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东宏
【摘要】“审美”作为音乐新课改的第一理念。为了让儿童在音乐课堂“聆听入神”,深度感知“音乐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从聆听的“入耳”“入心”“入神”三种境界,通过由浅入深、多元通感、触发联想等方式,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个性美,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美,理解音樂作品的意义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从内心喜爱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 聆听 体验 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育部近两轮的两次音乐课程改革均把“审美”作为第一理念。因此,音乐课堂的“聆听”价值应然指向“音乐美”。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状态中去聆听,不仅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音准、强弱这些基本的音乐特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思想在音乐中的意义表达。教师作为学生和音乐聆听之间的纽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感悟音乐美。教师要尊重听觉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美,并将其植根于心。
一、聆听入耳,由浅入深,感受音乐作品的个性美
(一)遵循规律,引导分目标聆听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聆听音乐的要求略有不同。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尚处开发阶段,性格活泼好动,因此一方面要以培养他们安静聆听的习惯为重,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乐曲,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取那些音乐形象鲜明,可参与性高的作品。例如,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作品取材于作曲家小时候的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梦,这首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学生们的生活有一定联系,他们乐于接受,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进行曲的特点,而对于一些乐理知识并不需要过多渗透,学生们在欢快的旋律中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才是重要的。
中高年级学生则是要以培养认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为重,可以指导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感知音乐主题,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相关音乐要素,选取一些具有逻辑性较强的作品。例如,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苗族飞歌是音乐旋律的基本元素。飞歌的旋律特点以及这一主题的发展方式是展开教学的重要线索之一,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唱一唱飞歌的旋律,感知乐曲各个段落的力度、速度变化,以及音乐情绪的对比。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口笛,学生通过聆听了解口笛这一民族乐器,感知乐器的音色所展现的音乐形象。
所以在聆听时,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聆听过程中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是有根据的,不可以将学生一概而论。指导学生在聆听作品时要由浅入深,从短小的作品开始,慢慢地过渡到较长的作品。选择的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应该由简到繁,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由易到难。
(二)养成习惯,引导分层次聆听
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聆听是音乐欣赏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教学,都必须要贯穿整个欣赏教学。而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是音乐欣赏的普遍性要求,在聆听音乐的形式和方法上,无论是整体聆听,还是分段聆听、主题聆听,只有通过集中注意力的安静聆听,才能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基本的印象。
1.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是欣赏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以整体的方式呈现音乐,还音乐以本来面目,真正引起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关注、感受和表达,达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目标。这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经常会用的,教师先让学生完整聆听,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情绪有初步感受之后再继续进行后面的教学。例如,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初听乐曲,听一听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能够听出是钢琴演奏的。这时,教师用钢琴为学生完整弹奏乐曲,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并结合动画图片,为乐曲取个名字,教师揭题《牧童短笛》。教师设计的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完整聆听,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整体情绪,在聆听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亲自弹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从音乐的整体出发,让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做出积极反应,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2.分段聆听
分段聆听就是聆听乐曲的一个或者几个乐段。分段聆听相较于整体聆听而言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感受音乐要素,体验音乐的情绪,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形式中的个性美。以钢琴曲《牧童短笛》为例,这首乐曲分为A、B两个乐段,先让学生聆听A段,教师准备红、绿两种颜色的纸块,让学生听完想一想这一段适合用什么颜色表示,并说出理由。学生一边听,一边结合小牧童乡间放牛的情景,为这一段选择了绿色,安静而优美,并且感受到这一段的情绪是悠闲、自在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短笛,穿梭在山水之间。接着,学生聆听B段,为这一段选择了红色,感受到这一段的情绪是欢快的,就好像是小牧童在田野间嬉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这两个乐段情绪的不同,来设计聆听活动,让学生单独聆听乐曲的两个乐段,借助不同的颜色,提问明确指向乐曲的情绪,学生听完之后能准确体会音乐的情绪,可以说,采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此外,学生分段聆听不仅能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还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要素,其次,采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结构,感知乐段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出发,多方面地、有目的地聆听,每一次的聆听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提问设计要有梯度,需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好好思考,慢慢地抽丝剥茧,这样的聆听才是有效的。
3.主题聆听
主题聆听是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从音乐主题入手,通过一些手段,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形象,熟悉主题旋律,把握风格特点。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往往会在音乐中变化重复,多次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在主题聆听中把握好音乐形象,在主题聆听中丰富音乐体验,这样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打击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为例,教师让学生聆听A主题,教师引导:孩子们,玩具兵的脚步声是怎样的呀?玩具兵趁小主人睡着了,是偷偷跑出来的,因此它们的脚步声是比较轻快的,请大家步子轻巧一点,别把小主人吵醒哦!学生用动作表现这一主题。接下来,聆听B主题,教师引导:玩具兵偷偷溜出来之后,又在干什么呢?它们的脚步声变得怎样了呢?学生感受到玩具兵的脚步变得整齐有力,特别有节奏感,教师用响板带领学生模仿玩具兵的脚步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这一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了律动表演和打击乐器伴奏的体验活动,这样能快速地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知。
二、聆听入心,多元通感,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将一堂课设计成完整聆听—分段聆听—完整聆听,或者是分段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而已,必须要围绕“聆听”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用律动的方式参与聆听,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总之,音乐教学要注意发挥通感的作用。
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听觉形象,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欣赏音乐时,教师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唤起学生的联想,还可以借助视觉,转化听觉形象。一般来说,视听结合运用在人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音乐审美中也是如此。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以有声有色的具体图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通感最直接的功能是强化情绪体验和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进行肢体动作,击拍、跺脚、拍手,做一些即兴动作或者是音乐表演等。仅仅是聆听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假如能够将听觉和其他的感官相结合,便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苗岭的早晨”这一课时,让学生跟随音乐做不同的劳动动作,锄地、播种、跳舞等,在这样丰富的音乐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而这首乐曲也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
三、聆听入神,触发联想,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美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聆听音乐时要能够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我们要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哲学意义。
(一)描绘性音乐触发联想
1.用线条色彩触发联想
教师在让学生聆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绘画线条,也就是让学生跟随音乐,按照每个音符的高低,用手画出旋律线,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这种方式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或者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分清乐曲段落,这种方式学生很喜欢,有利于他们对曲式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用绘画图谱触发联想
用绘画图谱触发联想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将抽象的音乐简单化了。通过不同的图形帮助学生区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看似简单的圆圈、弧线、箭头等图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听到的音乐一目了然,起到了化简为繁的功能,像《打字机之歌》这类节奏鲜明的音乐,是可以用图形谱去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意趣的。
(二)情节性音乐触发联想
1.用音乐故事触发联想
在聆听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计鲜活的音乐形象,加入故事。例如,学生聆听《三只小猪》的音乐,教师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让学生参与到这个音乐故事中来,从挑木头、刷油漆,到盖好房子,整个过程学生都在感受着,他们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仿佛也是那只盖房子的小猪了。《龟兔赛跑》《彼得与狼》这些都是可以设计故事情节的,在这样有趣的故事里听音乐,学生自然乐此不疲。但是,教师要明确的是,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意义,真正走入音乐的内涵世界。
2.用音乐游戏触发联想
采用科学合理的音乐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音乐游戏一定与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关,例如《玩具兵进行曲》,教师扮演小主人,学生扮演玩具兵,让学生投入到游戏中,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听辨出音乐语言所表达的艺术内涵。
除了上述参与式聆听方式之外,还可以用演唱或演奏作品主题的方式参与聆听。在二年级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完整聆听、分段聆听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分段聆听中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钟表,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所描绘的场景,用颜色、线条表现音乐的情绪,将这些聆听的方式都涵盖其中。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每一次推进都是对作品更深层次地解读,每一次解读又是对作品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的风格特点,音乐作品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一种音乐文化。我们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聆听”来进行的,它不是盲目随意的教与学的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聆听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聆听中学习音乐知识,积累聆听经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美!
【参考文献】
[1]陈鹃.新课程歌唱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英玲.《在钟表店里》教学设计[J].中小学音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