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瑞
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核心驱动力,除了远古和近代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以外,科技与政治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更是空前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①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J].重庆与世界,2018(12):4-9。,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建设科技强国。在科技与政治空前紧密的今天,进一步厘清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是实现科技与政治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学界现有关于科技与政治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中立论,科技决定论,社会建构论以及有机互动论四种理论。其中,不同的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价值功能的角度、国际政治以及社会治理的角度切入,对科技与政治的有机互动关系进行了考察,权力是理解政治的核心和基础,探讨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离不开从权力角度切入,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是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是理解科技与政治关系的切入点。
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是学界一个重点关注的命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中立论,科技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及有机互动论四种理论。第一种中立论奉行科技与政治互不相关,只看到了二者的区别没有看到联系。第二种科技决定论包括技术决定论与科技统治论。技术决定论乐观主义代表艾吕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为技术而存在,由技术构成和决定,当代社会就是技术社会,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由技术主导。技术决定论悲观主义代表马尔库塞认为技术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全面异化,技术理性使社会、人、思想都成为服从于技术的单向度。科技统治论乐观主义代表凡伯伦主张科技专家们掌握国家权力,按照科技原则统治或治理社会,实现“精英治国”①徐治立.科技政治空间性质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1):72-79。。悲观主义代表哈贝马斯认为技术因素被错误的用来维护客观上过时的权力结构,专家治国剥夺了人的某些基本权利。科技决定论认为技术支配政治发展最终取代政治,夸大了科技的作用。第三种社会建构论主要包括两种观点:社会是一种自主的力量;社会变迁决定技术变迁。克拉夫特从价值功能的角度阐述技术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中性工具,而是社会
与政治的价值的表现形式。汉森等人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强调社会政治环境对科技实践的至上性,认为科技发展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技术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政治等要素对技术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技术的本体论作用。以上三种理论的片面性、绝对性使其陷入还原主义缺陷,不可能正确揭示科技与政治的关系。
第四种有机互动论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科技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从科技作为经济基础范畴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论述,科技对社会经济政治起着推动和决定作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则对科技的发展具有制约和决定作用。贝尔纳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科学的初次成长离不开经济政治环境,当科学被作为发展经济政治的手段,科学进步就会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一个因素。徐治立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科技与政治的作用空间存在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契约张力三种基本作用力②徐治立.科技政治空间的张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13。。刘文海从价值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技术系统负荷政治价值,政治系统应对科技系统发展进行有效干预③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M].人民出版社,1996:193。。金虎从国际政治的角度侧重论述了技术作用于制域权直接导致国际政治基本要素演变的影响④金虎.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1-50。。郑永年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单一技术体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认为科技实践是社会政治变革的新动力⑤郑永年,邱道隆.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东方出版社,2014:3-7。。
权力是理解政治的核心和基础,探讨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离不开从权力角度切入,但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在论述中提到了科技与权力的相关内容,缺乏从权力的角度去系统论述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阶段科技与政治相互作用的程度、方式不同,二者关系也不断变化。虽然有学者提出用历史的眼光探究科技与政治间变化的关系,但并未对科技成长与政治发展的关系进行阶段性的考察。学界普遍将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简单的解释为分裂与交融、良性与恶性、交融与冲突显得过于笼统,欠缺对科技与政治关系变迁具体类型的总结。本文基于以上分析从权力的角度系统阐述科技与政治有机互动的本质,对科技与政治关系变迁历史进行总结,以期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权力来源于政治资源的掌控,传统政治资源要素主要指经济、暴力、信息等。当科技能力积聚到一定阶段,赋予人们改造自然的强大优势力量,便会诞生一种新的权力——科技权力。科技权力本质是指主体拥有的实践能力,是主体通过拥有先进的科技力量而形成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优势。科技权力诞生后成为一种新的政治资源,使政治主体产生影响客体的力量,科技权力成为政治权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促进科技权力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政治主体的首要任务。
现代国家是阶级社会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传统政治权力根源于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但随着科技力量的壮大,科技权力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开始导向科技权力服务自身发展。科技权力发展开始改变各阶层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使新阶级诞生并强化其统治地位,科技权力成为了政治权力变革的催化剂,政治权力则通过相应措施强化和拓展科技权力。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国家权力主体利用科技权力强化国家政权巩固统治;国际权力主体则通过占有先进科技力量,在国际权力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可以说谁掌握了科技权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在此基础上,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受到科技权力不断发展与政治权力自身不断演变交互作用的影响,政治主体为了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不断致力于促进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良性互动。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是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是理解科技与政治关系的切入点,科技与政治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为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辩证关系。
现代世界中的事物都能寻觅到科技的踪迹,科技是支撑当今社会体系的首要力量,人类现代发展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政治也不例外。科技权力对政治权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政治权力的发展主要包括权力的获得、变化和维护三个方面。科技权力对政治权力的作用也主要从科技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基础,科技权力促进政治权力的转移,科技权力促进政治权力的完善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科技权力构成政治权力的基础。“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政治属于上层建筑领域”①高誉玮.浅析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4):85-87。。生产力范畴的技术始终是创新和多变的作用于自然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相对保守和稳定的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技术与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之间看似明显不同且相互区别,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手段,而且是导致某种生产方式解体的重要条件。即,科技权力会引起新生产力的获得,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新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使社会经济关系或早或迟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进新阶级国家政权的取得和巩固,科技权力构成了政治权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例如,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经济解体和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新生阶级的诞生与壮大,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现代国家产生以来,不同时期的科技权力均与政治权力紧密联系,科技权力是政治权力的基础,催化政治权力变革,促进社会政治变迁。
2.科技权力催化政治权力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又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②郜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8。;近代以前自然环境和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形成科技权力,科技权力的占有催化政治权力的变革,以阶级为基础的权力关系发生改变。例如,把人类技术发展史与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联系起来可以发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促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③刘同舫.技术政治功能的两个维度[J].理论月刊,2005(12):44-46。,诞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以此为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起来,社会的阶级关系也转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刘同舫.技术政治功能的两个维度[J].理论月刊,2005(12):44-46。。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新动力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科技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变迁驱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权力对政治权力变革的催化作用。
3.科技权力提升政治权力地位。“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攸关的问题”⑤孙代尧.经典的读法——以《共产党宣言》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44-49。。科技革命的新动力、新机器、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应用以及工业的建立等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科技革命不断提升生产力,促进不同政治集团间经济政治力量关系的变化,使权力地位出现极大差别。科技权力占有状况的不同,使国际间的政治权力基础发生变化。某些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形成了掌握先进科技的优势,通过占有科技权力实现了在国际政治权力竞争与较量中的优势地位。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均不同程度的导致了世界权力格局的变化,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英国崛起;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和德国一跃而起后来居上超越英法走在世界前列;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成就了前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
1.科技权力促进政治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是被其他手段所追求的政治”,“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①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64:1-60。”,科技实践在战争中的应用能够直接导致政治权力的转移。科技权力作为第一生产力能够催化政治权力的变革,而科技权力作为第一军事力则能促进政治权力的转移,科技权力的获得成为权力转移和权力竞争的基础。战争是政治权力主体进行权力竞争与扩张等所采取的大规模极端的暴力形式,历史上大国权力转移多数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方式实现,在大规模战争中能够实现大国权力最大幅度的转移,高新科技的应用对战争的结果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客观上决定了权力转移的结果。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前苏联利用杀伤力空前强大的原子弹技术打败了德国和日本,不仅奠定了美国、前苏联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还决定了日本在战后权力格局中政治侏儒的命运。原子弹这种革命性技术体在历史上作为第一军事力的象征,是占有科技权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战争史上直接导致了权力的转移。
2.科技权力成为制衡政治权力的力量。权力主义技术体的应用还起到了制衡政治权力的作用。例如,核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一方面改变了战争形态,使战争的毁灭程度达到顶点,让人们认识到先进的核技术在新世界大战中的应用将使人类自取灭亡,所以会尽可能的阻止世界战争爆发,核技术客观上成为了世界和平的制衡器。另一方面,通过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核力量平衡对权力的制衡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安全。如果没有科技权力分散平衡对政治权力的制衡作用,霸权主义国家独占这项权力主义技术将会垄断国际权力,世界将更不安全。例如,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中、俄、英、法、美无一例外地先于其它国家拥有核武器成为世界核大国,在联合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否决权,能够对其它国家发展核武器进行干涉和制裁,防止核武器泛滥或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维护国际安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除了中国,其余全是二战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现存有核国家基本是大国,核技术在维护大国权威的同时也起到了大国权力相互制衡的作用。
3.科技权力影响国际权力博弈。恩格斯在《论专制》中指出:“高度专制是现代工业的必要条件。如果人类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发明才能征服自然力量,那么后者将通过专制来报复人类,这种专制迫使人类被支配,被奴役,且独立于所有社会制度之外”②张慧敏,陈凡.从自主的技术到技术的政治——L.温纳(Langdon Winner)的技术哲学思想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8):61-64。。人类通过科技征服自然,科技作为人类升级利用自然力的工具能够反过来奴役人类。原子弹作为自然力升级工具的代表,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是人类为了尽快结束世界战争研发出的足以毁灭全人类的战争技术,所有国家无论经济基础如何雄厚,制度如何大相径庭,都必须臣服于这种权力主义技术体的威力之下。拥有这种技术体是科技权力的象征,国家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威慑他国的杀手锏,等于有了在国际权力较量中的筹码,甚至是在极端条件下取得战争的主动权。现存有核国家基本是大国,像朝鲜、伊朗这些较小的国家不顾一切的发展核武器,本质就是想通过占有权力主义技术体,影响国际权力博弈与霸权国家抗衡,保护国家政权与国家利益。科技权力关系到国家在国际权力博弈中政权的生死存亡。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保卫朝鲜统治者的政权统治,以科技权力要挟国际社会承认其政权合法性,向国际社会勒索维持政权所需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权力博弈中,小国在其他方面不能与大国抗衡,但是通过占有权力主义技术体与霸权国家抗衡,能够保护国家政权与国家利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权力不仅作为生产力的手段维护权力基础,还通过提升军事力促进权力转移,更作为治理的手段促进权力完善。某些科技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完善政治权力的活动,不仅增强权力主体合法性,还增加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进一步促进权力民主化发展。
1.科技权力增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技术进步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活动合理性的标准”③徐文飞,于衍平.技术的政治张力之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17。。权力的合法性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根本保证,科技权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例如,技术创新进步有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执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政治家通过与科技专家的沟通反馈,能极大地排除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避免政治家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也有利于弥补决策过程中因为信息缺失和不足造成的有限理性。例如,开展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等。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升政府部门的信息置换效率,更有效的反馈政策的直接结果。现代工业社会的科技已经成为社会政治活动合法化的基础。技术作为现代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强大力量,现代意识形态把理论化的科学技术纳入自身系统中,并通过运用科学技术中的合理性宣传自身。①俞吾金.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14-17。当代科技为权力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进行的网格化管理有效的推动了社会治理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使广大群众有了参政议政的能力,电子党务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权力的运行必须与科技紧密结合,才能增强权力的合法性。
2.科技权力增加政府与社会的权力。“从技术的意义来看,技术自身的发展有某些特定的结构和要求,这种调整不是由我们的喜好决定的而是强加于我们的”②Jacques Ellul.The technological system[J].New York:Random House press,1980:155。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的权力,需要政治权力做出相应的完善与改变。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以往我国社会权力倾向于依附政府权力的发展,社会权力的独立性不够,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社会更加透明,客观上要求政治层面做出回应。例如,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助推“城堡政治”的打破,迫使政府对社会需求进行回应,促进政治自由化,使权力更加透明和开放,科技权力在客观上起到了完善政治权力的作用。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在网络社会出现双赢③郑永年,邱道隆.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东方出版社,2014:28。,国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助推的社会运动来推动政治变革,改善自身发展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社会权力也借由科技权力得到发展与进步的新机会。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在科技权力的中介作用下得到完善。
3.科技权力促进权力民主化发展。从科技带来的政治后果看,技术革命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要求社会按照一定趋势发展。比如,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社会民主发展与之相适应。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民主意识的传播,科技传播的科技精神增强人们的民主政治意识。科技作为一种文化蕴涵着民主、自由、平等、求真、创新等内容,这是提升民主意识的重要内涵。科技精神的传播有助于促进理性执政、民主执政,营造民主的政治氛围。科技革新为权力的运行提供物质手段,例如,现代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让大规模直接民主选举和投票成为可能。还使政治权力主体的科技文化素养逐步提高,提高执政效能。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传播发生了质的飞跃,促使政治管理中政治信息走向公开化、透明化,进而推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进步,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必需的物质基础。技术带来的先进通信手段,像智能手机、数字电视、计算机和网络等的出现,为民主政策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效率和积极性。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契合了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要求权力民主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的重构或改造,科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从不曾停止。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科技推动社会的重构或改造实际上正是从这个方面出发,在基础层面推动对人本质认识的重构或革新,使人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本质,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要求权力民主化的发展,进而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地发展自身,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改造自身,赋予自身更大的发展权。
社会环境对科技权力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科技权力的发展处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必然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权力成为强化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政治权力对科技权力的影响力度更大,政治权力通过导向、激励和消解等手段影响和制约科技权力的发展速度,规定和引导科技权力的发展方向。
科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需要为导向,并为其统治服务。技术的存在、发明与使用都负荷一定的目的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功利指向①F Rapp.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M],Springer-Verlag Press,1974:140-141。。科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②胡钧,张开.《资本论》讲坛第十四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J].改革与战略,2013(07):26-33。。社会生产目的“总是决定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为满足其需要服务”③徐伟.论当前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6):3-2。。所以科技总是以权力所有者的需要为导向,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政治权力导向科技权力的发展。
1.政治权力竞争推动科技权力竞争。历史上战争对科技发展似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战争需求推动下引发的重大科技突破。例如,人类发展史上形成革命性突破的三大科技成果:计算机、火箭以及原子能技术都是由战争催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新科技决定了战争的形态,催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科技成果,向人们展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核心科技。表面看似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背后实际是政治权力竞争导致科技权力竞争的必然结果。即,政治层面不断追求科技权力占有的必然结果。人类战争的爆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是为了实现权力的较量,是权力竞争引发的科技权力竞争推动了科技进步。权力竞争推动科技进步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冷战。冷战本质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的两种权力制度的较量,但是冷战期间美苏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不仅诞生了威力空前的军事技术——原子弹,还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等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2.政治权力引导科技权力的发展方向。科技政策反应了统治阶级对科技发展的具体要求,国家权力机构通过政策的制定与规划引导科技权力的走向。例如,在美苏冷战对抗期间,美国副总统约翰逊针对阿波罗计划曾表示:“登月是一种冒险,但这个险我们必须冒,不能进入太空是更大的冒险。掌握太空的失败意味着在所有方面屈居第二。”阿波罗计划本质是美苏两大政治权力主体对控制太空权力的争夺,谁先掌握了这项先进技术就率先获得制空权的优势。美苏两大政治力量对制空权的争夺引导了科技权力发展的走向,科技发展的重点空间开始从陆上与海上转移到太空,促进了人类航空科技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冷战后期美国出台的“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基于害怕与苏联形成的核平衡优势被打破,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的计划,进而将科技权力的争夺导向了太空武器技术的竞争。除此之外,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是国国家层面制定的引导科技发展以前沿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的计划。当前,科技权力发展方向,科技活动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都离不开有效的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政治权力是当今科技权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导向因素。
从宏观层面上看,政治权力对科技权力的引导作用,往往是科技发展所必需的。例如,在科技发展初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科技的组织问题,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活动的有效组织和高效运作。如果缺乏科技的有效管理将导致科技活动的无序和混乱。而实施这种有效管理的角色就是代表着公共利益的国家或政府。只有国家和政府介入科技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系统有效的协调全社会的科技工作。所以,通过政治引导作用能够克服技术自身发展逻辑可能导致的无序状态,保证科技与社会持续的良性互动。
科技权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政治权力的导向,还需要政治权力的激励。19 世纪后期至今,科技发展的速度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为拉大国家间差距的根本因素。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关键。20 世纪以来,国家的支持成为主导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政治权力通过激励的方式不断促进科技权力的发展。科技权力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良好的政治效用,政治权力会通过法规、资助、奖励等措施实现其政治效用最大化。尤其是提升国家能力的关键、优势、高新科技等更不开政府的激励,在这些科技领域国家往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政治权力激励科技权力发展的重要形式主要有两种:为科技研究提供资金资助;为科技权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大科技时代,科研及运行的成本不断提升,科技权力的发展不得不依赖国家的资金资助。“科学步入政治的中心才会有最好的发展,科学只有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才能不断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际层面及世界各国几乎都建立了国家管理的科学基金会,通过设定的资助范围和目标择优资助激励科技权力发展,我国于1986年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于科技权力的发展提供支持。为科技权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是激励科技权力发展的另一形式。良好的环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权力在参与组织、引导、激励科技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为科技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制定保证科技投入、执行监督、保护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等政令法规,激励科技权力更好发展。
科技权力的本质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服务人类发展的优势力量。但是在科技力量的发展中会产生科技权力异化,即,人创造的科技力量却变成违反人性、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异化力量。科技作为社会独立的子系统,其发展有自身的逻辑作用,如果不加以规制,扭曲科技价值,不恰当应用科技体都会导致科技权力异化。科技权力异化具体表现为科技与道德的冲突,科技与自然的矛盾,科技与人性的矛盾等。例如,贫富差距拉大、生存环境污染、杀伤性武器污染、网络伦理危机和网络技术犯罪等,以致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已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这种‘异化’导致“科学控制社会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力量只能是国家、政府等政治主体”①徐文飞,于衍平.技术的政治张力之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17。,科技权力异化不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国家和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理者,有义务消解科技权力的异化,并且只有国家和政府才有能力去消解,更好的维护政治秩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政治权力不可推卸的职责。
科技与政治的关系在科技权力、政治权力的动态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中不断发生变化,近代以来科技与政治关系总的趋势是不断交融,这也是我们看到科技与政治能够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各自发展的根本原因。当然,历史上也有个别显示出科技与政治出现分裂的个别事件。例如,著名的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事件,但这并不影响科技与政治不断交融的大趋势,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重点讨论科技与政治不断交融进程中科技与政治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关系特征,总结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类型,掌握科技与政治在互动中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
科技与政治互动关系的变迁,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实质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达到了新的层次和阶段,是科技能力质变的节点。在科技革命视域下考察科技与政治的关系能更加显著的展示科技与政治互动关系的动态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能更好的分析科技与政治互动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三次科技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还在探索中。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以前,是科技的初次成长阶段,在此阶段政治经济环境对科技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科技革命的爆发积蓄力量,此时的科技尚未对政治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从17 世纪60年代到18 世纪40年代,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超越了物质表面,新动力的产生使人们突破生物动力局限,机械化生产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产业革命,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科技力量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赋予了人们全新的改造自然的强大优势力量,形成科技权力。科技权力作为第一生产力使自耕农阶级消失,催生了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产生了资本主义等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社会变革。科技权力通过增强权力主体的实力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英国抓住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占有科技权力一跃成为世界大国,提升了政治权力地位。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前的技术研发主要是个人的自发行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对社会政治基础产生的极大影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正相关关系,新阶级出于政治上赢得世界统治的目的导向科技权力发展,不断拓展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促进科技权力的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科技权力,科技权力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催化政治权力的变革,科技开始融入政治,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要素;政治权力导向科技权力发展,政治开始融入科技,政治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驱动力。科技与政治关系整体呈现相互融入的趋势,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互为目标,政治权力的发展开始将获得科技权力作为目标,科技权力的发展开始以政治发展目标作为导向。
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 世纪初结束,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物质内部,电气化和自动化使非生物动力的效率提升,带动产业革命,促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科技力量发展的第二次质的飞跃,科技权力开始成为国家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显著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社会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世界权力关系的变化。通过科技权力发展起来的欧洲强国实现对亚洲和非洲的控制,欧洲开始成为世界权力的中心。科技权力占有状况直接决定了权力控制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权力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当了改变政治权力关系的和平手段。同时,科技权力引起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权力集团势力的极不平衡,象征科技权力的权力主义技术体在战争中的应用直接导致政治权力的转移,科技权力作为第一军事力充当了政治权力争夺和较量的暴力手段。同时,政治权力竞争导致科技权力竞争,政府政策和计划手段促进了大批先进科技成果的涌现,引导了科技权力发展的方向。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权力进一步转化为政治优势,促进了政治权力的变革。科技与政治开始相互融通,互为发展的手段,科技权力充当了政治权力转移及其关系改变的手段,政治权力的规划与激励等手段促进了科技权力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 世纪40年代影响仍在延续,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应用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对物质内部的认识深入到亚原子层级,产生了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及空间等多领域的科技革命。这是科技力量发展的第三次质的飞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达到了全新高度,科技权力成为制衡政治权力和影响权力博弈的力量,科技权力开始广泛分布于社会内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的权力,要求政治权力的回应,成为促进了政治权力完善的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各种科技的应用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改变,科技能力的巨大提升使科技权力自主逻辑的负面效应广泛显现,科技权力的异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给政治权力的应对提出挑战,迫使政治权力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去消解权力异化。各国政府也普遍采用激励手段不断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增强自身的科技权力优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深刻认识到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正相关关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科技权力的优势,造就了美国今天的全球霸主地位。此时的科技与政治互为发展的前提,科技权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政治权力完善的条件,科技权力异化的有效消解需以政治权力完善发展为条件,科技权力发展与政治权力完善互为条件,科技与政治走向融合。
第四次科技革命还在探索酝酿中,促进科技与政治实现更好互动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但我们从科技与政治关系的变迁中可以总结出规律:科技权力与政治权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权力作为促进政治权力转移和改变政治权力关系的手段将进一步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内容。谁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占据科技权力优势谁就能借此提升自身的权力地位,赢得在国际竞争中优势地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权力对政治权力变迁的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必须强化对科技权力导向和激励,抢占未来科技革命的先机,特别要重视那些象征科技权力的权力主义技术体的研发与应用,加速科技权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完善政治权力自身,更好的担负起消解权力异化的责任,提升促进科技权力发展的能力。世界未来的政治格局将会由抢占科技权力优势的关键国家或区域决定,没有这种能力就不可能在未来世界中占据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