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实践模式的新闻传播人才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2019-03-09 03:23谢丹妮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专业群为例,论述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媒介素养教育的“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实践模式,提出校政企三方联手、搭建三级竞赛平台、组建公益团队内外结合等举措,在由内而外、逐层深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并建议以网络课程平台促进媒介素养教育与各类课程相融合、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宣传相融合、将学生兴趣点与媒介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模式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26-03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具体来说,媒介素养包括基础的媒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能力、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利用大众传媒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说,媒介素养是公民使用媒介的需要,更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该加大媒介素养教育力度,并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为提高整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而作出努力。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专业群为例,探索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实现新闻传播人才媒介素养的综合提升,助推社会良好舆论形成,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和谐社会构建。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正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是2000年之后从高校逐渐起步展开的,主要借助于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邀请媒体从业者、网络知名人士等举办讲座、论坛或主题演讲。这种形式时效性较强,内容选择较灵活,缺点是不够系统化,受益人数有限。二是采取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优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缺点是上课时间较短,难以保证课后实践拓展。三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相关活动,效果受到指导老师投入程度和社团性质的影响。

通过调查南宁市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来看,45%的受访者表示对媒介素养“没接触过,不了解”,即便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也大多只是“粗略了解”。可以说,仅仅依托以上几种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校内课程融合以及校内外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所加强。

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专业群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探索

2014年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专业群(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传播与策划专业)在专业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探索。先后依托两个自治区教改课题“媒体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新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互联网+融合式课程推动高职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了“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模式开展新闻传播人才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14年前主要是“校内课程”单一路径,在校内新闻学原理、传播学等相关课程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2014年起开始“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模式的综合实践,以推动媒介素养创新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主要包括:“校政”路径—— 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合作,参与各级各类课题调研、新媒体运营、宣传片摄制工作;“校企”路径—— 与媒体合作开展系列主题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媒介素养技能实践,同时也为其他中小型企業开展专业服务;“竞赛”路径—— 依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赛前调研、信息采集、评估、筛选,并结合赛事要求生产出有创意信息进行媒介传播,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实践能力;“公益”路径—— 成立益路新闻志愿服务会,让学生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参与媒介策划、媒介传播,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媒介素养。

三、“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围绕教学教育改革目标,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专业群以新闻传媒实训为着力点,逐渐构建“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模式(见图1),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探索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政企携手,三步走对接市场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1.校内课程互融完成媒介基础教育。立足校内,借助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融合,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信息生产和传播规律以及专业教育规律,构建了“互联网+融合式课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依托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促进媒介素养教育与各类课程融合开展媒介素养基础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媒介知识,具有一定的媒介使用能力。

2.校政合作锻炼媒介信息采集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媒介知识、具备基本媒介使用能力后,安排他们参与一些政府机构、党群团体的项目,主要是通过电话、网络媒介等开展问卷调查,并根据不同媒介特征采集和分析信息,重点培养学生按要求采集信息、信息选择能力等,在校政合作提高媒介素养能力的同时,助推区域产业发展。几年来,参与广西科学技术协会5个课题研究,其中《广西科技工作者科学意识状况调查研究》获得了广西第十四次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与此同时,为对口扶贫贫困村—— 上林县横岭村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美丽横岭”,为该村建设提供新媒体传播服务。此外,还为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总工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视频、宣传片、纪录片等拍摄和制作服务,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3.校企合作对接媒介信息运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承接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接市场需求筛选信息、评估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同时,了解市场对行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完成既定项目。传播专业群先后与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广西榜样传媒公司、广西麋鹿传媒有限公司等9家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媒介素养理论提升方面,打造了广西电视台“名记名嘴进校园”系列讲座品牌活动;邀请广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为传播专业群为师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讲座,因为培训效果良好而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开展类似培训,媒介素养教育成果得到广泛推广,也极大地提高了成果影响力。媒介素养实践提升方面,与321电商学院签订了融媒学徒培养班,引入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订单培养,让学生系统学习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抖音等平台的内容生产和运营技巧并服务于企业;为广西尚业一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摄制“百香果种植技术”系列短片用于网络直播,既为农产品的推广探索出了新的宣传路径,也为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校企合作提升媒介素养成效显著。

(二)搭建竞赛平台,三级跳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教育

打造(专业)校—(市)区—国赛平台,探索以赛事为导向的多级激励机制,促使师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教师层面以赛促教,教学队伍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最直接体现在专业群教师近三年来参加全国、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5项,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近20项,广西社科成果奖1项、南宁市社科成果奖1项,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学生层面以赛促学,依托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赛项锤炼信息理解、创造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在大赛中检验学生实践水平。近两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艺术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中获奖成绩优异,其中共获区级以上奖项4项,近五年专业群学生平均就业率均超90%。

(三)组建公益团队,由内而外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获实效

如果说“校政企”“竞赛”是借助外部力量来开展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那么组建公益团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发地提升媒介素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于2014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成立了益路新闻志愿服务会,以“公益路上一直有新闻人在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宗旨,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内化提升,他们借势策划公益活动,借助各级各类媒介在社会上高调传递爱心,广泛传播正能量。这一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媒介策划能力,以及有效利用媒介信息发展自我,培养为组织和社会发展传播信息的能力。自成立以来,益路新闻志愿服务会已经在广西新闻网、南宁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官方媒体发布新闻20多篇次,与此同时,传播专业群师生参与本校金葵义务维修队的媒介宣传工作,在各级各类媒体发布报道15篇。

通过研究与实践,“校政企+竞赛+公益”多维实践模式在现有条件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要求,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在助推社会良好舆论形成、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新闻传播类人才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一)以网络课程平台促进媒介素养教育与各类课程相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平台为解决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问题带来了契机。可以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课程相融合,通过“互联网+”融合式课程教学来改变高职媒介素养教育教育现状。一是基本技术层面与计算机基础课融合,让学生了解媒体类型及特点、媒体信息制作及传播方式,引导他们学会理性对待媒体发布的信息。二是法律道德层面与思想道德课程融合,强化网络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教育学生辩证看待、合理合法使用和传播网络资源。三是心理層面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引导学生不要过分依赖网络交往,要实现社交方式的多元化。四是专业技能层面项目实训课融合,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及时学习、补充、更新、吸收和在媒介上分享行业领先技术信息。五是社会拓展层面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让学生了解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过程中学会利用媒介获取信息、判断信息、传播信息等。

(二)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校园文化宣传相融合

要借助校园文化的氛围熏陶来影响学生积极学习媒介素养知识、参与媒介素养实践。通过融媒思维搭建校园融媒体平台,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官微、贴吧等校园媒介资源进行优化融合,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比如吸收不同特长的学生加入内容编写、后台维护、媒体运营队伍,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宣传的同时发布喜闻乐见的媒介素养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并带动身边同学、家长、教职工、校友关注校园各个媒体,再反过来促进校园媒体整合,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校园文化内容。

(三)将学生兴趣点与媒介实践活动相融合

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纯粹的理论灌输,而在于实际的应用,因此要找准学生在媒介运用中的兴趣所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将媒介素养知识内化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加入相关社团组织,积极参加各类公益广告、微电影摄制等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实践活动,让他们能深层次地认识不同类型媒介的特性和运作过程,帮助他们掌握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技巧,在边学边玩中熟练使用媒介,从而提升学生整体媒介素养,达到助推社会良好舆论形成、助力和谐社会构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艾丽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6(8)

[2]李君.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基于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7(4)

[3]谢丹妮.新媒体时代提高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研究—— 基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J].新智慧,2017(4)

[4]涂苏琴.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培养[J].新闻传播,2018(10)

[5]李群.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媒介实践教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9(3)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培养模式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