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2019-03-03 09:41邓琼云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空间网民

邓琼云,林 滨

(1,2.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互联网时代全方位开启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新样式。我国互联网仅仅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新力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开辟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网络逐渐衍生出一种潜在的力量,推动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深刻变革,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

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特征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在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当前,对于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呈现出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变、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转变、从舆论阵地争夺向话题聚焦转变、从完整叙事向碎片化传播转变等特点和趋势①李江静,徐洪业.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J].红旗文稿,2015(22):11。。

(一)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转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用户入网成本和上网门槛的不断降低,手机已经成为社会民众普遍拥有的新媒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互联网的认可覆盖面已达到50.3%。可以说,当前网络社会已经替代了现实公民社会的功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空间获取足量的信息;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现代人重要的语言,人们在虚拟世界用网络语言就可以进行交往。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广大民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自由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政治权威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呈现出“无屏障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网络舆论传播出现了会聚效应、放大效应、共振效应、溃坝效应等新的功效。②曾长秋,曹挹芬.网络环境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话语权的新特点[J].学习论坛,2015(6):4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在网络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治权威的认同也面临着来自网络空间的挑战。

(二)从自在状态到自为状态的转变

在网络兴起的初步阶段,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更多地表现为表达上的自由,通过自主、平等的交流方式和跟帖、参与论坛讨论等传播手段使得公众的意见、观点得以更好地表达与及时反馈,网民既是话语的传播者也是话语的接受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呈现出自发性和无意识形态的特点。随着各类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兴起和蔓延,尤其是在某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一些所谓意见领袖的操纵蛊惑下,网民的思想观念逐渐由本真的“自在”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的“自为”状态。值得高度警惕和担心的是,近年来,有关毁谤与污蔑国家制度和党的领导人,阉割历史事实、抹黑英雄等不良信息充斥整个网络空间,网民队伍呈现出盲目跟风、肆意宣泄情绪或迎合站队等分化趋势。

(三)从“阵地争夺”到“话题聚焦”的转变

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初期,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企业和媒体把持了主要的网络阵地,并享有话语权优势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博客、微博客、微信、论坛/BBS等新媒体的出现,网民可以自主设置热点议题,参与社会舆论监督,通过争夺议程设置而抢得了网络话语优先权。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体为了抢夺网络空间话语阵地,在网上设置虚假议题,然后召集大量的水军进行灌水与推波助澜,诱导大量网民参与,助推网络舆论事件发生,以此获取商业利益和政治目的。通过自主设置议题聚焦话题,抢占话语优先权,从而争夺意识形态阵地,这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变化。

(四)从“完整性叙事”到“碎片化传播”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升级,网络传播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话语传播的交互性、分众化特征日益明显。为使话语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影响与传播,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和媒体,常常对完整叙事进行截取或者阉割,抓住一些博人眼球的只言片语进行大肆渲染、解构和颠覆原有内容和意义,使网络传播的内容趋向碎片化。当前,“碎片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争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又一个新的聚焦点。

二、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融合力、比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起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变革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和国家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建设在不断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如下。

(一)话语传播力受到巨大限制

从传播内容来看,由于当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老套、方式刻板、语言僵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接受度较差,网民缺乏主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兴趣,甚至在理论上排斥主流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远远不够的体现。从传播载体来看,仅仅限于行政手段和官方推广,互动性不强、受众针对度不够。从传播效果来看,很多主流意识形态媒体或者官方网站对网民反馈的信息认识不够,不能主动回应或者及时回复网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网民的建议采纳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受众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而那些在内容上具有极端否定性、“虚无性”和刺激性的非主流甚至反主流的意识形态,通过营销化手段运作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往往更能吸聚大量的受众。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非主流和反主流的意识形态对网络大众在思想观念方面不管是直接的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都超过了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

(二)话语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多样,言论表达更加自由,话语权更加开放,这些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带来了挑战。人人都是海量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各种思想观念都在网络上流行,这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应对乏力。加上主流媒体缺乏对社会事件真相、传播方向、传播路径和传播结果的有效主导和控制,因而很难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而那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反主流网民趁虚而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把舆论引向负面或反面,严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不力和网络传播能力较弱,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网络媒介中的议题设置和议程设置经常遭遇围观和反对局面,网络话语权力和控制力被严重削弱。

(三)话语主导力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消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网络空间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非主流社会思潮借以各种名目和花样进行或明或暗的传播,这些噪音和杂音的存在,容易误导网民的理论认知,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干扰社会成员的主流意识形态信仰,降低国家政治体制权威在民众心中的认同度。从根本上来看,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虽然主张不尽相同,但其目的却完全一致,都是对马克主义指导地位的攻击。相比之下,部分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都存在话语先机抢占不快、话语引导不力、话题回击乏力等问题。显然,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力发挥不够充分的结果。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有力回击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让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健康、有序发展,是党在网络空间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四)话语权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挤压和冲击

西方大国始终没有放弃其“话语霸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挤压和遏制。在最近二十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继承非网络时代意识形态战略路线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和话语霸权影响力对我国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组织地利用网络传播工具对我国网民直接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的输出,大肆鼓吹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二是大量倾销含有西方强烈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三是通过政治营销等花样百出的炒作方式和手段向我国网民广泛宣传、美化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普世价值”,企图贬低和扭曲党和国家形象。美国前国务卿阿尔布莱特曾明确地指出:“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需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因此,如何加强和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引导我国网民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是当前党在建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

三、加强新时代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相继作出了以下重要论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1)。“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敏锐抓住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783.htm。这些富有建构性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如何加强新时代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立足新问题新特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出现的新问题新特征,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集中反映,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应对。

第一、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不动摇。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必须强化党性原则,这是关系到立场问题和为谁服务的问题。首先,要把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贯彻到网络空间领域和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与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应由党来管理和监督。主流媒体应当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定新闻舆论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信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传播形式和载体生动活泼接地气;话语表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非主流媒体或自媒体应当强调公众个体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的权责关系。其次,要加强从事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党性教育。要把党性原则和党性教育渗透到宣传思想、文艺、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全过程,明确他们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的权责关系。对于那些在微博、博客、微信等网络自媒体中言必称西方、歪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要建立网络黑名单制度,运用技术手段屏蔽其言论、取消其在互联网上利用公职认证的身份,并在互联网公共平台上予以公布,使其失去继续运用互联网发布错误理论的平台和渠道,并在现实空间中增加其违纪违规成本。在增强纪律约束和法律规范的同时,要发挥激励机制,大力鼓励和倡导发挥引领示范、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行为。最后,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发出更多好声音。包括鼓励发表自由活泼的言论,鼓励创作具有个性化的文艺作品,鼓励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理论。

第二、着力建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N].新华社,2018-8-22。话语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话语体系不仅是一个政党、阶级、民族、国家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赖以确立主动权的表达形式,也是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确立领导权的重要条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话语体系建设包括“主题选择”、“分析框架”和“使用语言”等要素②王伟光.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舆论阵地——在第四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3):4-9+128。。因此,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要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出发选择主题,作为话语体系的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框架设计和分析,继承已被历史证明和实践检验过的马克思主义语言,结合网络空间语言的特点规律,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鲜活语言,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舆论引导,以主动作为、敢于亮剑、善于发声的方法和措施,把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

第三、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实践创新带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应当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五路大军的作用,使官方话语与网络话语互联互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相辅相成、对内宣传和对外传播话语的融合贯通。一是围绕新时代党的理论新成果,不断联通官方话语和网络话语方式。如何将党的理论和主张有效、有力地传播、主导网络空间各种不同的舆论场,需要转变和创新官方话语现有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一方面,官方话语体系要放低身段,主动吸纳接收网络语言的生动表达方式,将官方叙事与网络言说、官方表达与网络表达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官方话语应当使用群众想用、正在使用、喜欢使用的话语符号,将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网络舆论引导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真正激发网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实践认同与感情认同。二是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不断融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边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不仅需要加强政治话语的宣传和传播,更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不仅要为宣传工作提供学理根据,还要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思维与价值导向。

(二)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三大考验依然存在,“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沉渣泛起,这些错综复杂交织的新旧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高自身能力建设。

第一、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意识形态能力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需要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和积极作为。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这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领导干部应当认真研读和系统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认清和鉴别网络空间的各种社会思潮利害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抢占网络话语先机,用鲜活的“网言网语”引导网民厘清各种社会错误思潮的危害,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帮助网民提高对“真、善、美”判断和认识,当好网络空间意见领袖。其次要提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处理力,这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能力体现。领导干部应当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网民所思所想所盼。借助网络问政,利用网络平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真诚帮助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做到网上问政、网下协同发力。在处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问题时,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文化民主的统一,做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凝聚人心,达到增进认同、树立党和政府正面形象的效果。只有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真正得到重视与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第二、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能力建设。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都是掌控在政府和执政党手中,社会信息和舆论都可由政府实施行政命令来掌控,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无需考虑和担心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政务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越来越成为常态,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出现了本领恐慌,导致与一些非主流媒体关系紧张,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和社会事件向主流意识形态负面或者反面方向发展。因此,正确而快速掌握传播知识、理解传播内涵和规律,提高媒介素养能力,解决本领恐慌,不仅是适应世界潮流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地位的需要。只有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跟上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节奏,才能真正在依法执政、科学执政中展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立足新媒体新技术,进一步密切新时代网络空间党群关系

随着“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到来,网络问政和舆论监督也在网络空间兴盛起来。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在考验新时代党群关系。

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当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坚持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增进党群关系方面的优势。新媒体的快速流行,在给予民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拓宽了党建工作的宣传、推广渠道。我们要因势利导,把新媒体引导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执政资源,成为党服务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技术支撑,成为承担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民众政治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与降低管理成本的功能平台。其次,大力打造新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阵地。我们应当发挥主流媒体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各级现有媒体进行积极整合,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让主流媒体也成为新媒体,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红色地带的同时,大力创建和开拓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新阵地,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积极争取网路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灰色地带,让意识形态领域黑色地带在网络空间无处藏身。再次,优化新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效果。抓住新媒体传播个体沟通的便捷性特点,充分发挥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网络自媒体的优势,摒弃机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陈旧方式,坚持导向性和大众化相一致的原则,让主流意识形态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和接地气,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喜好;形式和载体方面采用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相结合,采用故事情节和真实生活细节等方式手段,使得党的主张和国家大政方针等正能量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网民,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真正入脑入心。最后,充分运用协同手段,共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新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要对其发布的海量信息的真假甄别和话语褒贬的界定,都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提高意识形态管理技术协同力度,大力发展新媒体国家大数据工程,整合资源,攻关大数据分析、清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过滤和处理新媒体在网络空间发布的信息关键词,实现预警与应急管控的有机结合。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加大新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对新媒体的规范力度,大力打击在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信息和错误言论的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加强网络问政与网络监督的同时,坚持线上与线下党群良性互动,坚持治标与治本齐抓共管,在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中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新时代的党群关系更加紧密、牢靠。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空间网民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