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开启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起点,并取得了重要理念的突破。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王蔷2015),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凸显语境、语篇和语用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也从过去提倡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转为倡导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陈新忠2018)。《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理念,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践行《课程标准》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成为很多教师要面对的挑战。本文以深圳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梁洁文的一堂高中英语听说课为例,分析其中的教学行为和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六要素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强调它们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具体指所有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中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的六要素整合,真正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育部2018:12)。
《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并将英语学习活动观定义为“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13)。其中,“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和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述、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62-63)。由以上三类学习活动构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课程标准》在已有课程标准基础上革新的重大突破之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不仅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和步骤,还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课例是深圳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梁洁文在高二年级执教的一堂听说教学展示课,来源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2005)一书。虽然该课例是多年前的优秀课例,但教学设计和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超前,体现了当下《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分析本课例,能更直观地感知《课程标准》的理念。
本课教学内容为New Horizons 英语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的一篇寓言,标题为The Old Man And Death,主题是有关愿望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为:
第一,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知识的语篇情境,并学习和操练if only 的用法;
第二,帮助学生理解该篇寓言的寓意,借此指导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教会学生用相关词语描述典型的老人形象,如hobble,stoop,painful...,并能运用所学词汇表达某一特定的许愿情景。
环节一:导入
1.教师引入话题“流星”:“Have you ever seen any shooting star on campus?In the past few days,it's very good timing for observing shooting star-the Leo on our campus.”
2. 教 师 追 问:“If you have the luck to see the shooting star,what would you do?”学生答:“Make a wish.”
3. 教师进入听力材料话题:“However,sometimes if you don't make a serious wish,or the wish is not you really mean,then you need to be careful.”
【评析】教师从话题“流星”过渡到“愿望”,自然地导入话题,同时结合时事新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生活。此环节教师利用图式理论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境,成功吸引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
环节二:听前活动
1.目标词汇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插图,提问学生:“Here we've got a picture.Tell me what can you see here?”在学生回答“an old man”之后,教师追问:“How can you tell he is an old man?”从而引出目标词语stooped,hobble。教师继续提问:“What else can you see clearly?”随着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出词汇skeleton,robe,a bundle of sticks 等。
2.词义拓展
教师通过展示几张图片来解释生词bundles,同时拓展bundle 的其他词义。
3.听前预测
教师回放上一张老人与骷髅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根据图片编一个有关“愿望”的故事。
4.小组成果汇报
在学生口述自己“愿望”的故事后,教师针对学生自述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纠正。
【评析】教师利用图片围绕“愿望与生命”主题进行听前预测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的主题背景知识,使其形成了阅读期待,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本环节的亮点之一在于目标词汇的教学,教师并非如传统教学般一一罗列生词和词组及其拓展知识,而是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实例,达到了直观易理解的效果。此环节教师利用图式理论,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启发式学习方式,听前预测发散思维,从而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条件;将形成性评价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性英语学习活动。
环节三:听中活动
1.听第一遍:教师要求学生听录音并完成以下简答题练习。
After the first time of listening,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was the old man's wish?
(2)Did he make a sincere wish?How?
(3)Did he stand a good chance to realize his wish?How do you know?
(4)Was he excited to see what he had wished for?Can you imagine how he felt at that moment?
2.听第二遍:教师要求学生边听边作笔记,并完成下面练习。
(1)Take not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setting,characters,event,reason,ending.
(2)Retell the f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notes.
【评析】此环节教师主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梯度的理解听力材料活动。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解活动从易到难,认知能力从记忆到分析再到整合,层层递进,语言学习从可理解性输入到有效输出——复述寓言;每个活动都围绕本堂课的目标语和话题展开。学生通过以上听中活动不仅充分理解了听力材料,锻炼了听力微技能——寻听和有效记笔记,还掌握了文本的宏观结构和分析叙事文体的技巧:从背景、人物、事件、理由和故事结局这五个角度分析。此环节教师在The Old Man And Death主题语境下,以听、说、看等方式获取和概括信息,采用体裁分析法搭建框架,整合了听力材料,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获取、概括、整合信息的语言能力和利用结构框架整合信息的思维品质要求。
环节四:听后活动
1.词语巩固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教材,通过快速阅读听力材料,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words or phrases from the passage.
The old lady tied up her few belongings into a_____and_____away in tears.
The man who had been in the accident lay_____beside the road because of sharp pain.
I had to_____(down)to go through the low doorway.
Churches are usually built_____a cross.
2.语法教学
教师通过问题“How did the old man express his wish?”呈现本课时的语法结构,并归纳其用法:
If only+subjunctive clause +sb. were ... / sb.did.../sb. had done...
3.语法应用
教师提供语篇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语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
Sara,David and Heidi are 12 years old.They're lost in the woods,because they left the main path.Sara didn't listen to her mother who told her not to come to the woods.None of them has a flashlight.It's dark.
教师提问:“Three kids made their own wishes.Can you imagine what are they going to say?”
(1)David said,“If only I_____to the woods.”
(2)Sara said,“If only I_____safe at home in my bed.”
(3)Heidi said,“If only I how to get back to the town.”
随后,教师继续提问:“What other wishes would you make if you are one of three kids?”学生通过语篇线索思考答案。
4.语法迁移
教师通过一系列任务对本课时虚拟语气进行操练及应用迁移。
(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if only 表达自己的愿望。
(2)让学生进行猜测游戏。教师提供句子示例,让学生猜测并指出句子中暗含的对象。
e.g. If only I had won the electoral votes in Florida!学生回答:“John Kerry.”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假设某一个大家熟知的人或物,并运用if only 句型表达愿望,让班级学生猜测具体指哪个人或物。
【评析】听后活动主要由词语巩固、语法教学、语法应用和语法迁移四个部分构成。此环节中的语法教学既是本课的重难点,又是亮点:在语篇情境中教学语法,这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学习理解:学生置身于“愿望”主题语境,了解老人在表达愿望时采用了If only+虚拟化从句的句型表达,并总结虚拟从句的用法。
运用实践:教师巧妙地借助教材之外的语篇语境,让学生再一次感知和理解if only 表达愿望的用法;随后让学生置身于该语境思考“假设自己迷失在森林,会许什么愿望”,考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该语法的用法。
迁移创新:运用if only 表达自己的实际愿望和猜测活动。其中,猜测游戏将本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玩中学,乐于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该语法知识,还锻炼了反向思维,并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环节五:深入思考,升华主题
1.教师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并尝试为寓意添加插画。
2.小组成果呈现。
3.教师提供这则寓言的参考寓意。
(1)People do not treasure life until they are going to lose it.
(2)It's better to live a hard life than die.
(3)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it might come true.
4.布置作业:
(1)Speaking:Tell the fable to a person you know that may get some help from it.
(2)Writing:Think of other examples to support the moral and write them down.
【评析】此环节旨在深化本课主题。活动设计不失巧妙:为寓言中体现的寓意添加插画。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批判性地评价该寓言,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添加寓意的插图。在提供参考寓意后,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评价,深入思考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其他寓意,拓宽思维。作业布置围绕本课主题和语言知识设计了说和写两种语言技能的课后作业,其中“说”结合了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面对的情景,为学生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写”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寓意,进行反向思考,调动生活中的例子来佐证这一寓意。这两项作业相互联系,共同指向了巩固本课的主题和语言知识的目标。此环节通过文化内涵的思考和探索,有效践行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文化意识目标,并在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思维品质目标。
分析整堂课发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两大理念得以渗透和落实,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教师一些课堂设计和教学的启示。
《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在语篇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教育部2018:53)。在本课例中,导入环节、听前和听后环节均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基于“愿望与生命”这一主题,利用语篇The Old Man And Death,通过巧妙提问——“How did the old man express his wish?”呈现本课的语法知识,即if only 引导的虚拟语气。随后,创设新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学习并理解这一语法知识点。接着,要求学生假设自己迷失在森林中,会怎么表达自己的愿望,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巩固了所学语法知识。听前活动中的目标词汇教学也是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讲解和拓展。教师利用老人与骷髅的图片,在不断引导学生构建图片的情境过程中讲解词语的用法。
在本课例中,教师整合了课程内容六要素,并将其融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相互关联的语言和思维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在听力活动后,教师在语篇语境中通过提问“老人是如何表达他的愿望的”呈现语法知识,并归纳其用法。学生通过这些学习理解类活动,对听力材料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开展想象和创造。即三个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各自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愿望(含有目标语法知识),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全他们愿望的表达,并思考如果自己迷失在森林中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使学生实践并内化了所学语法知识。
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在设计语法知识运用实践活动后,将其迁移到真实情景,设计了两个活动。其中,猜测游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批判性评价寓意对愿望和生命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在本课例中,教师在听前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预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创造了鼓励的学习环境;在听中环节,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从setting,characters,event,reason 与ending 五个方面完成材料复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听后环节的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寓言的寓意并为寓意添加插画,为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机会及平等、和谐的小组活动环境。
在本课例中,从听前看图预测内容到听中通过作笔记记录并复述来整理和理解文本材料,到听后在语境中学习语法知识,并在猜测活动中应用并迁移到真实情景,再到深入思考和反思,提炼寓言的寓意,指导学生讨论其所承载的价值取向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具体教学过程将听、说、看等语言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有机融入文本理解、单词和语法学习活动,同时挖掘材料的文化意义和内涵,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语篇情境,利用图式理论、“脚手架”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和有效输出理论等,将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的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大层次学习活动,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和理念。该课例启示教师要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将理念高效地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