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谢 琨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课堂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认知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思维活动,通过动脑想、动口说、用手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场所,进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需要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由此可见,这与新课改强调教学中要以生为本,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的观点相契合。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探索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够灵活多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体积公式”时,教师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很多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通过拼凑,使之成为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拼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一样。接着,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才拼成这样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体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其长、宽、高存在怎样的关系?因为学生是自己拼成的体积模型,因而容易发现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得到了有效创新。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直观,虚实结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以利于学生的接受,进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因为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老师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尤其是单位“1”的意义,学生真的很难理解其意义。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于是就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展示:把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分成两个相等的等份,或者分成若干个相等的等份。接着,再把若干个相等的西瓜又自动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西瓜。通过反复的分合,让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意义,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许多实物看作一个整体“1”,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把整体与个体描述清楚。而多媒体的虚实结合,能够把整体与个体清晰地描述出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内心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尤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等,应当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教师就给学生创设了“做”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准备5张卡片,分别写着“2,3,7,-,+”这样的数字与运算符号。接着,请同桌之间开展合作,一名学生用这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学生记下所摆的算式。任务布置后,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快速地写着、摆着,很快就进行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六道算式:27-3=,37-2=,73-2=,23-7=,32-7=,72-3=。最后,让学生们把这些算式以口算的形式说出结果。这样,学生获得了退位减法的体验,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创新是数学教学中永恒的主题,而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要突出数学探索活动的开展。我们知道,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出发点,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就改变了传统的讲解教学模式,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四边形周长”时,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直尺测量得到周长。然而,圆形是闭塞的曲线,如何才能测量它的周长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立即想到圆的半径、直径等,从而开始尝试用新的办法求圆的面积。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鲜活的个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创新的意识,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