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岩辉
(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 221300)
数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有所不同.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原理以及规律,才能正确掌握其基本内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缺乏这种缜密的逻辑性,数学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上枯燥而又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难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正和负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判别原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能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有没有看天气预报,学生们积极地回答:“每天都看.”教师再次提问:“知道今天有多少度吗?”学生们回答:“今天零下3摄氏度.”之后,教师给学生解释负数的概念,并写出零下3摄氏度的数学符号,此外教师利用负数和正数来描述一些生活常见的事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出几道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师生之间的幽默互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与课文中的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中,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通过对折折成一个图形.折成的图形被打开发现这条线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概念以及相关特性.根据教师的实际操作,并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自身的思索,并且积极的配合着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学生说:“完整的圆圈是轴对称图形.”另一学生表示:“剪纸上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并让学生在黑板画出轴对称图形,让其余学生来观察画得是否正确,有效拉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演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对于初中生来讲,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会有所不同.然而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取决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创设一些丰富的数学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思维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研究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并且让学生自主发现女生以及男生占的比重是多少.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玩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把五个红色的球以及两个黑色的球放在一个不透明袋子里,问学生摸到哪种颜色球的机会比较大,学生对此积极的配合着教师的教学工作,活跃了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更好地让学生们吸收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根据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学习比较死板,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致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不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巧妙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麦是个专职司机,准备要运送30吨的矿泉水,小明先用一辆载重为4吨的大卡车运送,一共运了3次,剩下的矿泉水用一辆载重为3吨的货车进行运送,问需要几次才能运完?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之中,其中一名学生积极地举手发言“如果我们设x次才能运完,那么方程式就是30-4×3=3x,最后得出结果x=6,说明需要运输6次.”教师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引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让学生根据知识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并且需求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于知识点进行了有效地巩固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实现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还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模式,以此来吸引学生们注意力,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程度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当代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