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要素研究

2019-03-08 02:51赵晓雨张博文高文雯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赵晓雨 张博文 高文雯

摘 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由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与管理等要素构成。文章拟通过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要素的分析,阐述如何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课程 构建要素

一、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鉴赏艺术及感受艺术的能力,并通过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当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视觉艺术和音乐作品的欣赏力、评判力,开发学生的语言、视觉、听觉诸方面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课程目标是实施教育重要指导方针,正确的课程目标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先导。高职院校艺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明确这些课程目标,并以这些目标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

艺术类课程本身包含的内容广泛,种类多,要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难度较大。这也导致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却并不符合课程标准,有时甚至严重的背离了原有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都具有一定的课程标准来细化课程目标,并作为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的标准和参考,因此在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时,高职院校教研部门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课程中设置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

三、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课程结构优化时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学、影视、摄影、戏曲等多个学科,包括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大类。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艺术基础教育,可在高职院校低年级设置艺术基础课程,侧重对艺术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学生对各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切实提升后,高职院校应开设更为高层次的艺术课程,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

要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需要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一)分类设置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内容既要包含一定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应包含一定的实践课程。在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接触大量的经典艺术作品或进行一定的作品赏析等来完成。技能实践课程则更重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鉴赏、理解的能力。

(二)分层规划课程内容。分层规划是指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基本现状,将公共艺术课程划分为限定选修课、随意选修课及艺术专题讲座等几个层次 这种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层级年级的学生,其所适合的艺术教育课程也有所不同。如对大一新生而言,由于大多数人对艺术课程的概念还相对陌生,并不了解自己对哪一方面内容较为感兴趣和擅长,因此可以选择限定性选修课,全面、浅略地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到了高年级时,学生可以通过大一一年对学科的了解及对自己学习兴趣的把握,在高年级时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艺术课程。而对于那些对艺术存在浓厚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参加艺术类别的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权威的专家和学者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五、课程评价与管理

课程评价与管理是一个反思与完善的过程,是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有效途径。为完成课程的评价与管理,高职院校应首先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管理体系,使学生都能积极、及时地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教师测评的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发表对课程及任课教师意见的途径。但由于测评过程通常在网站中完成,学生及教师无法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生的许多建议不能及时的传递给教师,教师也无法及时做出回应,因此在評价效果上还有待加强。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高职院校艺术课程包含的内容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评定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应该进行整体的管理与监督。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符合艺术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质量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2006

[2] 王继华.推动教育的力量:教育新文化执行力[M].长沙:岳麓书社,2008:56.

[3] 朱英萍.音乐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发曾.素质教育名著导读[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冯天瑜,何积明,周晓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76

[6] 陈璐.论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作者简介:赵晓雨(1992—),女,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AJY13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