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019-03-01 02:33高英
中国教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摘 要】通过对中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水平现状和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策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美术学科能力构成的解析以及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三大要素、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应用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答新课程下培养中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美术学科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高英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美术教研员,高级教师,“国培计划”特邀专家,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及教参编委,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协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系统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全国及市级奖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开篇指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本课题立足初、高中美术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试图发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1~2种教学策略和多种教学方法,以期填补美术创新能力研究领域的空白,以及为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应用。

一、美术学科创新能力内涵

美术学科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调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生成某種独特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新事物的本领。从它的普遍属性而言,具有美术学科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本质特征(见图1)。从它的个性角度而言,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创新意识;二是创新思维,包含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三是创新技能(见图2)。这三大要素凸显着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着力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递进式教学策略

递进式教学策略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一种教学谋略。具体地讲,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激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技能,逐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美术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见图3)。

递进式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常规课堂,分为三个实施步骤。

第一步,感受、体验、质疑——激活创新意识。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提问或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质疑,帮助学生激活、形成创新的观念或意识。如太平桥中学的刘维琦老师在授课时,出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本校的校门照片,另一张是以本校校门为蓝本经过黑白处理的装饰画。继而向学生提问两张图片有何不同,有哪些改变,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感悟、质疑。

第二步,参与、转化、构建——形成创新思维。

在新知识讲授环节,教师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通过设问、追问引发讨论思考或通过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去参与体悟,进而内化构建,形成新的思路或架构。如颜兰菊老师在进行“字体设计”新知传授时出示艺术字,让学生发现其与正规字的不同及美感,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意灵感。

第三步,实践、评述、发展——提升创新技能。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去观察、领悟、记忆新的方法,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已掌握的方法和新方法进行整合,在磨砺中形成新的技能,再通过自评、互评、讲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王金笛老师在进行“图形创意”的教学中,先后设计了两个课堂作业,作业一是让学生对剪刀的局部进行创意联想,教师做了“接近联想”的方法技能示范,学生运用迁移能力进行创新设计实践,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相整合形成新的方法技能。作业二是让学生对杯子进行整体图形创意。学生通过剪刀局部创意实践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创意和技能的经验,为杯子的整体图形创意奠定了基础。老师进而出示创意图形作品,让学生分析出对比联想的图形创意方法,并再次运行新方法进行迁移设计,在实践中与自己的原有方法与技能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创新技能。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评、互评拓宽学生的创意思路和视野,通过酒杯变拐杖的“酒后别驾车”的公益广告延伸本课的教学,延展学生的创新热情。

实施递进式教学策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的呈现要由浅入深,能力的培养要逐渐推进。本策略适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型课堂,不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性课堂。

2.责任驱动式教学策略

责任驱动式教学策略指的是学生小组成员确定共同的研究专题,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不同的责任,在责任的感召和驱动下,合作配合地去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见图4)。责任驱动式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合作探究性课堂,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激发内驱——引导学习。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确定研究课题。

如丰台七中的孙晨老师执教了《吉祥幸福——民间美术》一课。课前,孙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邱志刚家及北京民俗一条街,亲临其境地欣赏与学习毛猴、泥人、花灯、棕人、剪纸、布老虎、鸡吃米等传统工艺。又结合民间美术进校园活动,邀请了10位市级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向孩子们展示和传授了多种传统艺术,激发学生对于传统美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继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与传统美术相关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研究兴趣确定不同的研究专题。

第二步,分组探究——自主学习。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小组合作确立研究方案,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王薇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问题,分别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情况”“北京缺水状况的具体表现”“北京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世界其他国家水资源的状况”“如果我们不提倡节约用水并采取措施,将来会怎样”“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有什么好的措施”教师请学生带着这些疑问,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寻找答案,合成调研报告,完成水资源知識的积累。

第三步,展示成果——交流学习。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成PPT或简报等形式与学生分享。

如苏蓉老师要求七个小组依次进行汇报,有的运用PPT,有的进行演讲,有的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有的展播相关网络视频,有的运用手抄报的形式,有的运用小品的形式,有的运用说相声的形式,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完成了对于水资源知识的积累。

第四步,实践创新——体验学习。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主题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

如孙晨老师出示刺有“连年有余”图案的鞋垫,介绍民间美术中谐音的表现方法;出示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图案的剪纸作品,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的表现方法,出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毛猴,向同学们介绍其历史,然后示范制作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毛猴。进而出示各种立体实物环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的环境进行毛猴创作活动。

第五步,相互评价——拓展学习。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如苏蓉老师采取小组得分制。达到以下目标:(1)结合综合的知识,给同学讲解本小组主题的含义。(2)对本小组的创作进行讲解。要说清楚三个问题:是根据这一主题中的哪一点进行了创作?如何创作的?不同之处在哪里?(3)对通过创作所达成的认识进行总结。依据以上三个展示的方面,各组同学之间进行问答、点评,再由教师对每一组的创作进行点评。最后,以“节约用水,你做了吗”为主题,在校园外开展采访活动。

实施责任驱动式教学策略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专题研究的深度要符合中学生实际,任务要适合学生的专长。同时,本策略强调责任意识,只有大家各尽其才、合作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共同的目标。本策略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性课堂,不适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型课堂。

三、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各类型美术课业的教学任务,而特别组合在一起的成套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教与学活动的总称。教师借助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美术技能、技巧。课题组在课题实践的过程中,梳理出了六种更为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一,头脑风暴法。在指定时间内互相激发思考,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的构思。这种方法往往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胆说出与本源事物相关联的事物,在思维的碰撞和启示下,迸发出新的创意和灵感。例如,王佐学校的付海燕老师在执教“收集与创造——废旧物改造”一课时,请同学们就同一材料的不同题材思考废纸筒能变化出多少种造型,短时间内形成了多种意念。

第二,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在同类事物之间寻找相似或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教师一般会出示两个以上存在异同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们观察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总结出相同或相异之处。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的王剑老师在讲授“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时,用幻灯出示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米勒的《拾穗》,通过妇女劳动场面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中、西人物绘画的不同。

第三,迁移法。根据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因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的思维能力。在本课题实践中,往往是在拓展提高环节,教师设置一个新的但又与前者相关联的情境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例如,东铁匠营一中的李蕊老师在进行“用大自然的色彩美化生活”一课的教学时,通过演示传授学生运用套色漏印法制作提示牌的方法,然后出示运用漏印法将相同的图案印到文化衫上的图片,完成知识的迁移。

第四,联想法。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利用这种思维进行创造的方法,即为联想法。一般是在作业构思和实践环节,教师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哪些事物与要表现的事物在造型、功能、色彩、肌理、材料等方面相似、相近或截然相反,从而构思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例如,大成学校的王金笛老师在进行“图形创意”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对剪刀的局部进行创意联想,有的学生根据剪刀的剪割作用与牙齿的咀嚼作用,利用接近联想法画出了刀刃上长满牙齿的剪刀。

第五,重组法。通过重新组合事物的结构或事物形成的操作程序,产生新成果的思维方式。从性质上说是一种发明、创造活动。重组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改变同一种事物的组合顺序,从而产生与原事物既有关联又有不同的新事物。例如,高庆军老师在实施“艺术创想”校本课的教学时,将一件雕塑作品分割成几部分,打乱顺序重新拼接组合,从而获得与前者不同的创新作品。

另一种是将一种事物中需要替代的地方用另一种与之相关联又不同的事物替代,从而形成两种事物的重新组合,产生与前者不同的新的作品。例如,大成学校的韩金鹏老师在进行“创意素描”一课的教学时,有的学生运用重组的方法将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吹笛的少年》与一张有两名贝斯手弹奏的图片进行了重组,有的学生运用重组的方法将俄国巡回展览派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与泰坦尼克号进行了重组。

第六,逆向思维法。也叫求异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在本课题的实践中,教师们经常将这种方法用于美术创作和设计,通过倒推或向事物的反面思考,探索出答案或新的构思。例如,王金笛老师在进行“图形创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进行剪刀和杯子的设计,有几名学生将剪刀上半部分坚硬锋利的刀齿画成了柔软的羽毛、柳叶、面条、手指,还有学生将饮水用的杯子设计成了排便用的马桶造型,这些都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法。

四、帮助学生发展美术学科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

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性的作业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例如,太平桥中学的叶丹丹老师在进行“字体设计”一课的教学时,师生探讨完字体设计的四种方法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根据北京文化元素装饰汉字“北京”。教师接着组织学生绘制简笔思维导图,让学生畅想能够体现典型京味文化的事物,学生们有的联想起天安门、故宫、天坛、长城、四合院等建筑;有的联想起京剧、相声、京韵大鼓等语言文化;有的联想起糖葫芦、糖耳朵、驴打滚、烧饼、豆汁等特色小吃;有的联想起风筝、鸟笼、大碗茶等京味特征。思维导图的绘制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字体装饰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生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美术学科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本体系包括学生作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作业创新能力体现的成绩变化趋势图。

1.学生作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1)造型·表现领域

对绘画与雕塑的作品从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分别是“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形式感强”“语言丰富”“造型准确”,每项满分为20分。评价等级分为四级:合格(60分)、良好(75分)、优良(85分)和优秀(95分)。

(2)设计·应用领域

对应用设计的作品从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分别是“创意新颖”“手段独特”“材料新颖”“色彩创新”“造型准确”,每项满分为20分。评价等级分为四级:合格(60分)、良好(75分)、优良(85分)和优秀(95分)。

(3)欣赏·评述领域

对评述短文从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分别是“题材”“主题”“形式结构”“艺术语言”“独到见解”,每项满分为20分。评价等级分为四级:合格(60分)、良好(75分)、优良(85分)和优秀(95分)。

(4)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的作业呈现方式: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短文等,评价等级同上。

2.建立实验班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作业创新能力体现的成绩变化趋势图

将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成绩都记录下来,制成表格与趋势图。

3.课题研究的结论

课题组通过深入课堂观察、进校访谈、可视性作品前后对比、分析研究数据,证明大部分实验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发展。

例1:洋桥学校对比班初一(1)班和实验班初一(2)班四名同学作品比较(见图5、图6)。

在初一(1)班和初一(2)班各抽取最好的五幅作品进行对比,初一(1)班同学的作业以临摹和单个卡通形象为主,而实验班初一(2)班同学的作业以创新性的卡通形象组合为主,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初一(1)班。

例2:太平桥中学对比班初二(1)班和实验班初二(5)班四名同学作品比较(见图7、图8、表1)。

通过抽取初二(1)班和初二(5)班各最好的四幅字体设计作品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法的对比班初二(1)班的作业缺少新意,而使用过思维导图法的实验班初二(5)班的作业充满新意,且创新表现技能突出,可以说明初二(5)班同学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初二(1)班同学。

从上表可以看出:太平桥中学初二(5)班五次作业创新能力测评的平均成绩呈增长趋势,可以说明通过实施递进式教学策略或责任驱动式教学策略及类比、联想、头脑风暴、迁移、逆向思维、重组等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子课题“新课程下中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成果节选,课题编号:FT040。该成果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发的2017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