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 曲阜 273100)
腹部手术已经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类型,随着腹部选择性手术例数增加,肠粘连成为了诱发肠梗阻的重要因素[1],而肠粘连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到肠管浆膜层、腹腔单层间皮细胞受损情况,之间呈现正相关联系[2]。有鉴于此,本院对外科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在充分结合临床实践探索所得以及相关文献[3-5]数据后在常规胃肠道手术围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年在本院外科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并报道如下。
取笔者所在医院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进行胃肠手术治疗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42~77岁,平均(56.1±5.6)岁。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确认无明显恶病质或者代谢性疾病。根据对患者相关预防措施差异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基线数据分布情况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差异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巡视并告知应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医生缩短时间,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并在发现异常后立即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针对性预防护理,如下:①对患者每天早上进行称重以了解其营养状态,对护理方案细节处进行调整。②行为干预。让患者能够身处于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当中,尽量避免外界出现刺激,让患者每天保持适量的活动,劳逸结合,保障睡眠质量。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备皮、术前导尿管和胃管置放,对有必要的患者给予术前灌肠、洗胃,降低术后腹胀情况。③饮食干预。根据每天测量所得营养状态构建饮食结构,一般摄入高蛋白、高热量以及低脂的食物,不宜摄入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如有必要通过输注方式给予悬浮红细胞、白蛋白。④术后给予患者物理措施干预,通过指导和帮助患者踝泵训练,间歇充气加压,温水泡脚,尽早拔出深静脉置管等方式以预防血栓。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措施有早期下床,腹部热敷、按摩等,另外术前指导患者戒烟、深呼吸、术后扣背排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⑥术后每天进行适当且刺激程度较低的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患者术后随访1周时间,记录各组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例数并用统计学软件处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接受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内容分别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计算满意率并对组间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
实验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SPSS 20.0做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有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数据具备显著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提示有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干预内容质量评价情况比较(n, %)
出现肠粘连术后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有多种,该并发症病情程度严重的时候会对肠管蠕动造成异常影响,肠管处于被折叠的状态[6],且扭曲下肠腔空间会逐渐被压缩,肠内容物的排泄有较大的难度,导致粘连的程度进一步恶化[7],另一方面肠胃内容物明显增加的话也会刺激发生肠粘膜水肿、肠蠕动异常、肠炎等情况,这都是诱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8]。
在本次研究当中接受针对性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例数明显下降[9],所用护理手段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以面对各种可能产生的压力,配合锻炼、调节等手段提升其免疫力,加快肠蠕动恢复速度,吸收浆液性渗出[10],让粘连出现、恶化的情况得到控制。而这种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患者配合度提高均需要护患之间保持有良好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护理的目的性、必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会明显提升[11-12],这在表1数据当中可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对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给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