发现并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美好;聚焦最想分享的话题,从而回望事件,展开深挖。为使这个选材思维过程可视化,笔者在课前预学中引入了一份“素材清单”(图一)。

课始,通过分享交流“素材清单”,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初步感知。接着,通过联结教材中的“习作提示”(美好、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将其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话题补充到“素材清单”中,从而形成一个基于生活体验和“习作提示”相互融合的选材全息图。有了这份选材全息图,学生就能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从最想分享的角度展开选材。

二、绘制内容导图,实现内容构思的思维可视化

构思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并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以展开写作实践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因此以抽象思维为主。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通过具体事例分享“美好”的表达样式,笔者在教学中联结了本单元课文《竹节人》,并以内容导图(图二)的方式进行了可视化呈现。

“美好情节”的交流、分享,不仅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的单元阅读策略进行回顾,而且 “内容导图”中的情绪指数的变化也为学生后续的内容构思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范式。借助《竹节人》“内容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将单元课文与习作策略的指导紧密联结,这既是对教材资源的有效统整,也展现了高段学生完整的习作逻辑。同时,这是对如何安排习作内容、确定表达重点、展开自主选择的有效指导,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并最终完成习作提供了思路和内容。

三、引入例文片段,实现知识运用的思维可视化

知识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就像一台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一样。如果这些零部件、软件分散在仓库里,就一直是零部件和软件。只有当它们组装在一起时,才能为我们所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依托具象化的应用思维,帮助我们精准应用习作知识并建构自己的习作知识体系。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让学生围绕“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开放性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完整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但在事物描写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融入感情,他们缺乏方法和策略。因此,笔者在《让生活更美好》一课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融入感情”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并以此作为习作欣赏点和表达提升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相互品评中不断理解、掌握。同时,随着学情的变化,引入多个例文片段,以指导学生习得“描写内心”“展开联想”等表达方法。

【教材范例一:描写内心】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窃读记》

师:《窃读记》中,林海音在书店找书的整个过程啊,穿插了一连串的内心描写。我们看——

师:加上了这一连串的内心描写,有什么妙处?

【教材范例二:展开联想】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全神贯注》

师:这个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选取了四年级学过的《全神贯注》中的这段语言。你看,罗丹创作时,那份专注的美好,就在这些联想中展现出来了!

有了这些例文片段的比照呈现,“描写内心”“展开联想”这类融入感情的表达方法和习作知识有了可视化的应用语境。这样,为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展开修改、表达美好感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图式。

四、提炼结构化板书,实现习作策略的可视化

教材习作的目标序列不清和习作策略的设计缺位,使我们的习作教学容易陷入习作要素碎片化的失序状态。系统科学提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维方法,为习作策略的结构化提供了教学依托。通过加强环节内在的紧密联结,呈现结构化的习作内容,推进结构化的指导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习作策略体系,这是实现习作策略思维可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

让生活更美好》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依托教材“习作提示”,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遣词造句的习作纵向路径展开思考,动态生成了“话题”→“事情”→“镜头”的结构化板书(图三),让学生完整经历从话题打开到内涵感悟、从内容选择到事件聚焦、从镜头分享到方法运用的习作思维过程,直观地掌握这类习作话题的习作策略。

总之,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认知策略。在高段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素材清单,实现话题选材的思维可视化;可以绘制内容导图,实现内容构思的思维可视化;可以引入例文片段,实现知识运用的思维可视化;可以提炼结构化板书,实现习作策略的思维可视化。这些习作思维可视化策略,能够有效重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思维的发散、聚合、转换和迁移中获得习作的自信和快乐。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习作教学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