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宾
摘要:数学思维是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这种思维活动形式本质上属于形式化思维。学生在运用数学思维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用符号语言提炼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从外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从内需要把握数学规律。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立足实际,认识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年龄阶段的特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深入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当下我国素质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数学作为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数学案质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把握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征,帮助学生培养思维模式,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把握事物内部规律、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态度,学生只有对数学热爱才能主动进行探索。因此,兴趣培养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兴趣因素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起基础性的作用;学生对数学越感兴趣,学习思路就会越清晰,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会更长。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仅能够合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的合理构建,辅以适当的益智游戏,由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上升到生活实际的高度,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学生受常规思维影响缺乏直观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容易找到数量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难以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函数图象的构建或采用绘图软件,直观呈现出数量关系,达到提升学生认知的效果。
二、培养独立思考
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数学思维品质差异。数学思维品质又称数学思维智力品质,是教师判断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数学思维品质决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思维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把握客观规律,理解数学公式的概念产生、发展过程及应用环境,并通过具体训练加强认知。
三、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发展新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解题思路多样化,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经學到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总结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教授学生反比例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总结经验,得出解题思路:若反比例函数y1=k1/x办与正比例函数y2=k2x的图象相交于点A(-1,-3)、B(1,3)两点,若k1/x>k2x,求x取值范围。在这道题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展开解读,即通过坐标轴的建立,将所求“不等式的解集”转化为已有知识“当反比例函数值大于一次函数值时,求x的范围”,再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x<-1或0 综上所述,学生数学案质的培养有赖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型,教师在这一时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更能为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清远.试论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2]王力伟.关于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5(8). [3]周洪亚.对当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的研究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4(68). 编辑 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