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重要讲话中首次将教育定位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2018年10月19日,北京市教育大会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大会上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标志着北京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全面推开、全面加速,是北京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京市海淀区的文化资源居于全国之首,全区高校、科研机构林立,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不仅是北京的教育大区,在全国范围内也拥有一定的教育影响力。因此,在海淀区扎扎实实地落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好教师队伍,培养出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对于海淀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教育行业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教会、市教会的相继召开,凸显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北京市领导对教育的高度关注,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海淀区作为北京的教育大区,共有幼儿园177所,普通中小学163所,基础教育在校在园人数33.4万人。海淀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十多年来,海淀教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中,不断成长,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我区民族小学,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回到了他的母校八一学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海淀教育人,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唯有殚精竭虑,勤勉工作,主动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不辜负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嘱托。为此,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的第二天,我区就召开了全区教育系统党政正职会议,及时学习会议精神,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深学透,落到实处,干出成效。
二、做好对标对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海淀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回答好根本问题
我们将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并将其内化为每一名海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设计,为人才培养筑牢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2018年以来,我委陆续出台《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推进教研工作指导意见》《考试评价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中小学校家校共育三年行动计划》《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等,目标明确、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大德育工作体系逐渐丰实起来。
2.做好体育、艺术、校外综合育人工作
海淀教育着力打造多方位育人体系。
(1)我们与全国校足办签署《满天星训练营备忘录》,创建足球实验校78所;
(2)冰雪运动普及率逐年提高,认定50所冰雪试点学校,成立中小学冰雪运动联盟,此举已惠及11万中小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还现场观看了我区两支学生冰球队的比赛,这是对我们的莫大激励;
(3)我们还创造性地成立了少年科学院,与中科院携手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模式。
3.探索建立劳动教育体系,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我区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在新学期积极探索建立劳动教育体系,突出劳动教育从小抓起,劳动教育进课程和劳动教育实践育人。
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展劳动主题课程和教育活动,结合勞动节设置“播种日”“采摘日”等课程和“小小值日生”等岗位,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求各学校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
在实践育人方面,海淀区各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校内、校外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
4.提高育人质量,主动适应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中高考改革形势和海淀区的实际情况,我区坚持科学、扎实、高效的工作方针,加强新中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配置、综合评价等研究,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校抓住工作重心,切实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六个年级五个工作方案的特殊改革时期,指导各校科学研究制定课程方案,建设海淀区高中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学生指导工作,推动各校学生成长顾问及导师队伍的建立与配备,有力推进选课走班管理工作。
三、强化落实执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海淀教育也存在问题和矛盾。如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海淀区双新双高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凝聚各方最大共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还有诸如学位资源亟须补充、规范办学有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仍要强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我区将着力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落实执行,努力回答好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新时代教育人面临的两大考题,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书写教育的“奋进之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科学谋划改革,完善整体政策设计和支撑体制
进一步树立教育是海淀金品牌的意识,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落实全教会、市教会精神,结合海淀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战略定位,适时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并启动一揽子改革举措,释放改革红利,科学谋划海淀教育发展方向,为全面育人保驾护航。以教委主体、街镇保底、社会补充为工作思路,全力扩充学前学位,加快推进中小学基础建设,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引导就近入学,全面稳妥解决学位缺口问题。
2.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方面,主要落实如下事宜。
(1)抓好课堂主阵地,继续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2)统筹区域内资源,充分发挥海淀区科技、艺术、体育教育优势,提高少年科学院建设水平,筹建少儿美育院,构建足球优秀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扩大冰雪运动发展成果;
(3)以课程为载体,进一步保障并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渠道,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造并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保持海淀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保障海淀学子的全面发展。
3.坚持德才兼备,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选优配强干部,建设教育系统的后备干部梯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建设师德教育基地,研训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教育人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践行。为了以高尚的师德、专业的体系和全面的人才培养回应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期望,海淀教育将永不懈怠、砥砺前行!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