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育飞
(融安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400)
翼状胬肉临床中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当前关于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当中切除联合字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干预效果最为理想,但是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仍然比较高[1-2]。有研究显示,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中不同的经线宽度所能够达到的临床疗效并不相同。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最佳治疗方式,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的最佳方法以及临床疗效,具体研究方式以及研究数据如下。
在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在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61例200眼作为研究案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翼状胬肉,并且均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结膜植片宽度进行分组,对于经线宽度为3 mm的患者划分为小植片组,对于经线宽度为5 mm的患者划分为大植片组,分别80例96眼,81例104眼。小植片组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4.3±6.1)岁;大植片组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53.8±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突出,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具备对比价值。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之前3天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每天使用3次。在手术显微镜之下完成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操作。
翼状胬肉切除: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麻醉用量5 g/L,常规消毒铺巾后开睑,并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实行局部浸润麻醉。在胬肉颈部平行的角膜缘剪开眼结膜,分离胬肉之后将怒肉体和正常球结膜、巩膜面实行彻底分离,在确认无伤和内直肌后在近泪阜位置进行剪切。采用25 G针头在胬肉头部的边缘外位置0.5 mm位置切开角膜上皮并环绕全周胬肉头部,撕开胬肉组织促使角膜创面可以保持平衡性,直到角膜边缘,并注重处理角巩膜缘增生组织之后,适当灼烧巩膜新生的血管,实行止血处理。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按照手术中胬肉切除之后经线上的巩膜暴露情况,采取针对性植片大小。小植片组从上方球结膜区域采取经线宽度为3 mm的结膜植片,其中含有0.5 mm的透明角膜缘上皮,植片本身的长度需要刚好对应角膜缘暴露的长度和鼻侧的结膜暴露长度。大植片组从上方球结膜区域采用经线宽度为5 mm的结膜植片,其中含有0.5 mm的透明角膜缘上皮,制片长度与小植片组相同。将植片平铺在巩膜暴露区域使用10-0尼龙线从浅层巩膜进行缝合固定,采用4-5针,采用左氧氟沙星实行包扎处理。
对比两组患者角膜刺激症状以及复发率。
角膜刺激的评分时间为术后5 d,评分标准为:3分,眼部明显刺痛,严重畏光、六类以及眼睑痉挛无法忍受;2分,室内存在畏光,睁眼存在流泪但是可以忍受;1分,眼部存在一定刺痛感、异物感,睁眼时存在一定流泪;0分,无任何疼痛和异物感。
复发率分别在术后2个月、3个月、半年时进行随访调查。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分析采用P进行表示,其中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明显。计量数据应用均是方式表达,例如(2.2±1.5),数据之间的检验应用t值实现。
术后1 d与2 d时小植片组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大植片组,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术后3 d后两组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无明显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角膜刺激症状对比
术后2个月时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小植片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大植片组,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术后复发率对比[n(%)]
翼状胬肉属于临床中常见眼表性疾病,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基本可以明确病因涉及到遗传与环境等因素,发病机制方面和角膜缘干细胞有直接关联性[3-4]。临床中手术属于常规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率问题一直存在,这和患者的遗传特性以及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变以外,还和手术操作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在翼状胬肉术中移植方面所应用的结膜植片一般需要随着术中巩膜暴露的情况进行变化,所以在本研究中决定根据植片经线宽度进行分组研究,对术后患者的复发问题进行探讨[5]。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主要是借助重建角膜缘干细胞,并实现对角膜缘的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的恢复,但是仍然无法有效控制复发的问题,这也证明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翼状胬肉的复发。当前翼状胬肉的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于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具体长度、宽度并没有准确的定论,同时移植使用的结膜片宽度和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非常明确。借助研究中的观察发现,大植片患者相对于小植片患者而言早期的复发率不显著的差异,通过这一结论可以基本明确移植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植片在通过经线方面的宽窄度有可能是导致术后复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角膜缘干细胞的增值压力会导致结膜上皮、角膜缘血管等向着角膜的中央方向进行,角膜缘干细胞属于角膜与结膜的屏障,其能够有效组织新生血管与异常组织增生问题,使其无法通过,但是屏障被突破后复发问题便会发生[6]。在复杂的复发因素当中还会涉及到紫外线、其他环境因素对角膜缘干细胞的影响,同时还会促使干细胞的屏障功能遭受损失,但是这一些因素并不能通过临床控制[7]。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从不同的部位采取相同大小的植片,其术后复发率基本相当,所以最终决定对植片大小进行研究[8]。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术后3d后两组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无明显差异,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小植片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大植片组,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在远期复发率方面较大经线的植片有着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可以更好的减少对眼表的损伤与影响。另外,因为翼状胬肉大多数处于鼻侧,内直肌会附着在距离角膜缘5.5 mm以上的巩膜上,大植片组植片可以通过宽度为5 mm的经线,不仅可以确保宽度充足性,同时不会因为缝合固定结膜植片而导致内直肌遭受损伤。另外,通过充分考虑后认为,采取超过5 mm的结膜植片对于眼表的损伤会更大,并且缝合固定结膜植片的时候还会对内直肌形成影响,所以暂未对这一经线植片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的疗效突出,治疗中应当尽可能采取大经线宽度的结膜植片,从而达到降低术后刺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