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吉燕1,邵选林
(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woi33ni33]调情歌主要分布在荔波县境内。该县地处贵州省南部,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7°37′~108°18′,北纬25°7′~25°9′之间。其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从江两县接壤;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丹、环江等县相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境内有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全县辖1街道5镇2乡(1)全县辖1个街道、5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水族乡、1个瑶族乡):玉屏街道、朝阳镇、佳荣镇、甲良镇、茂兰镇、小七孔镇、瑶山瑶族乡、黎明关水族乡。县政府驻玉屏街道。,总面积约2 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2)在2014年统计数据175 926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在县境内主要居住着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壮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彝族、回族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其中布依族人口约12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6%,分布在县境内的16个乡镇,以樟江、方村及三岔河流域居多。
在荔波县,大量的布依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传统的民族服饰、节日、音乐、舞蹈、戏剧等等。而当地广为传唱的布依族古歌,是传统文化最直接而生动的表现形式。人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要唱歌、在婚丧嫁娶的时候要唱歌、在朋友见面的时候要唱歌,几乎在一切重要的场合都必不可少。当地有句熟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唱歌可以说是当地群众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这也是古歌在当地人民群众中能够长远流传、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古歌是非常讲究押韵的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质朴、生动形象,且多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歌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布依族古歌多为即兴创作。根据演唱方式、歌者所针对的对象、演唱的地域差异等因素,布依族古歌分成[won13t35]调、[lo33xai33]调和[woi33ni33]调三种:
[won13t35]调主要分布在荔波县联山湾地区,这种调的歌曲句式比较灵活,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形式,曲调高亢、激昂、粗犷,演唱时速度较快,语调轻快自如。
[lo33xai33]调主要分布在甲良镇一带,因感恩而唱。主要唱给舅家、外家,也可以用来称赞英雄和家乡,类似于赞美歌,只是在调上有些微的差别。如赞美家乡或英雄人物时,曲调舒缓而庄重;青年男女之间因相互欣赏而赞美时,曲调多愉悦、欢快。总体说来,[lo33xai33]调变化多端,有时热烈奔放,有时高昂奋进,有时缓如流水,有时如激流倾泻而下,这种调适合双人唱或多人合唱。
[woi33ni33]调分布的范围较广,县境内的玉屏镇、佳荣镇、翁昂镇等大部分地区都以该调为主。在当地的汉话中,[woi33ni33]调翻译为“布依大歌”,演唱形式为同声二声部,用大嗓唱,唱法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重唱等。其曲调分“大歌”“小歌”两种,其中,“大歌”的演唱人数多,常作为酒歌于节日聚会的场合歌唱,内容多为迎送宾客、颂祝年景、叙事讲古等,曲调高亢激扬,强调高低音的搭配与融合,从而构成完整的音律整体,句式以六句为主。而“小歌”则是在月夜谈情说爱的时候演唱,多为五言四句式,也有极少数五言五句、五言六句、五言七句结构,调子婉转悠扬、动感摇情、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象情侣缠绵的轻言细语。总体说来,[woi33ni33]调情歌是当地青年男女抒发感情和倾吐爱慕心意的一种方式,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比喻贴切、逻辑性强,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这种曲调的情歌善于运用动物、植物或一些实物来比喻人的内心活动和外在形象,有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情节鲜明、歌词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广大布依族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在过去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
[woi33ni33]调情歌是在荔波这片肥沃的民族土壤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布依族古歌形式的流传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为男女对唱。[woi33ni33]调情歌经过荔波布依族的世代传唱,留下了许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艺术精品。
自古以来,布依族是一个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民族。后因明朝时期大量汉族南迁,受汉文化的影响,择偶的方式由对歌转变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情歌仍然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恋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现实因素的阻挠,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唱情歌私定终身,却无法成婚,由此产生了一些逃避现实婚姻的情歌,被称为“苦情歌”。
[woi33ni33]调情歌一般由数首五言四句式短歌组合而成,但受演唱环境、男女双方相遇场合、相遇次数的影响,情歌内容的长短不一,少则十几首,多则几十首,甚至上百首,有的足以唱三天三夜不重复,体现了布依族情歌丰富的内容,歌者浓厚的兴致、极强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表现力。
[woi33ni33]调情歌主要包括相遇[tu31xop31]、相知[tu31pu31]、相恋[tu31i53]、定情[wn13liɛn33]等环节。其中,相遇这个环节至少经历三次,初次相遇包括相遇、分别、相思三阶段;再次相遇包括相遇、分别、相思三阶段;第三次相遇,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会交换定情信物[zu33pu53tu53wn13liɛn33],确定恋爱关系;当恋爱双方唱到一定程度以后,顺其自然就私定终身,谈婚论嫁,这体现了布依族青年男女在情感表达时委婉含蓄而又不失端庄的特点。
[woi33ni33]调情歌是一种韵文体形式,特别讲求押韵。押韵使得情歌在传唱的过程中更富于音乐性,由于情歌多是即兴创作,且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下来,可以有效避免因无统一文字而影响传承和发展的情况。我们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情歌韵律分析,来了解其韵律特征。
开场歌,对初次相遇场景的设置,安排和交代即兴起唱的情景和原因。在结构上,以五言四句式为主,在第一、二句中,韵脚所在的位置是第一句的末音节和第二句的首音节,韵脚是/an/、/a/,韵律为仄声与仄声相押;在第二、三、四句中,韵脚所在的位置是第二、三句的末音节与第四句的第三音节,韵脚是/am/、/a/,韵律是平声和仄声相押。如(3)三角形所指示的音节为押韵音节。:
ni31ku11wai33ka13wan31,我从路边过,
Ο Ο Ο Ο Δ
Δ Ο Ο Ο Δ
jan31pjen31ni55an11ta35,见此凳子多,
Ο Ο Ο Ο Δ
ku11ai53na35pai53e:u13.就到此一坐。
Ο Ο Δ Ο Ο
试探歌,初次相遇时所唱,通常以男性演唱者开头。在结构上,以五言四句式为主,第一、二句中,韵脚所在的位置是第一句的末音节和第二句的首音节,韵脚是/an/,韵律是仄仄相押;第二、三、四句中,韵脚在第二、三句的末音节与第四句的第二音节,韵脚是/am/、/a/,韵律上是平仄相押。如:
jan11nw31pjai33ka11wan31,见妹在走路,
Ο Ο Ο Ο Δ
xan31kai35ma53a35a35.为何急匆匆?
Δ Ο Ο Ο Δ
xen53ni31i11o33zam55,这里好乘凉,
Ο Ο Ο Ο Δ
tet35na35ni55mi31xai11?可有空一坐?
Ο Δ Ο Ο Ο
分别歌,五言四句式结构,押韵方式是首句末音节与第二句第三音节,韵脚是/it/,第二、三句末音节与第四句第三音节,韵脚是/i/,韵律是仄仄相押。多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常用鸭和螺蛳为喻。如:
Ο Ο Ο Ο Δ
pan31lm33pit13p55zi13.像鸭别螺蛳。
Ο Ο Δ Ο Δ
Ο Ο Ο Ο Δ
pit13pk13zi13a33an53.鸭就怎样别螺蛳。
Ο Ο Δ Ο Ο
相思歌,主要表达男女的思念之情。押韵方式是:首句末音节与第二句第三音节押韵,韵脚是/u/,平声与平声相押;第二、三句末音节与第四句第二音节押韵,韵脚是/am/、/a/,平声与仄声相押。如:
Ο Ο Ο Ο Δ
Ο Ο Δ Ο Δ
Ο Ο Ο Ο Δ
ma11ta53l33i33zu35.不知不觉已到来。
Ο Δ Ο Ο Ο
苦情歌,主要表达歌者因现实的阻挠而无法成婚的情感困境,多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常将歌者比喻成鸡、野猫等动物,表现出不能长相厮守的苦恼。这类情歌也是五言四句式,押韵方式为:首句末音节与第二句第三音节押韵,韵脚是/au/,平声与仄声相押;第二、三句末音节与第四句第二音节押韵,韵脚是/ai/,平声与仄声相押。如:
Ο Ο Ο Ο Δ
nau53tu31au11ku33ai33. 说好在一起。
Ο Ο Δ Ο Δ
mi31zam11i53tu31kai35,不曾想两人,
Ο Ο Ο Ο Δ
Ο Δ Ο Ο 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在[woi33ni33]调情歌中,押韵规则十分严格。在每一首情歌中,一般一二句押韵,二三四句也要押韵,这种押韵方式和汉语古诗词的押韵方式有很大不同。在我们调查到的歌词中,韵律上有平声与平声相押的,有仄声与仄声相押的,也有平仄混合相押的。体现出了[woi33ni33]调情歌独有的一些特征:
首先,从平仄上看,平声与平声、仄声与仄声相押的比例较大;平声与仄声相押的比例较小。
其次,从韵脚上看,第一句末音节与第二句的第三音节为韵脚的比例,比第一句末音节与第二句的第一、二、四音节为韵脚的比例多,第二、三句与第四句之间的韵脚与此相同。
第三,在歌唱的每一句歌词的末尾,都加上[woi33ni33]两个音节或[woi33a33ni33]三个音节,以示其为[woi33ni33]调情歌。
在没有本民族文字或者说很多族人未接受过教育的状况下,情歌亦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woi33ni33]调情歌是布依族古歌中以古韵文形式留存下来的一种曲调,至今仍在荔波地区的中老年男女中传唱。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
1.布依族人丰富而真实的情感。情歌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真情实感的直接表达。在[woi33ni33]调情歌中,布依族青年用古朴、婉转、细腻的曲调和朴实的语言,用比喻、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完美而委婉地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布依族人纯真而朴实的性格。荔波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好,属亚热带气候,气候适宜,山水相连,土壤肥沃,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布依族人民朴素、自然而纯真的性格。布依族人民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善于用歌的形式来反应古老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用情歌来阐释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布依族[woi33ni33]调情歌按古歌曲调的形式用布依语进行演唱,传承了布依族传统文化,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展现了布依族人民良好的生活氛围和他们纯真、朴实的性格。
3.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创作才能。情歌对唱,都是依赖双方所处的场景即兴起唱,随着环境、歌唱者个人的思维、成长背景、知识水平等因素,不同的歌者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选用不同的词汇,甚至在比喻的时候,也会选取不同的本体和喻体,从而显示了布依族男女的创作才能。
4.音乐性极强的古韵文体格式。[woi33ni33]调情歌严格按照押韵规则押韵:在首句末音节、第二句的一、二、三、四音节上押韵,并且第二句的末音节又与第三四句韵脚相同。在同一首歌中,采用一到两个韵部。在选词上亦是非常讲究,曲风古朴、歌词凝练,歌唱时采用自然和声,增强了歌者的语言和情感的表现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音乐性。
5.布依族优秀的传统思想观念。布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自由与平等的民族。[woi33ni33]调情歌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达了布依族追求平等、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文化内涵。在情歌演唱的过程中,布依族青年男女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他们通过唱歌了解双方的脾气秉性、生长环境、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状况,如果双方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会互换定情信物,然后请媒人前去说合,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就会成婚。成婚后婚姻稳定,家庭团结和睦,很少出现离婚或悔婚的情况,而且布依族自古以来就有敬老孝老的传统,民族内部也非常团结,体现了布依族团结一致、和谐有序的道德观。而其以歌为媒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方式,也体现了布依族朴素大方的审美情趣。
布依族[woi33ni33]调情歌是青年男女互相结识、表达情感的形式之一,其题材广泛、用词巧妙、比喻贴切生动、押韵流畅。而对偶、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情歌更易于传唱。[woi33ni33]调的情歌是布依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布依族人民丰富的物质文化展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布依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最好见证。
我们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1990年代前,只要到农村去,当地群众都会唱布依歌。所吟唱的歌曲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因而大多数人都可以被称为歌手、歌师,甚至是歌王。他们唱歌通常能够延续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唱了数百首歌也还不尽兴。当时,荔波县地莪村更方寨还有80%的人会唱布依歌,而现在,寨中只有少数几个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会唱了,而且她们大多还不能即兴创作。我们在考察的时候提前联系了当地有名的老歌师,她们事先编好了歌词,在我们到达后她们又花了将近5个小时来完善。可见,歌师们即兴创作的能力大大减弱。
另外,现在布依歌的对唱出现了很多简化的形式,演唱者也多是固定的人,而且他们只在婚丧嫁娶等场合,受主家之邀后前来演唱,且都是成对演唱的。主家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邀请演唱人数,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邀请两对歌师来对唱;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会邀请三对、五对数量不等的歌师来对唱。歌手们的酬劳也从过去的一袋糖、一包烟上升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演唱的氛围浓郁,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观看。这些歌手继承和弘扬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地的文化部门将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来保护。但是可供他们展现才能的平台有限,没有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
由此来看,当地民歌的生存现状十分令人担忧,而[woi33ni33]调情歌的生存现状更是岌岌可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布依族同胞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布依族青年男女如今已经不再通过唱情歌的方式来交友和择偶,情歌已经丧失了最初的生存土壤。
2.在现代生存和交际的需求下,布依语正逐渐淡出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生活,即便有人在使用也只是日常交际用语,且已丧失最初的造词、造句能力,更别说即兴创作情歌了。
3.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有的传承人因忙于生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不能真正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4.当地情歌未能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未能更好地实现与时代的融合,所以被汉语流行歌或其他语言的流行歌曲所取代。
5.由于现代社会中通讯方式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娱乐方式从过去的唱歌跳舞的单一化变得日益多样化,这极大地缩小了情歌的生存空间。其实,荔波近年来以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服饰、饮食等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民歌、语言等非物质文化却没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当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
首先,设立民族歌堂,为民歌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切磋的场所。在每周五的晚上,相关部门都会在民族歌堂组织歌会,宣传和宏杨当地民歌。在节日期间,还会组织大量的群众前来对歌;在有国家重大会议或决策期间,组织编唱歌颂党或国家的颂赞歌、感恩歌,等等。
其次,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将有歌唱天赋的、喜欢唱歌的青年男女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对象,尽可能地鼓励和培养大批民族文化传承人。
再次,与当地的中小学合作,开展“民间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歌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当地民歌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笔者以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并将相应工作的开展形成长效机制,达到最有利于当地情歌甚至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效果。
第一,相关的音乐文化工作者与语言文字工作者、摄影工作者形成合力,尽可能全面搜集[woi33ni33]调情歌,做好文字资料的记录整理工作和音像资料的录制保存工作。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参与当地民歌保护的工作者对1950年代创制的现代布依文并不熟悉,只有极少数人能使用布依文记录相关的资料。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虽然会唱情歌,但是只能使用汉字记布依语音,这样的记录形式即使保存下来,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读,不能使当地民歌得到有效的推广。因为汉字记录布依语音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局限于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因而记录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别性,无法将相应的语音和文字记录形式统一起来。所以,需要邀请专业的语言文字专家对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培训,让当地的工作人员同时具备布依文和国际音标记录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记录和保存当地情歌文化的目的。
第二,将[woi33ni33]调情歌与现代汉语情歌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培养专门的音乐制作人和演唱者,将这种古老的情歌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爱情观相结合,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尽可能扩大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人们即兴创作的能力越来越弱,情歌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娱乐方式多样化、广大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情歌演唱越来越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就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批专门的人才。
第三,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和研究课题,对当地情歌乃至其他少数民族的情歌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现在,国家民委或省民委虽然有部分相关的研究课题,但是并不系统。很多对本民族情歌感兴趣的人往往不具备专业的研究能力,搜集来的资料零碎而缺乏系统性,因此虽然出版了一部分著作,却仅限于粗略的搜集,不能为广大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所以,对于情歌等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像国家语言保护工程这样的大课题,来开展全面而有序的保护和进行专门的研究,以确保其在消失前做好全面的保存、记录和传承工作。
第四,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充足的经费。经费是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保障。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一切工作的开展无异于纸上谈兵。
荔波布依族情歌是通过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经典歌调。这种情歌多采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触景而作、有感而发,还采用自然和声来达到韵律美的要求。荔波布依族情歌唱的时候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其原生态的唱腔更是体现了布依族青年男女羞涩、含蓄的情感表达,而且语句凝练,特别讲求押韵。由于在所有演唱句式的末尾加上[woi33ni33]两个音节或[woi33a33ni33]三个音节而被称为[woi33ni33]调的情歌,是布依族民间口头文学中的文化瑰宝,在布依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受到汉语或其他语言的流行歌曲的影响和冲击,[woi33ni33]调情歌的人文生存空间极大地缩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地搜集、记录、整理并保存好原汁原味的情歌文字资料,以供后来的研究者进行专业的研究和借鉴,以达到保存文化多样性特征的目的,为我们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保存和研究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