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源学角度看韩语、日语中的汉字词*①

2019-03-13 10:14
关键词:韩语日语汉语

孙 晓

( 青岛农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200433 )

中国、韩国、日本同处汉字文化圈和东北亚文化圈,优越的地理和社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韩国的汉字词通过文献与口语直接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汉字经由韩国传入并有一定的接受差异性。韩国在训民正音创制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引用汉字,才有了本国的语言系统。一般语言分为固有词和外来词,但是韩语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严格说来,韩语中的汉字词是来自于汉文化圈中的汉语与日语。虽然汉字词应该隶属于外来词范畴,但因为汉字词的数量约占韩语词汇系统50%以上的比例,以及历史的缘由,成为韩语第三种组成成分。日语包括和语、汉字词、混合词和外来词,其中汉字词因数量超过50%也单独算作一类。

本文将《现代汉语词典》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中国典故大词典》注赵应铎主编:《中国典故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汉语外来词词典》注刘正埮、高名凯、史有为、麦永乾编:《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中韩大辞典》注[韩]李瑢默编著:《中韩大辞典》,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韩国语外来词词典》注史峰主编:《韩国语外来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角川国语词典》注[日本]武田祐吉、久松潜一编:《角川国语词典》,东京:角川书店,1960年。作为例证取材范围,与此同时参照《辞海》《康熙字典》以及汉典相关中国古籍资料,从语源学角度综合追溯汉字词的本质意义。

关于研究韩语与日语中对汉字词的接受,国内外学术论文大都从同形词、异形同义词等词汇比较角度着手研究,大多以词汇论、语义论为依据研究中韩或者中日汉字词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根据先行研究,把中日韩三国的“汉字词”作为研究对象,举例说明中日韩汉字词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从语源学角度分析汉字词的来源、汉字词的内部形式,探讨不同国家之间汉字词之间的关系。

一、从语源学角度看韩语、日语中的汉字词

语源学即是揭示话语的根源之意义。我们说,语源学的本源是“意义”。我们探求语源学的本源,正在于探求其“意义”。

语言是人类表现思考内容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语言可以体现思考的样式与方式。所以,语源研究首先要追踪语言的关联性。这个过程要兼顾考证语言时代变迁的轨迹,追踪与把握语源语根如何生成、派生及分化等一系列轨迹。语源学的研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宗教等多学科研究范畴。各学科形成井井有条、共同劳作的向心力,才能完成好语源学追本溯源的研究。

所谓语源,从字面意义上讲即是语言的逆水溯源,在探求语言源头的过程中寻找语源的历史。“语源学”一词源自希腊文“étymos”“lògos”,意为词的真意与科学。章太炎语源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实践巨著《文始》“明语原”中,后续有理论基础著作《转注假借说》。任继昉的《汉语语源学》对“语源”的定义是,“语言中的词和词族的音义来源。语源是一个总概念,它又可分为词的语源和词族的语源这两个层次。”[注]任继昉:《汉语语源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1页。殷寄明的《语源学概论》对“语源”的定义是,“文字产生之前口头语言中语义与语音的结合体,是后世语言中的语词音义的历史渊源,是语词增殖、词汇发展的语言学内在根据。”[注]殷寄明:《语源学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页。

1949年出版Ramstedt的韩国语语源研究(Studies in Korean Etymology),是最初从外国人视角整理的韩国词典,收录了包括满洲语、蒙古语等同族系语言,但未将汉字词语源与固有词语源分开来收录。即便如此,词典的问世开创了韩语语源研究的新纪元。直至1962年,梁柱东的《国语研究论考》收集了大量有意义的语源资料,并且提出了自己对于语源学的独到见解。

语源学在日本兴起于江户时期,最早是对五十音图的起源作以探讨。学者认为,其来自天地自然之声,各自有其意,后来认为是以汉字的反切法为基础利用音的脱落而形成的。[注]成玉峰、张海燕:《日语语源学研究》,《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成立了日本日语语源学学会,出版了语源学相关研究论丛,很好地推动了日本语源学研究。

按世界语言使用人数排名来看,汉语继英语之后位列第二。使用韩语人口近8000万,世界排名第13位,一共集中于5个国家,最近10年间掀起了韩流热风并急剧扩散,这使得韩国语学习备受瞩目。使用日语人口排名世界第9位,除日本人(包括日本侨民)之外,几乎没有人讲日语。

中国人在学习韩语、日语时,汉字词汇是其中的学习构成要素之一。韩语、日语虽然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语言中汉字词意思相近,用法也相近。

据相关历史资料显示,汉字是在公元前后传入韩国的,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在公元285年前后。[注]吕俞辉:《汉字对日本文字产生的影响》,《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古时候韩语与日语中汉字的发音相仿,但在历史的演变中,韩日两国汉字发音已有不小的差异,原因是韩语与日语的音韵规则不同。汉字词在两国语言总数中占有量都已经超过50%,表1是韩语与日语的本国语、汉字词和外来词占比情况。

韩语与日语的汉字词比较来看,多数意义相同。据韩国学者李翰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日语教育基本词汇集中与韩语同形的汉字占94.08%,意义基本一致的词汇占98%。

表1 韩语、日语的本国语、汉字词和外来词占比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都是双向的,在向外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在接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汉语和佛教用语,对韩国和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汉字也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到韩国和日本。韩语与日语同属于黏着语,这与汉语是孤立语有着很大不同。为更好地记录民族语言以及扩大民众识字读文范围,韩文出现了“吏读”,字面意义上讲是小官吏使用的文字,即便于普通百姓学习;日本出现了“音读”与“训读”,分别按照音译与意译方便普通百姓识字读字。由此可知,汉字在两国文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从语源学角度看韩语、日语中的同形同义汉字词

韩语与日语有相似的语序与汉字词。两国语言词汇中汉字词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两国汉字词受中国影响大多有着相似的意义。明治时代前,日语中的半数汉字词仍深受中国影响,但在明治时代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日本创造出新型汉字,20世纪80年代前后新型汉字词的比重逐渐增加。这些词语在日本侵占韩国时对韩国的汉字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现在韩国有许多日本外来汉字词的重要原因。

韩语中“江山”有“江河与山岳、国家或领土”之意,日语中“江山”有“山川自然风景”与“国土”之意,这和现代汉语中“江山”一词的词意相同。其语源出自《庄子·山木》中“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意为“江河与山岳”;又出自《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王蕃传》中“割据江山,拓土万里”,意为“国土或国家政权”。

韩语与日语中的“古稀”都指70岁,除此之外还有为庆祝70岁寿龄的古稀宴。这与现代汉语中“古稀”一词的含义相同,其语源出自唐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注]杜甫撰,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76页。后以“古稀”指人70岁,另有同义词古希、稀龄、稀年。

“观光”在韩语与日语字典中的释义为“参观国家的盛德与光辉”以及“去其他地方或者国家游览观赏风景、习俗、文物等”。这与现代汉语中“观光”一词的含义相同,其语源出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后以“观光”谓观览国之盛德光辉,引申义为参观,参观名胜,游览观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教、文物、习俗、风光等。

通过表2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很好地说明汉语、韩语与日语汉字词之间的关系,当然,在追溯语源的同时,也很容易深刻理解汉字词的意义。

表2 汉语、韩语、日语中的同形同义汉字词枚举

一般情况下,韩国和日本汉字词的结构和用法与汉语结构和用法大同小异,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同形同意汉字词,中日韩三国有着相同的语源。但韩语、日语中也有个别汉字词虽然词意相同或相似,结构却与汉语不同,我们可以称为“同素逆序词”(见表3);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汉字词意义不同,却结构相同。

韩语与日语中的“介绍”意为“在陌生人之间互相沟通发生联系”,“将不太了解的,或者不知道的事实或内容作以说明”;与现代汉语中意为“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推荐、引入”“使了解”含义相同。其语源出自《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介,古代传递宾主之言的人;绍,绍继、接续。介绍指相继传话。

韩语与日语中的“和平”意为“和睦相处”,“没有战争、争端或一切矛盾的平静状态”;与现代意“没有战争的状态”以及“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相同。其语源出自《易经·咸卦》中“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一句,意为“和洽安宁”。

表3 汉语、韩语、日语中的同素逆序词枚举

在韩语与日语中的“减轻”意为“减轻负担或减轻痛苦”。与现代汉语词意相同,其语源出自《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汉氏减轻田赋,三十而税一。”意为“降低重量、负担等”或“使程度减少”。

三、从语源学角度看日本回归到中国、韩国的汉字词

日语中的汉字词绝大多数来自中国,极少部分是日本自造汉字词。虽然韩语和日语的汉字词中同形同义词非常多,但因在明治时代日本深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在利用汉字语源与记法上创造出了和制汉语,实属旧瓶换新酒。

在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日本人感到中国的汉字词在表达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一些日本学者利用传统的语文资源加以改造,制造出了汉语中原来没有或虽有但意义不同的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后来,这些词语通过中国留学生辗转进入方兴未艾的汉语语言中,使汉语萌发出了新的活力。

日本侵占韩国期间,依据汉字意义创造出的日本新词在韩国也被广泛接受使用。如今,韩国使用的汉字词中仍存在着大量日本整合汉字词的回归词。因为地域与文化不用,同形异意词汇对语言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表4是日本在汉字基础上结合西方文化创造的部分回归词。

“博士”在《战国策》中指“博学多闻,通达古今的人士”,因中国古代“博士”被认为是掌通古今、具有学术造诣之人,所以在战国以及秦汉时作为官职以备咨诣,带有学术顾问的性质,另旧时有“茶博士”“染博士”等指特殊技能专业人员的尊称,后经日本结合时代要求以及西方思想影响,在韩语语源基础上引申为“在大学或独立学院研究所研读的博士候选人,通过该校(院)学位考试,经教育部复核无异者,所获颁的学位,为现今最高的学位”[注]汉典,http://www.zdic.net/c/a/143/313998.htm。。

“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韩语与日语字典中解释意为使人通达事理,也可指明德辨义、思想乐观开朗的人。日语在此基础之上, “たつじん” ,意为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领悟到真谛的人,水平与 “高手”不相上下,比如“旅游达人”“饮食达人”“音乐达人”等。现代中国与韩国 “达人”一词是回归词。

“革命”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革卦》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在古代朝代更替的原因被认为是天子受命于天,由此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后来,“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显然已经褪去古代天子受命于天这层意思,而是赋予了时代新意,即专指使用武力推翻旧的王朝或秩序、另建新政权或新秩序的根本变革,又泛指一切剧烈的改变。

表4 汉语、韩语、日语中的回归词枚举

我们把上述这类汉字词称为“回归词”。追溯其源头,回归词是在中国汉字词东传之后,在此基础上再整合成的新汉字词。这些词大量传回归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国民对西方知识的需要,通过日本翻译的西方著作而引进的。韩国大量引入日源汉字词是在1910年日本侵略其国土,怀揣着民族仇恨而被动接受的。两者有明显不同,因而现在韩国仍使用的日源汉字词数量较少。汉字是表意文字,也是汉字文化圈的通用文字,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在对外来词语接受时不会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望文”先“生义”。比如日语中的汉字词“辩护士”,实际意为律师,由此汉语实际上是将回归词修改后再接受;而韩语对回归词的接受基本是原型接受,而且保存得较好。

四、从语源学角度看韩语、日语中的同形异义汉字词

同形异义汉字词是指词语外形完全相同、意义却有明显差异的汉字词(见表5)。以上我们探讨的是同形同义汉字词,在追其本源后可以很容易记忆与理解词语,但是同形却意义不同的汉字词往往会给学习者造成一定障碍,混淆词语的用法。

“深刻”在韩语、日语中释义为“深深铭刻在心的事情”“非常令人感动的事情”“深思熟虑的事情”“紧迫的事情、重大的事情”,在汉语中意为“严峻刻薄”。该语源出自《史记·酷吏传·义纵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汉语有抓住核心、把握本质之意。韩语、日语在此基础上进行词意扩充,将原有词意的状态加深。而这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意相仿,“深刻”在现代汉语中词意为“指感受程度深的”“深入透彻”等。

表5 汉语、韩语、日语中的同形异义汉字词枚举

“图谋”在韩语、日语中释义为“为了实现任何事情,制定对策和方法”,在汉语中意为“计谋、打算”,语义带有图财谋利,规划不好的事情,带有否定意味,如“图谋不轨”。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备传》:“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显而易见,韩语与日语中该词词意中立,包括的意义更宽泛。该词发展至今,在现代汉语中词意为“谋划、谋求、谋财图利”。

“志愿”在韩语、日语中意为“志愿参加某个组织或者某件事情当中”,该词语源出自《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有“心中的希望”之意。现代汉字词典释义为“志气与心愿、自告奋勇”。显然,从语源出发,经过历史、文化、政治、心理等因素的雕琢与洗礼,词汇正悄然发生内在含义的变化。

汉字东传初期,其形、音、意由传来地域到接受地域具有相同的特点。即使如此,随时间流逝,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乃至民众的心理影响之下,词汇的样貌及意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包括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词意的扩大与缩小等,韩语和日语中的同形异义汉字词正是这种历史变化的反映。

五、结语

本文从语源学角度,通过韩语、日语对汉字的接受以及日语和制汉字对汉语、韩语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韩国和日本作为东北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词作为一种文化纽带,起了重要作用,这使得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了东北亚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日本的和制汉语是日本将已经接受的中国古代汉语进行再整合,一种是将原来从中国接受的汉字词与西方新进文化融合而成的和制汉字,另外一种是日本人接受西方文化自己创造的和制汉字。后来,和制汉字回归到中国与韩国,对两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韩国自造汉字词,根据古代东传汉字而创造出具有韩国文化地域特色的韩国汉字词。这部分汉字词大多与中国汉字词有着较大差异,但也潜在地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汉字词。

总的来说,20世纪是中国语言变革最剧烈的时期,汉语汉字本身海纳百川的自我革新能力成为它自我保存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传播以及语言的演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这促使着整个汉字文化圈枝繁叶茂。在语言系统、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等因素影响下,汉字以及汉字词由中国大量东传,这就致使韩语和日语汉字词与中国汉字同源同根。直至近代受西方思想影响,日本在一个短暂时期在中国汉字影响下整合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汉字回归词,这又反过来促成了中国汉字词的丰富与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重要中介之一。

猜你喜欢
韩语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