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的效果对比

2019-03-05 05:16:28樊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肋间胸腔镜根治术

樊兵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常见肺癌类型[1]。丁长明[2]提出,非小细胞肺癌患病率为全部肺癌人数的57%~80%。非小细胞肺癌大多表现为胸腔脏器局部浸润,且病变位置具有一定局限性,少见远处转移[3]。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手术类型较多,不同术式效果不一,各有利弊。史永康等[4]认为,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虽然能切除病变部位,但也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等弊端。而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应用,认为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5-6]。本次研究为证实这一点,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旨在探讨其治疗中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与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的效果、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7]中诊断标准。②术前行胸部增强CT、脑MRI等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③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存在支气管、胸壁侵犯。③存在手术禁忌证。④资料不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37例。研究组(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男23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1.65±7.14)岁;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15例;病理分型:21例为腺癌,10例为大细胞癌,6例为其他。对照组(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男24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2.00±7.05)岁;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6例;病理分型:20例为腺癌,12例为大细胞癌,5例为其他。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全麻,侧卧位,单肺通气。于腋中线第7~8肋间作1.0~1.5 cm切口为观察孔。于第3或第4肋间、背阔肌前缘、胸大肌后缘间作5 cm切口为主操作孔。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7肋间作1.5 cm切口为副操作孔。经孔置入LTE-240型电子胸腔镜系统,探查病变部位。切除病变肺叶,常规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全麻,侧卧位,单肺通气。取后外侧切口,依次切开前锯肌、括约肌,自第5或第4肋间进胸。病变处肺叶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依次分离。切除肺叶,常规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前、术后3 d疼痛程度,疼痛由轻到重以0~10分表示[8]。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年龄、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用直接χ2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n>40,理论频数1<T<5,用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管留置时间/d 引流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研究组 37 159.62±45.60 185.00±12.50 5.12±2.03 1 017.55±685.50 11.68±3.62对照组 37 158.88±42.85 215.58±18.66 6.87±2.36 1 350.57±610.55 14.96±5.05 t值 0.070 8.282 3.420 2.206 3.211 P值 0.471 0.000 0.001 0.015 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肺癌检出率明显提升[9]。而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例较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多采用根治术手术治疗,如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等。其中,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主要经胸部后外侧切口切除病灶,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且手术风险较高,安全性受到较大争议[10-11]。

而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能克服这一弊端,术中无需开胸或关胸,不会过多牵拉肋骨,可减少肌肉切开造成的损伤,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考虑是因为,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中需大范围剥离以暴露术野,可能引发组织损伤,增加出血量,不利于术后尽早恢复。而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切口小,术野较为清晰,术后避免过多牵拉肋骨,能减轻对肋间神经、肌肉等造成的损伤,减少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但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术者操作技术、器械设备等。故需采取积极措施提升胸腔镜手术术者操作技术,完善腔镜设备,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疼痛程度方面,研究组术后3 d疼痛评分更低,考虑与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避免过多肋骨牵拉,肌肉组织、肋间神经损伤较小等因素有关,可缓解术后疼痛。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还有利于促使患者早期咳嗽,促进排痰,尽早下床活动,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21.62%),凸显出这一点。

综上所述,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需引起高度关注。

猜你喜欢
肋间胸腔镜根治术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