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逐渐呈年轻化发展趋势[1],目前我国25~34岁高血压病人已达患病总人数的20.4%[2]。研究证实,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每增加5~6 g,收缩压升高3.1~6.0 mmHg(1 mmHg=0.133 kPa)[3]。此外,过度饮酒、运动缺乏等不良行为习惯引致的超重与肥胖等健康问题均可提升高血压的发病率。行为干预通过改变个体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控制与消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减轻症状的目的。对高血压病人实施行为干预,可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回顾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分析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研究内容及高血压行为干预评价方式与方法,以期为今后实施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20世纪中期,治疗高血压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此时期的行为干预研究多关注改变病人服药与治疗的依从性。研究证实,药物治疗及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能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4-5]。自20世纪80年代起,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疾病的研究与认知也逐渐上升到关注除疾病所带来的病理改变过程以外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等诸多因素,通过研究得出高血压的发病率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等结论。高盐饮食是已明确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钠盐摄入量越高,高血压发病率越高[6]。此外,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血管疾病专家组提出,适宜的运动有助于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运动干预可有效减少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稳定病人的血压水平,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7]。进入21世纪后,随着初级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探索在社区、家庭范围内实施高血压症状管理与病人行为干预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问题主要集中于使病人建立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模式,家庭自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长期规范的家庭自测血压能提高病人管理血压的积极性及治疗的依从性,且有助于医疗服务团队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从而提高血压控制率和治疗效果[9]。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研究经历了由面到点,由被动医疗逐渐转变为病人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漫长道路,并逐渐向着以消除高血压危险因素为中心,深入探索病人健康管理行为模式及可行性护理方案的纵深方向发展。
目前,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干预、膳食干预、运动干预及自测血压行为干预。现存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病人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稳定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0-19]。
提升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可有效提高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0]。但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维持难度主要在于出院后的自我管理阶段,社区内服药依从性较好的高血压病人仅占34.6%[11]。在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规律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和服药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简化给药方案、药片计数法,告知病人随身携带药物并设置闹钟提醒按时服药等方法[12-13],均可有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此外,杨连招等[12]研究中使用电子药瓶记录病人打开药瓶的时间、次数及取药量监测病人服药依从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药片计数法和电子药瓶不能确保取出的药物全部被病人服用,故存在高估病人服药依从性评价误差。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已对取药环节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但仍需围绕服药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可考虑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度,同时对病人家属进行干预,取得其充分积极的配合,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并进行病人服药记录,以作为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评价的补充数据资料。
健康的膳食结构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护理人员可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膳食习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膳食干预方案,从而提高病人血压控制效果[14]。但膳食干预易受病人膳食习惯、文化水平、家庭成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可提供平台以增加高血压病人之间的交流、鼓励病人互相监督,促进病人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此外,目前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膳食干预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15],未深入探索并关注病人在膳食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性因素以及自我膳食行为改变的意愿和动力,今后可结合行为改变理论对高血压病人的膳食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进一步研究[15],针对高血压病人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探索多角度、多方式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
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发展[16]。然而,运动强度过高不仅无法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还可能引起运动性高血压,并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7]。因此,在指导病人进行运动与体育锻炼前需评估病人的运动耐受能力,针对不同病人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同时,病人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动态及其自身健康状况变化也需要同步监测,以协助病人合理运动。护理人员可使用能量监测仪指导病人采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方式进行间歇性训练。通过实施运动干预降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病人长期坚持,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基础上,还需寻找提高病人配合度的保证措施。
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的诊断、监测、风险评估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家庭自测血压对病人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均具有重要作用[9],且具有方便、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等优点[17]。因此,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血压测量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向病人发放自测血压记录册成为督促病人监测与记录血压值的根本措施。与病人服药依从性研究相同的是:病人自我测量与记录血压值同样存在监测并获得血压值及记录数值的有效性、可信性等研究问题。已有研究围绕上述主要研究问题开展了实践探索,如远程监控病人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结果显示,远程监控的行为干预方法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稳定血压水平[18]。由于受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人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势和作用还未达到理想效果。今后,护理人员可进一步探索并推广更加经济、便捷、有效的病人自测血压行为干预模式,并将其作为高血压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及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于研究探索出的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实施效果,目前仍缺乏充足、有效的科学评价方法及工具,这也是造成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现有的特异性评价方法多针对病人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综合水平进行效果评估,但膳食干预与运动干预效果的干扰因素众多,难以明确特定的评价方式进行结果说明,仅依靠病人远期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变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间接评价。
服药依从性反映了病人就医后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通过评价病人服药依从性可间接说明行为干预的实施效果。目前多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19]来获取评估信息,并转化为可进行科学分析的计量资料。该量表包括8个条目,分值设定为0~8分,其中第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根据得分情况,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可分为高(8分)、中(6分或7分)、低(<6分)3个等级,得分越高,服药依从性越高。次量表内容简单易懂,便于操作,适用范围广,能快速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但评估信息多来自病人自我报告,主观性较强,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20]。故可考虑使用该量表时与药片计数法、电子设备监测法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服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及血压监测3个方面[21],它是综合反映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饮食、运动等干预效果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控制水平。目前较多采用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量表[21]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计为0~105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既往研究中评价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多采用研究者自制评价工具,仍缺乏具有本土文化背景下的普适性研究工具,以便于广大学者使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研究可在现有干预内容基础上,围绕其对不同高血压病人影响效果的差异进行方案完善,制定出更高效的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此外,目前对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建议今后研究以此为重点,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高血压病人行为干预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