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一本“标准”的白皮书。原因要从这几个月我们的研究说起。
在接触投资人、各家平台、服务商、企业商户、营销专家、创业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对私域流量的两极分化认知已经愈演愈烈。一面认定私域流量就是一个捏造的概念、收割智商税的把戲;另一面却有人在真金白银地下注,甚至将公司业务重心向私域流量转移。
这种混沌的冲突好比薛定谔的猫,纸箱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坍缩向哪边。即便是最简单的定义,现在也有多种不同甚至矛盾的见解。搞清楚定义重要吗?很重要。因为下定义的过程就是探底本质的过程,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了日后的行为模式。
比如,一般认为私域流量需要符合三个条件:自己所有、反复触达、免费。按照这个理解,抖音、快手、微博、知乎算不算私域流量?App、门店算不算?十几年前就有人在QQ群卖东西算不算?这些场景也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如果不算,是否意味着还有其他锚定维度,这些锚定维度是不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
比如,既然有人说私域流量有效,现在有哪些可落地的打法?不同的打法对应了什么问题?微信是私域流量的最优解吗?我在抖音有几百万粉丝,能做私域流量吗?
再比如,私域流量只是运营产物吗?企业微信升级后,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轻量化方案?我们脑洞再大一点,如果说私域流量是寄生在微信平台的一种商业模式,其他平台会怎么应对,这对身处互联网下半场的所有企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