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邮编:236400)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师大都追求的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把每一个“知识细节”覆盖完,这种复习策略高效吗?笔者认为未必.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遍,再这样复习会感到乏味,复习效果也会打折扣.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从小处入手,以点带面,直击目标.下面以“双曲线”复习为例,谈谈看法.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解析几何一般设置两小一大或一小一大,分值大约17~22分.而双曲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圆锥曲线,是高考的“常客”,尤其是它的两大性质——渐近线与离心率,其命题大都围绕二者展开.相对于椭圆与抛物线,考试大纲对双曲线的要求要低一些,一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从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态进行教学.”因此,回顾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构筑进一步学习的平台,为复习作好准备.尽管双曲线是一种重要的圆锥曲线,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但是笔者仍然抛弃了“大面积撒网”这种费时费力的复习策略,从渐近线与离心率这一小处入手,引领整节内容的复习.
高考命题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而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之间通过c2=a2+b2建立联系,而明确二者的联系对缩短解题路径,优化解题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解析本题涉及椭圆、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直线的斜率、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垂直等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难度大,综合性强.由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的关系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求渐近线的斜率.
图1
点评本题立足于椭圆,借助于垂直,分别从代数与几何的角度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而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源于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本题通过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之间的关系,缩短了思维,减少了运算.
点评本题是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之间关系的直接应用,简化了思路,为求最值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又由求最值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命题的一般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顶点、渐近线以及离心率、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等知识,对逻辑推理与运输求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消去y得(1+k2)x2-2ax+(a2-b2)=0.
图2
点评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如何使用“∠MAN=60°”.通过圆的性质构造正三角形,建立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的联系,从而求出离心率.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双曲线方程、性质、圆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等.
图3
点评本题与上题相比,难度降低,若结合图形,会有助于解题.
高三复习,不仅要照顾到基础知识,也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在具体操作中,要放弃经验至上的思想,要着眼于教材,立足考情,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有的放矢.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复习课大都省略了知识生成过程,省略了概念等的归纳概括过程.复习课以学生已学为基础,如果再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展开,不仅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学生也容易生厌,影响学生的复习兴趣与积极性.故教师要立足考情,合理设计复习课堂,抓住内容的要点与关键点,以点带面,打造“生命课堂”.
《考试大纲》指出“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1]因此复习要立足于知识间联系,构筑知识网络.章建跃博士指出:“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载体.”而高三复习课基于知识的综合性与联系,思维量一般更大和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也更高,因而对锤炼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三复习要巩固基础,提升能力.考虑到高三时间的紧迫性,内容的综合性,如若把复习课上成了新课,想必不利于备考,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遵循复习课的规律,不拘泥于“细腻”,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尝试从小处入手,以点带面,推动复习课有效开展.就像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二者通过参数a、b、c与双曲线的方程以及其它性质建立了联系.复习不妨从二者入手,顺藤摸瓜,连带出其它知识,既省时省力,又能抓住关键,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