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凭借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有针对性等优势盛行于课堂。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使用微课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把教材中的课文、图片和声音等设计成为微课,然后呈现于学生眼前,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体会语文特有的魅力,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效使用,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有许多课文节选自经典名著,编者的目的就是通过经典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经典名著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热爱上传统文化。然而事实上,对于节选自经典名著的课文,因为学生与这些课文存在时间隔阂,所以,大多数学生不太了解,对课文的学习存在许多困惑。此种形势下,就需要教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用微课把经典名著的人物关系图与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等呈现于学生眼前,学生就可以初步了解经典名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通过动态画面的呈现,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典名著的兴趣。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若是单纯根据课文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就难免发生以偏概全的现象。现阶段,大多高中学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一心投入考点知识的学习,根本没有闲余精力阅读经典名著,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红楼梦》,即便是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所以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就比较困难。基于此,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经典名著《红楼梦》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等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有效梳理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脉络。借助微课把贾府的布局、华丽的府邸与礼仪讲究等予以呈现,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理解课文也有一定帮助。课堂教学前使用微课,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思路,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更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1.巧妙导入教学内容
课程导入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其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所以,教师必须对课程导入有深刻的认知,充分发挥课程导入的作用与价值,以图文并茂、音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语文兴趣。而微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是课程导入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使用微课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融入与词内容有关的电视剧、电影精彩片段,将词的创作背景以栩栩如生的短视频呈现给学生,同时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视觉、听觉方面带来冲击,从而使学生对创作背景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的情感有一定把握,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构建教学情境
学生与课文有明显的时空隔阂,所以,全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教材中那些时空跨度比较大的课文,教师应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与课文有关的短视频,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学生在观看后往往会感到惊讶,甚至产生质疑。然后教师抓住时机以问题的形式诱导学生进行深思,使学生产生求知欲。高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通过影视资源挖掘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年代比较久远,学生了解与掌握大概意思是比较简单的,可是要想透彻地解析人物形象难度就比较大,而且大多数学生对《史记》的了解也不全面。课堂教学时,若是教师仅仅通过课文内容讲解汉高祖刘邦的形象特点,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透彻,只会停留于文字表象。所以就需要教师借助微课进行辅助教学,把抽象的课文知识转换为动态的音视频画面。比如,通过微课为学生播放《楚汉传奇》、《楚汉风云》等电视剧精彩片段,演员的精彩演绎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刘邦的人物形象,这样在解析课文时就更容易,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刻。在语文教学时巧妙使用微课,其突出作用就是可以再现情景,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课后使用微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课外延伸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与提高语文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微课能把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直接呈现出来,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语文知识。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学的重点是根据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与表达效果,掌握情景交融等写作技巧。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课后教师应该使用微课为学生呈现相关文字材料与内容视频等,呈现作者朱自清其它优秀作品,比如《匆匆》、《春》等,或者是对朱自清的一生经历、创作特点以及影响等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领悟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微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