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 要】 判断居民是否具备公共意识的一个指标就在于社区居民是否能够区分私域和公域。本文以扬州市大刘社区为例,介绍了公共意识的研究现状,调查了当前物业缴费现状及原因,分析了物业缴费与公共意识的联系,提出了培养居民公共意识的对策。只有社区居民能分辨公域和私域时,才能理解公共意识并培养出公共意识。
【关键词】 社区居民;物业管理;公域;私域;公共意识
由于公共意识在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公共意识相关内容的研究在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社区作为当前社会群居的最基本的单位形式,是进行公共意识调查研究的较为有效的一个参考对象。而社区中居民的公共意识,在多方面都有所表现。从物业缴费时居民的看法角度,可以分析社区居民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公域和私域,做到在面对物业时理智地守住公域和私域之间的界限,并以此为基础判断出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状况。
一、对公共意识的研究现状
第一类是公共意识的重要性,主要是梳理公共意识的发展历史与当前现状,并强调公共意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学者们指出社区居民缺失公共意识,会使社区居民在生活中只顾私人利益,导致矛盾频发。第二类是对现代公共意识现状的梳理。学者们虽然研究的出发角度不尽相同,但对当前公共意识现状的认识总结是相近的,即当前公共意识现状是不乐观的。第三类是公共意识培养方法的建议。虽然出发角度不同,但各自分析出当前公共意识培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建议。如郭圣莉认为要引导业主参加社区内公共事务的管理。[1]史伟和张堃锋认为公共意识的培养需要自觉性与强制性的统一。[2]
二、当前物业缴费现状及原因
1、物业缴费现状
为从物业费缴纳角度对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进行分析,特选取扬州市大刘社区作为此次物业费缴纳情况调查的地点。扬州市大刘社区中辖有20个村民小组,住户约2200户,人口约5800人,社区居民组成对比于其他社区,分布较为均匀,有较高的普遍性、代表性,具有参考价值。(参见表1)
结合此次调查的数据分析看,物业费每次都交的有79%,因利益受损而不交物业费的有10%的人,很少交或者从不交物业费的人占了4%。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于物业费还是赞同并按照规定缴纳的。少部分人会因为个人私利的原因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即不交物业费。
2、物业缴费现状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于部分居民对物业的本质认识不清。调查现实的结果显示,不交物业费人中,45%的人认为物业费过高,与所提供的服务不匹配。由此可知,那些不交或少交物業费的居民(占比21%)对于物业的态度偏向于一个私人购买服务,如表2中数据所表明的,业主会因为物业服务不合心意、态度不好等原因而拒交物业费。并没有认识到物业是代业主全体管理社区,不交物业费属于“搭便车”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受业主本身的个人素质高低的影响。数据显示:“安置房业主197人,其中125人每次都交物业费,自购房业主463人,382人每次都交物业费。”(参见表3)且自购房剩余16.49%中大多数是因为自己利益受损而少数几次不交,而安置房业主中剩下的36.55%多数是除了交房那一年从不交物业费。安置房业主个人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公共意识也表现一般。
第三是业主对于物业管理的职责范围的认识不足,公域与私域分辨不清。社区的公域部分的管理维护是物业的职责,是大家公认的,除此之外,部分业主还认为自己家的一些私事,也属于物业的职责范围。表4中的居民对物业职责范围的认识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部分的业主没有公共意识,辩不清“公域”与“私域”的差别。可能会为维护自身利益直接拖延或者不交物业费。
三、物业缴费与公共意识的联系
其一要捋顺物业管理和公共意识的联系:第一,物业主要是维护社区内的公域范围,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心目中,物业需要做什么事情以及他们找物业一般是为了什么事情,可以了解到他们是否能够分辨公域和私域;第二,通过调查社区居民缴纳物业费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不交物业费的人的态度,可以了解他们对是否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态度;第三,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对是否需要交物业费的看法以及交物业费的原因,可以了解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
其二是公域和私域对公共意识的意义: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首先要使他们明确什么情况下是公域问题,什么情况下才是私域问题。当社区居民能够清楚地分辨公域和私域之后,培育公共意识才更加的简单。当社区居民甚至不认为自己的一些行为如不交物业费会影响到其他社区居民的利益时,那他们做出例如用公共空间晒衣服、使用公共车库作为储物间这些行为时,完全不觉得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甚至还觉得自己是善于利用空间,公共意识自然低下。
其三,不交物业费的行为本身只是个人行为,看上去是属于私域问题,然而实际上,物业是通过各个业主缴纳的物业费为社区这个整体提供物业服务,如果有一个人不交物业费,他仍是这个物业的业主,他依旧享受了物业为这个社区提供的服务。与此同时,其他人交了物业费,和享受等同服务的他比起来,是不公平的。换句话来说,这个不交物业费的业主,实际上是损害了其他所有缴纳物业费的业主的利益,即“搭便车”行为。
四、培养居民公共意识的对策
一方面要引导居民分辨公域和私域: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或横幅的形式,号召社区居民形成或加深社会公德意识。也可以组织成立小区内的业主委员会,对这部分业主加以培训指导,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引导其他业主思想的转换。当然,业主们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决不可以做出上述公域私域问题混淆的行为,否则会降低自己在业主们心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居民习惯规则。明确社区内的规矩,制定社区管理运营的条例。社区内的管理条例必须奖惩分明,严格执行,务必让居民遵守公共规则。
五、结语
“公”与“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私”是个人的,区别于公共的,与其他人无关的。公域是多数人生活中共同使用的地方,不可以将这个区域划分给任何一个个人。公域和私域的绝对界限很难确定,因为公域和私域之间,经常因为一个小条件的变化,就会使得私域问题变成公域问题。
在社区居民的物业费缴纳情况调查下的公民公共意识分析,就是要让公民了解到,物业费缴费一般情况下是和物业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成正比的。不交物业费会对物业整体服务质量有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其他人享受到的物业服务,并不是他们自己一家的私域问题,而是公域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圣莉.社区治理需激发业主的公共参与意识[J].社会观察,2014(11)32-34.
[2] 史伟、张堃锋.论现代公共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才智,2012(04)185.
【作者简介】
王 颖,女,扬州大学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