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泥工制作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9-03-04 08:13:49福州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泥工黏土利用

福州实验幼儿园

黄 颖

泥工制作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奇妙,得到美的浸润与熏陶,同时还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泥工知识和技巧,参与泥工制作活动明显比小班幼儿更踊跃。如何在中班年段开展泥工制作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幼儿进行大胆创作和自我展示,教师的指导策略是泥工制作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用游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在泥工制作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材料总是被幼儿抛弃。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幼儿对有些材料的冷落是因为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塑造的形象不够美观,体会不到成就感,所以逐渐失去了尝试的兴趣。

[案例一]区域时间到了,天天和小龙因为去洗手间比较迟出来,发现其他区域的区域牌都已经挂满了,只能去美工区。天天拿起一团超轻黏土,说:“小龙,我做一个好吃的蛋糕给你吃吧!”两个人团了一会儿,就把手上的一团“蛋糕”丢下跑了。幼儿缺乏操作超轻黏土的技能技巧,导致做出来的物体不够生动形象,对泥工制作活动没有太大的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对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兴趣呢?笔者首先在区域中以参与者的身份,示范性地利用超轻黏土制作了几个物品,送给幼儿作为礼物。恰逢伊伊过生日,笔者提议全班幼儿一起为伊伊过生日,为伊伊做一个“生日蛋糕”。做“生日蛋糕”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热烈地讨论“生日蛋糕”的形状,立即付诸行动,利用粉色的超轻黏土做圆形蛋糕底座。已经观摩过笔者用超轻黏土制作物品的幼儿有了一些操作经验,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指导其他幼儿操作。制作过程中,有个幼儿提出:“我在家吃的蛋糕都是双层的,我们再做一层小的蛋糕吧!”大家又用超轻黏土做了一层小的蛋糕放在底座上。蛋糕模型做好了,该用什么装饰呢?幼儿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幼儿认为用奶油,有的幼儿认为用蜡烛……大家商量后,用剪断的吸管替代了蜡烛,将彩色绒球变成了巧克力豆,用剪碎的彩色纸制成了糖果。“生日蛋糕”制作完成了,全班幼儿围着“生日蛋糕”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集体生日。

教师投放的超轻黏土,由于幼儿缺乏操作的技能技巧而被冷落。教师首先利用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学习操作技能,然后利用做“生日蛋糕”的游戏,激发幼儿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根据幼儿初步掌握的操作超轻黏土的技能,适时地提出新的任务——在角色游戏区设置“甜品店”,要求“甜品店”里的道具都由幼儿自己动手利用超轻黏土制作。为了“甜品店”能按时开张,接下去的几天,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美工区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甜品”,可幼儿的作品都比较粗糙。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操作超轻黏土的技能技巧呢?在“甜品店”开张前,笔者组织幼儿欣赏动画视频《快乐的甜品店》,通过直观地观察甜品的外形,讨论甜品制作的细节,并把幼儿的作品与视频的范例对比,找出差距,引导幼儿不断实践,逐步提高幼儿的制作水平和技巧。泥工与游戏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激情。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体验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投放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体验自主探索、自主游戏带来的乐趣

低结构的材料,不仅收集方便,而且玩法多样。在泥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应有效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尝试、自主创新、自主探索,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

由于超轻黏土在班级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幼儿已经不满足于用单一的超轻黏土进行制作,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广。作为游戏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材料——火柴梗、纽扣、不织布、糖纸、碎布、棉花等。

[案例二]重阳节到了,有的幼儿想创作爷爷奶奶的泥工作品作为礼物送给爷爷奶奶。林诺说:“爷爷的胡子是白色的,可我用白色彩泥制作并贴到超轻黏土制作的头上时,和其他颜色混了,胡子有点脏了。”笔者问林诺:“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材料箱里有很多辅助材料,你能不能找其他材料制作胡子呢?”林诺去材料箱翻找了一会儿,叫起来:“我觉得棉花可以做胡子!”她重新用超轻黏土做成人的身体形状,在头部嵌入两个塑料眼珠,戴上眼镜,把棉花扯成胡子的形状贴在嘴巴上面,又把棉花扯成头发的形状贴在头上。笔者立刻请大家来欣赏林诺做的“爷爷”。大家看完都乐了,纷纷找了各种辅助材料,如用纽扣、糖纸等低结构材料装饰“爷爷奶奶”的衣服、挎包、拐杖……

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形态各异。低结构材料和超轻黏土的有机结合,使得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案例三]幼儿学会了海底生物的塑形后,很迫切地希望能把小动物整合到一起。于是,我们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讨论:“你们想把这些小动物放在盒子里面,还是放在盒子外面?”幼儿表示希望放在外面,这样大家可以看见他们的手工成果。笔者就顺手拿起自己喝水的杯子,把幼儿制作的小鱼贴在杯身上,建议幼儿:“很多物品都可以和泥工作品结合,你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幼儿觉得这个贴有小鱼的杯子非常可爱,立刻到美工区里找出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容器外面。有的幼儿在玻璃瓶里注入了水,滴入蓝色颜料;有的幼儿选择的是广口小矮瓶,把制作的乌龟放在瓶子内部,而把制作的小鱼、水草、泡泡贴在瓶子外……

有效使用低结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美化作品,让幼儿体验制作的乐趣。低结构材料,留给幼儿更大的创造空间,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幼儿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创新和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了动手和探索的乐趣。

三、有效利用泥工作品,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在泥工制作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往往只是展示,没有最大限度地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们便尝试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制作一些其他区域能利用的泥工作品,发挥幼儿泥工作品的价值。首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利用超轻黏土制作面条、饺子、鱼丸、荷包蛋、青菜、花卷、肉包等作品,投放到“小吃店”。通过角色游戏“小吃店”的尝试,幼儿学会了利用超轻黏土制作自己想要的游戏材料。在后来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一旦发现缺少哪些材料,便自主制作。泥工作品的有效利用,既丰富了泥工制作活动的内容,也逐渐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不再因为缺少游戏材料而单纯地依赖教师,学会了自己改造、制作游戏材料。

四、正确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在肯定幼儿的同时提出更高的目标

操作技巧总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中进步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还不是特别灵巧,所以作品可能会比较稚拙,不够精细。为了推进泥工制作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幼儿作品正确的评价非常重要。

教师不应以技巧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幼儿的作品,应先倾听幼儿讲述自己的构思。有时幼儿稚拙的想法是我们成人所意想不到的,但却真实、有说服力。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述,了解幼儿真实的意图,将幼儿的意图和作品对比,从而正确地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师的评价只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各自的作品,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接纳和吸收同伴的合理意见,互相学习。教师应该多给幼儿赞扬和鼓励,保护幼儿的创作激情和积极性。

开展好泥工制作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材料和游戏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泥工制作活动的兴趣,支持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创作,不断收获成功的体验。

猜你喜欢
泥工黏土利用
泥工活动 寓教于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的课程游戏化泥工活动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黏土多肉植物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报纸“黏土”等
好孩子画报(2018年1期)2018-04-14 02:04:16
一起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