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开窍推拿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19-03-01 00:58童伯瑛游世晶杨眉峰何玲玲陈诗兰郑雨欣秦斯杨
福建中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督鼻甲肺气

童伯瑛 ,游世晶 ,杨眉峰 ,何玲玲 ,陈诗兰 ,郑雨欣 ,秦斯杨 ,靖 媛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属于中医学“鼻鼽”的范畴,多因肺脾、肺肾虚损,受到风寒、异气以及异物外袭而诱发。由于季节变化和雾霾天气的影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加[1-3]。临床上,西医主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大且不宜长期使用。笔者采用通督开窍推拿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中AR的诊断标准:① 常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每次连续3个以上)、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半年;1日内发病累计超过半小时。② 病程至少1年。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中AR病肺脾气虚证辨证标准: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涕清稀,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塞较重,鼻黏膜苍白或灰白,全身可见头昏头重,气短乏力,倦怠纳差,大便或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濡缓。

1.3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 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心、肺及其他系统疾病者;② 未按规定配合临床试验,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试验结果者;③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仁和,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5 mg,疗程递减法口服,第1~6周每日1次,第6~12周2日1次,睡前服用;鼻喷剂布地奈德喷鼻(雷诺考特,astrazeneca AB),每次每鼻孔喷鼻1次,每日2次。共治疗12周。

2.1.2 观察组 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基础上加用通督开窍推拿法:① 捏脊通督法: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骶骨向上推进,直至大椎,边推边捏拿起脊旁皮肤,反复操作3遍。② 开肺金穴:肺金穴位于双手的无名指指腹中央,取鼻塞对侧手指穴位,左侧鼻塞取右侧,右侧鼻塞取左侧。医者用拇指指端爪甲部附着于穴位中点处,逐渐用力切掐,并维持8~10 s,逐渐放松,10次为一度。注意不要长久用力,以免掐破皮肤。③ 开鼻窍:取鼻根穴、上迎香穴、迎香穴,医者用食指桡侧缘在穴位连线上快速往返操作擦法,10次为一度。采用薄荷水和甘油5∶1为介质,起辅助治疗的作用。④ 通肺气:取风门、肺俞穴,医者用手掌尺侧缘在穴位连线上快速往返操作擦法,脊柱两侧均操作10次为一度。共治疗12周。

2.2 观测指标及方法

2.2.1 血清总IgE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浓度。

2.2.2 症状及体征计分标准 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进行症状、体征计分。症状分级及计分标准见表2。体征计分标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计为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计为2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中鼻甲不可见,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计为3分。

表2 症状分级及计分标准

2.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4]拟定,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计分的总和进行评价。改善率>50%为显效,50%≤改善率≤20%为有效,改善率<20%为无效。

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2.2.4 随访 3个月后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2组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并评价其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3.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鼻镜检查2.27±0.384 1.61±0.6811)2.27±0.683 1.52±0.7841)组别对照组n 30观察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喷嚏2.34±0.482 1.70±0.8571)2.26±0.814 1.40±0.7211)鼻堵2.23±0.786 1.80±0.5841)2.18±0.682 1.10±0.3831)2)鼻痒2.45±0.582 1.78±0.6851)2.13±0.818 1.40±0.6821)

3.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比较()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15.86±58.671)200.41±60.331)2)n 30 30治疗前415.37±113.28 418.68±106.38

3.4 2组安全性比较 2组安全性指标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在治疗中出现嗜睡、头晕、腹痛,未予特殊处理。

4 讨 论

过敏性鼻炎相当于祖国医学“鼻鼽”范畴,因寒冷刺激加重[5-7]。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腔I型变态反应,并释放组胺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共同引起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临床症状。当变应原和IgE相结合,使得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生,且过敏性鼻炎严重程度与血清中IgE水平有着密切相关性[8]。因此,降低血清中的IgE对于抑制过敏反应物质的释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为风寒侵袭鼻窍、阳气失于温煦所致,从而出现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发病机制与肺脾阳气虚损、固塞不通有关[9]。其本为肺、脾、肾不足;其标为外邪侵袭鼻窍。本课题从扶正固本角度选取穴位。“实其本”选用捏脊通督手法扶助正气,“治其标”选用三步开窍手法宣通肺气,旨在标本兼治,温煦通络,扶正开窍。

从本次的实验结果看,通督开窍推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鼻堵和鼻痒的症状有较好的作用,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血清IgE的水平。从远期疗效看,通督开窍法效果较佳,主要原因是推拿手法可作为日常保健预防手法,积极预防疾病复发,增强机体免疫力。捏脊疗法作用于脊柱正中的督脉和脊柱两旁的五脏俞穴,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方面功效尤为突出。掐法为指针疗法之一,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甲作用于穴位上,因受力面积小,刺激量大,作用力强,容易使得患者局部产生强烈酸胀感,作用渗透可激发经气,有开窍醒神、疏通经络的作用。擦法为推拿摩擦类手法的代表手法,属于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刺激柔和且能产生温热效应,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等作用[10]。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气通于天气,为人体感知外界气息的窍道,窍以通为顺。故开窍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要贯彻始终。① 开肺金穴,肺金穴位于无名指螺纹面对应肺经,肺经日常在操作时可补可清,用掐法有开窍之功。掐以甲入,即以指甲刺入皮肤,又有“爪法”“指针法”之称。操作时需垂直用力,快进快出。操作时要注意不可掐破皮肤。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述了天行发斑疮用“爪刺人中良久”的方法治疗。苏轼《苏沈良方》记载用爪掐法治疗新生儿脐风,谓“只掐令气脉断,不必破肉……此翁平生手救千余儿……应手皆效”[11]。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篇为“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以“掐筋”命名,主要与掐法治疗小儿急惊风有关。可见掐法在推拿中以早有论述,具有醒神开窍的重要作用。本课题从鼻渊的鼻塞症状入手,采用掐法肺金穴以开通鼻窍,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佳的效果。② 开鼻窍,擦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鼻部穴位有迎香穴、上迎香穴和鼻通穴,局部治疗有开鼻窍之功。③ 通肺气,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为风邪侵袭人体之门户,用擦法可以祛风散邪,调肺气,固实腠理。肺俞穴是肺脏之精气输注于背部的出所,是治疗肺系病的主穴,用擦法可以宣肺窍,疏通肺气。

综上所述,通督开窍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的推拿手法,可有效缓解患者鼻堵的主要症状,促进鼻炎愈合。本操作穴位明确、操作次数定量、具有可重复性的优势,避免了实际操作因手法不统一影响实验结果。通督开窍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猜你喜欢
通督鼻甲肺气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浅议肺气之概念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