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跃民,韩 锋
(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提出并倡导教育领域需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以实现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平台,需要为社会各行业领域输送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课堂教学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为促进高校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改革”的开展和深化,转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针对“课堂革命”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改革对策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从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中,都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对课堂教学效率造成重要影响[1]。从基础课程角度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基础课程与专业发展不存在必然联系,因而会对基础课程学习存在漠视心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集聚力不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性较差,教学过程也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难以实现课堂教学总体目标和重点目标。从专业课程角度而言,由于很多专业课程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学生不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同时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因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仅能够通过教师的专业教学及引导开展课程学习,被动的身份及学习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延续教师的学习思路及方法,难以实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纵深发展,各项改革成果涌现不断,但是现阶段高校教师的薪酬与职称评定情况、科研成果等因素还是存在必然联系,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取得的成绩,因而导致很多教师都将“评职称、搞科研”作为自身的职业发展重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幅降低,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造成巨大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缺乏动力,便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难以真正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包含12个学科门类、专业类92个、506种专业,为实现各专业的社会实践,都需要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专业实践项目,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专业教育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不足的现象,在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等社会热点学科,高校的专业实践项目相对较多,而对于历史学、文学、哲学等冷门学科,却存在教育实践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2]。缺乏专业实践资源,便会使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仅限于学科理论知识范围内,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转化与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提出数年,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却没有实现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入拓展,小学及中学阶段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教学改革工作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当前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问题,但是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却进展缓慢。高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不具备成熟经验,诸多高校都在边改革边看成果,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通过教学改革的推动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而更多高校则维持原课堂教学状态,教学质量难以实现持续提升,因而也出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两极分化、参差不齐的现象。
“课堂革命”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为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当前教育现状,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及范围的外延,拓展教学范围。改变课堂的物理空间束缚,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专业发展的思维意识,将专业课程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命场域,提升学生的本位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课堂革命”的“革命”重点,将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活动方式,延展到互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及共进式学习等多领域,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成式教育,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研究,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化。
教育行为需要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堂革命需要从教学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组织、教育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多重角度进行变革,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并进行针对性完善,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思考,关注自身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否爱听、学生是否能够开展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符合教师的教学进度等问题,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仅将教师自身所知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是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内生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化,以帮助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3]
1.教学理念的转化
“课堂革命”需要教师能够自觉转化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2.教育对象与教学组织关系的转化
高校课堂教学在“课堂革命”的推动下,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关系的转化,传统教学领域教师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过于明显。课堂改革推动下师生的“教学”与“被教育”边界逐渐模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和研究将会是学科课堂的常态,学生的课堂地位显著提升,而教学关系的转化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地位的降低,而是通过教学关系的转化,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
3.教学模式的转化
“课堂革命”应当将教学模式的转化作为重点,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教师推动课堂革命应当将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领域,重视项目化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方法的应用,结合学科课程类型以及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呆板生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专业知识学习的可应用与可拓展价值,引导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4]
4.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化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其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方法,“课堂革命”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教学也需要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体现教学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应当改变“考试定成绩”的现状,将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定、职业能力评定、人格发展情况、心理健康素质等多元内容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多元内容设定相应比重,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综合成绩。高校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化,能够体现自身教学目标的转化,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由于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各地区都存在诸多优质高校在专业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优质成绩,这些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自身的课堂革命与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成高等教育的科研成果,帮助教育资源欠缺院校积极进行自我完善,通过优质高校带动普通高校能够在“课堂革命”少走弯路,从学科教学、专业实践等多重角度,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引导高校能够将“课堂革命”的相关工作重视起来,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
高校为促进“课堂革命”工作的持续推进,需要通过教务管理方式的变革,调动教师开展课堂革命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理想相契合,使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职业生命的重点内容,思考学生所需的教学内容、学生期望应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注点、学生专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5]。不仅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更需要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发展作为基础性考核内容,从而提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视,进行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课堂革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次契机,高校为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需要在“课堂革命”视角下,进行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化,将学生所需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关注重点,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并调动教师开展课堂革命的积极性,促进“课堂革命”改革效能的实现,提升高等教育综合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