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
【摘 要】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彰显着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有的语言朴实,真情奔涌;有的描写细腻,可触可感;有的构思别致,引人入胜……好多文章,言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值得揣摩,许多文字背后的精彩值得探寻。本文便对《三月桃花水》一文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语用训练;修辞手法;想象
“‘是什么光芒,象一匹明潔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追逐着‘光芒,看到了春水‘明镜似的眼眸。她将美丽春色尽收眼底——‘它看见:蓝天白云、莺歌燕舞、烟柳弥漫、炊烟升腾、牧童横笛、姑娘打扮……春为她添彩,她为春陶醉。”
这就是刘湛秋笔下的散文《三月桃花水》所描绘的一幅画卷。
题目“三月桃花水”作何理解?其实“三月桃花水”就是指“春水”。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春水”为题呢?以“春水”为题不是更简洁明了吗?因为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而且桃花很美丽,就如一位既明艳又婉约的女子,这形象很符合春的形象。将春水与桃花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春天水的明净、美丽、温婉、动人,更能显示春水的烂漫、美丽与活力。
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以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春光图。赞美了春水美丽、纯净的品质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如春水般美好。
第一自然段以提出问题开头,以春水的“声音”与“光芒”为焦点,总起全文;第二自然段写被禁锢了一冬的河流解冻后美丽活泼的身影;第三、四自然段与第五、六自然段为并列的两个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对应第一自然段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第三自然段总写“声音”——“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第四自然段根据水波流淌的轻重缓急把流水声想象成“鼓点”。这乐声不失温婉动人——“应和”“纤细的低语”“谈心”;又充满激情与活力——“有节奏的鼓点”;催人奋进——“有节奏的鼓点”“催促……开犁播种”。这一切都是春天的“竖琴”的琴“弦”——“三月桃花水”的“波纹”奏响的。作者以五个“那”构成排比句式,以“敲打”“应和”“低语”“谈心”“催促”等拟人化词语,以“像……铃声”为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春水流淌的声音。第六自然段将河水比作“明镜”似的眼眸,将水中的倒影形象地想象成是河水看到的美景,这些倒影都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有白云、燕子、垂柳、姑娘、炊烟……可能有青青的麦苗、金黄的菜花、嫩绿的秧苗、红花绿草以及牧童的短笛,可能还有连绵的细雨……作者以四个“它看见”构成排比句式,以拟人或者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水中倒映的美景。第七、八自然段以并列构段的方式总写春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句子对仗工整,饱含对桃花水的热爱与深情,赞美春水。
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将浓浓的深情抒发尽致——“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在无限沉醉中,作者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将主题升华——“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心灵的酒杯”——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如三月的桃花水这般美好。
作者笔下的春水是一首动听的音乐,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高雅不失亲切,妩媚兼带纯朴,既温柔又充满活力。读来确实令人陶醉。
【参考文献】
[1] 张茂贵.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对策[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