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余喜
【摘 要】 苏南运河苏州段Ⅲ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完工,显著提高了航道等级,改善了航道通行状况。通过总结工程前期设计规划和后期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分析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征地拆迁、设计施工、完善合同条款、加强沿线港口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航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更好地为航运服务。
【关键词】 苏南运河苏州段;建设管理;工程经验
1 概 况
苏南运河苏州段是江苏省高等级干线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运河苏州段Ⅲ级航道整治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于2007年启动,2014年底完成主体竣工验收。本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提高了航道等级,改善了航道通行条件,而且推动了区域范围内河船舶大型化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奠定了良好基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使运河在防洪、排涝、灌溉、生态景观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了航道公益性、服务性职能。
2 工程经验
2.1 前期设计规划
苏南运河苏州段北起苏州、无锡两市交界的五七桥,南至江苏、浙江两省交界的鸭子坝,全段大部分流经市区或城镇区域。苏南运河不仅是水路运输的通道,而且是苏州的城市形象,因此,本工程自设计阶段起,就秉持航道与城市相融合的理念。
2.1.1 单侧拓宽,减少征地拆迁工程量
本工程设计口宽90 m,局部整治困难段口宽不小于80 m,较原航道拓宽20~30 m。由于新建护岸主要采用重力式结构,施工时需要占用10~15 m的岸边土地作临时用地,工程在设计时已考虑减少征地拆迁工程量,采用单侧拓宽方案。这一方案不仅减轻了地方征地拆迁压力,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工程造价。
2.1.2 采用多种结构,摒弃传统单一型式
为了改善浆砌块石护岸单一结构型式的视觉效果,本工程结合相应航段的施工条件,采用了多种结构型式:
(1)重力式结构。该型式护岸结构简单,受力合理,成本较低,采用定型钢模后能够实现标准化快速批量施工。本工程中大部分航段采用此结构型式。
(2)排桩式结构。该型式护岸施工占地范围小,结构强度、稳定性较好,施工时无明显震动,对临近构筑物的影响较低。本工程在地质条件较差,且挡墙后有道路或构筑物的航段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排桩结构。
(3)钢板桩结构。该型式护岸由工厂标准化制作后,在护岸施工现场拼装,施工效率较高,对作业环境的要求低,岸上水上均可施工。本工程在地质条件较好且挡墙后有道路的航段采用了钢板桩结构。
(4)格宾结构。该型式护岸施工使用金属丝网箱包裹块石垒筑成型,替代传统混凝土结构。该型式护岸不仅能够更好地抵抗水流冲刷,适应护岸变形,满足护岸的使用功能,而且透水性强,有利于挡墙前后水体交换,促进水生物繁殖生长,保护河岸生态环境。本工程在城郊局部航段采用了此种格宾护岸结构。
2.1.3 引入柔性二级护岸,提升护岸景观效果
本工程采用重力式结构护岸的河段全部采用二级挡墙结构。此设计一方面有利于落水人员攀爬上岸,另一方面也增大了航道口宽,提高航道的行洪、蓄洪能力。护岸二级挡墙主要采用仿木桩、自锁块、箱式挡墙、干摆块石等柔性护岸结构,这些由工厂预制后的护岸结构在施工现场拼装。交替使用这些结构材料,与运河沿线景观环境相融合,提升了护岸的景观效果。
2.2 后期建设管理
本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始终坚持质量创优原则,在加大现场巡查力度的同时,通过实施“施工标准化”“履约考核”“首件认可制”等一系列管理方法,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2.1 建立有效运转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建立并实施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4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工程质量责任人档案。建设单位通过“抓监理、抓首件、抓考核”,监理单位通过“抓程序、抓旁站、抓检测”,施工单位通过“抓人员、抓设备、抓材料、抓工序”,共同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转。
2.2.2 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
结合工程特点,在借鉴江苏省内各交通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边实施、边摸索、边完善,相继制定了三十余项管理制度,覆盖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等各个环节,并编制《苏州市航道重点工程管理文件汇编》等文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围绕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建设单位通过培训教育、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2.3 加强履约考核,构建诚信体系
按照《江苏省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每季度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履约考核,重点管理人员、设备、材料三要素。每期履约考核结果书面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建设市场管理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2.2.4 强化首件认可制,提高工程质量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实行首件认可制,即首件经建设单位认可同意后方能大规模施工。实施首件认可制可以尽可能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杜绝质量通病,帮助施工、监理单位熟悉工程特点,发现、分析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在实施首件认可制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将施工优化方案进一步细化、标准化,指导大规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2.5 严把工序检查关,保证工程质量受控
工程管理人员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各工序“有人管、管到位”;监理单位实行严格的旁站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明确各道工序的施工、监理责任人,尤其针对隐蔽工程,加大现场监管、检查的力度,规范工序交接程序,严格控制工序,保证工程质量受控。
3 思 考
本工程历经十余年建设,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航道整治任务,但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征地拆迁是制约工程进度的最大因素。本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主要由属地政府负责,由于运河沿线多为城镇,临跨河建筑物、管线较多,拆迁总量大;随着房价、地价的上涨,拆迁成本不断增加,而上级财政部门的拆迁补偿拨款远低于实际拆迁成本,导致属地政府财政负担较重。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一方面要求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地方政府拆迁补偿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要求航道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临跨河设施的管理,严把红线,严格控制航道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减少航道建设用地拆迁工程量。
(2)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组织施工。苏州地区经济发达,高标准的航道条件将极大地优化苏州地区的集疏运体系。由于局部航段拆迁困难,囿于施工工期、拆迁成本等诸多因素,只能将航道口宽收窄,从而产生“缩颈”现象,这将严重影响运河的通行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未来的航道工程建设中,建设部门要优化设计方案,尽量通过工程技术解决相关难题;建议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航道建设,加大协调力度,避免“缩颈”航段的产生。
(3)逐步完善合同条款。合同是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工程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导致合同条款覆盖范围相对不足,从而产生合同纠纷。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完善合同条款,避免或减少因合同条款不完善而产生合同纠纷。
(4)加强沿线港口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港口是水陆交通运输的集结点和枢纽,完善的港口条件能够显著改善属地水陆运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为港口服务。目前,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暂未考虑沿线港口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导致高等级航道的运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属地政府对航道整治的积极性;后续港口建设时需将已建好的驳岸拆除,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建议在未来航道规划建设中,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能够统筹兼顾沿线港口业发展,做到提前规划、提早预留,充分发挥航道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