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串”设置的三点感悟

2019-03-05 09:17
语文天地 2019年22期
关键词:问题串朱自清文体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教学方式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于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精彩纷呈。但是,在我看来,有相当多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不太理想,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思考后答不出来,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回答浅尝辄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素质这个因素外,从教师层面来看,语文教师课堂设置的问题是有问题的。那么,语文教师该怎么办呢?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要的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设计问题,让学生按着“问题台阶”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文本,探究内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按照“主问题”设置

一节课的问题设置要有讲究。教师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问题设置的“突破口”在哪里?很长时间以来,教学问题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教师需要找到问题设置的“线索”,让所有的课堂问题按照这个线索来设置,围绕“线索”设置主问题关系到教师选取怎样的角度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线索在哪里?教师该怎样寻找线索呢?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在循环教了很多遍后,我决定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读课文之后,我设置以下问题串:①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②探究作者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③从不宁静到宁静,作者看到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哪些景物?荷塘四周的景物如何?④通过此文,你联系朱自清先生其他的散文如《春》,谈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⑤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给你写作的启迪在哪里?

这样的“问题串”设计让学生从朱自清散文的文眼入手,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探究作者写作的动机,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把握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学习朱自清的写作艺术技巧。从语言层面来讲,学生在叙述荷塘月色以及四周的景物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比较中,归纳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提高了学生对字词句篇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朱自清散文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的特点,这些都是学生品读文章时要解决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非常紧密,写作也是一种表达,学生最终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要靠“作文”来呈现的。从读到写,借鉴文本的艺术技巧,运用到学生作文中去,就是学习的内化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问题串”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打通了文本与作者其他文章的联系,探寻了语言的奥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循序渐进设置

在我看来,教师设计问题要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规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随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步走向深入的。为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问题串,调动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参与,有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例如,《边城》节选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挖掘人物形象特征比较难,作品蕴含的健康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学生也不容易感觉到。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串呢?笔者是这样设置的:①找出小说中人物,复述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②结合整部小说,思考翠翠生命中出现的人物对她的人生影响。③探究湘西的风俗文化。④你如何理解湘西文化中的人情美。⑤面对当下,这种美有何参考价值?

苏教版课文《边城》是小说的节选部分,主要写了翠翠的生活环境,爷爷为翠翠的终身大事着急,翠翠与傩送的见面以及翠翠见面后的心理活动等。要在这样短的文本中完成本专题的教学目标难度很大。首先,我让学生阅读了《边城》整部书,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问题的时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从人物、景物、风俗角度启迪学生思考问题。湘西环境的秀美、湘西风俗文化的美、湘西人情的美水乳交融在一起,这样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思考的问题有梯度,分析的问题也有深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依据文体特征设置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别以专题的形式安排课文,其中文体的形式没有特别强调。其实在教学中,面对不同文体的文本,根据大纲中的阅读任务,从文体入手,设置文体串,也会事半功倍。文体就是一个抓手,抓住了文体就牵住了牛鼻子。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一文的教学,我从“赋”的视角设置这样的问题串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①以文为赋、骈散结合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②文章中主客问答形式的妙处、情景理融合的妙处。③赋中哪些句子分别体现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④作者借助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⑤你如何理解文章体现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

这五个问题都是围绕“赋”精心设置的,《赤壁赋》属于“赋”的一种,从“赋”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探究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有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我把本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读本上的《后赤壁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词这种文体特征与赋这种文体特征的异同,让学生感悟同一种情感用不同文体表达的不同效果。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这篇赋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赤壁赋》蕴含的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给予学生点拨。对于曹孟德的赞扬,和苏轼一生积极进取的追求精神是契合的;苏轼被贬的痛苦寄托在江月之上,而“而今安在哉”让苏轼心灵有了暂时的安宁,过滤了思想上的杂质,这是佛家思想的直接映射;文章第四段的哲理之辩,达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最高思想境界。

问题串的设置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条理,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它关注教学问题本身的整体性,问题串本身就有逻辑性,这样系统化地设置问题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有规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串就是一根红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有了问题串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无序状态,师生围绕一根红线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展开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也同时要求教师要从一定的高度驾驭教材,找到契合设置问题串的点,让语文教学活动“陌生化”,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按照“主问题”设置问题串,循序渐进设置问题串,凭借文体特征设置问题串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甄别选择、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问题串朱自清文体
清芬正气朱自清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