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研究

2019-02-26 08:43曾凤英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本剧问题对策实施策略

曾凤英

摘要:在新教改背景下,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被引入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从介绍课本剧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语文教育中的教学价值以及实施策略,最后在分析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本剧;实施策略;问题对策

在新教改的要求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强行灌输知识的授课方式,积极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的目的。基础教育的改革推动着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教育改革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此,语文课本剧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探索。

课本剧是将课文文本中所表达的情节内容、主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等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真人演绎的一种教学方式[1]。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2]。

一、课本剧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价值

1.提高学生兴趣及其综合素质

课本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原本枯燥的文本改编成可以参演的戏剧,这种形式的转变,学生自然会迫切地去思考选什么内容?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怎么演效果更好?为此,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应的文本内容,多方面查找相关的资料来扩充对内容的理解,这样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课本剧的编写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戏剧剧本写作知识,学生为此需要学习相应的知识才能进行改写创作。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要求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清晰鲜明地表现出入物特性,这个过程能够不断训练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文字功底。文本戏剧化可以将文本进行扩写、改写、续写和补写,多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安排导演、角色分工以及环境布置,讨论每一场景的环节、言语动作、表达意愿等,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能力。戏剧的参演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体的演出,因此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是重要的考验。

2.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职业水平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讲,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本剧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较为沉寂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单一地灌输知识,学生也不再需要强行理解记忆知识点。合理运用课本剧能够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完美结合,教师在课本剧改写、编演安排以及后续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多加以引导,使其主动向相应的难点、重点发起探索,激发求知欲。学生在课本剧的整个流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自己的求知进取精神。如此,相应知识点得以被更深刻地理解记忆,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课本剧的编演涉及舞蹈、音乐、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想充分发挥课本剧的教学效果,体现教师在编演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并在实践教学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语文课本剧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本劇要想在课堂中成功运用,教师需要依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一般来讲,课本剧的编演主要包括创作剧本、排演剧本、剧本演出和剧本评价四个阶段[3]。

1.创作剧本

首先要选择适合进行编演的文本内容,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课本剧的教学方式,需要挑选生动的记叙性文本。选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讨论并得到最终确认的结果。剧本确定以后,需要对剧本进行编写。这一步需要建立在学生对相关文本的主体、内容、情景等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学生需要读原始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扩充学习。在改写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照搬照抄原文的情景描述以及人物对话,这样的改编极为生硬,达不到“演”的目的,因此老师需要在改写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改,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情节联系等。

2.排演剧本

这一步的关键点是确定剧本执行的导演,然后再分配角色进行排演。导演对整个戏剧的排演发挥着主导作用,角色分配、排演流程以及结果评价。导演需要合理安排排演流程,可以将整个流程分为初次排演、局部排演和整体排演。初步排演需要导演将不同的角色进行分析,明确每个人饰演的人物,要求演员掌握相应人物的台词、性格、社会关系以及出场顺序等。局部排演需要将小规模的情节进行一次初步的整合练习,是由个人向小组的一次迈进,需要不同组别内的角色明确自身的所处环境,进行角色配合。整体排演需要所有角色参与到整个戏剧的演出中,导演需要从整体L把握幕场之间的衔接、情节起伏、人物出场顺序、道具等的更换以及音效等的配合。导演需要对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提高表演的质量。

在这一步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喜好、特长等给导演角色分配提供建议。其次,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以作为最后评价的部分标准。此外,对学生在排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应提供一定的帮助。

3.剧本演出

课本剧的演出一般都是在教室内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在演出之前布置好场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整地展示故事情节。在演出开场之前,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让观众带着问题来观看演出,思考演出所表达的内容,从而不使演出流于娱乐形式,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演出的过程中,人物对话是重点,通过对话来反映人物性格、社会关系、情节起伏,因此需要着重关注演出过程中的人物对话,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剧本评价

剧本演出完毕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价,以此来衡量此次课本剧教学所达到的效果。对语文课本剧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剧本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演员和观众的评价。表演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检查学生是否对表演前的提问进行了有效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交流各自的心得,最后得出统一的答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结合扩充的知识来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的要求。另外,教师需要对课本剧的排演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剧本的创作者和演出者,并且指出在编写剧本以及演出过程中的不足,以便今后的改进和提高。评价方式的选择可以是教师总评、演员自评、观众评价等,最后记录评价的结果,作为相应的课程成绩。

三、语文课本剧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语文课本剧应用中的问题

首先,新课改之后,课本剧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总体来看,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占比很小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深远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新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而产生的效果一般所造成的现象。现有的考评方式仍然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在课本剧教学方式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多数教师在教学考评的压力下选择传统稳妥的灌输式教育,而舍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准备的课本剧方式,因此造成课本剧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仍较为少见。

其次,教师指导不当也是影响课本剧教学方式应用的关键原因。初中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在编演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引导。然而,在初中语文的课本剧教学中,教师极易由引导作用过渡到指挥作用,参与剧本的编演,安排整个编演的流程,使学生服从自己的安排来进行演出,这样就严重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传统灌输教育。新课改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尽管教师包揽安排的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会得到很好的“演”的效果,但没有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的课本剧教学方式也就流于形式。

再者,课本剧的改编容易出现“娱乐化”倾向。受当前社会部分影视剧世俗化的影响,一些所谓“戏说”“恶搞”“杂谈”等娱乐消费为目的的创作方式也影响到课本剧的改编,初中语文的文本改编过程中容易出现與教材内容不相符甚至相反的演出,将原本较为严肃的教学娱乐化,偏离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最后,大多演出完毕后,缺乏深入的评价。有些教师在学生编演完毕后,缺乏对演出存在的问题、可以改进的方面以及编演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只是单纯地将其作为一种表演。这样既达不到教学方式改革的效果,又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精力,也会引发学生的惰性,这会使学生慢慢消极应付课本剧方式。另外,缺乏严格的课本剧编演量化评价标准也会导致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编演过程或者敷衍了事。

2.语文课本剧应用中针对问题的对策

首先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本剧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大力提倡多样化方式教学,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学成果评判标准。首先,教师应主动改变教学理念,适应多样化教学的趋势。其次,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合理适当地引导而非主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编演。再者,文本内容戏剧化应忠于原著,厘清课本剧内容的虚实关系。最后,教师应当建立相应的课本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课本剧编演的效果与不足,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并将其作为最终考评成绩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建.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J].教书育人,2009(S5):42.

[2]朱会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为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5(35).

[3]李一丁.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课本剧问题对策实施策略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