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香
摘 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党的方针的指导和新课改的推行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由原来的“自然”转变成“科学”,这一转变也体现出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性发展,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本文借助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教学理念、学生培养方向、教学改革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落实科学新课改,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 新课程; 改革; 教育方针; 陶行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57-0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给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正是有了解放才有可能尽量发挥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我们广大的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只有付诸实践,加以落实,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因此教师要活学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要努力实现以下几个变革:
一、教学内容的变革: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与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趋向,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内容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教学场所、时间上的变化,课堂教学由学校由社会、家庭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续,促使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沟通,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比如“环境保护”是目前国家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就可以渗透生态养殖,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教育中,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觉得科学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学习劲头也提高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促进学生更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将成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究自然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事实上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科学课的授课过程中,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加学生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外,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并以此为教学的资源。创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收獲第一手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三、教学评价的变革: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如今新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并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变化,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学习的过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教师要变单一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学生走向自然、生活和社会,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训练为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探索的过程,把小学科学课程变成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乐土,浇灌好祖国的花朵,培养出芬芳桃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积极投身在教育事业,与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编.《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4]卢新祁.科学课教什么,怎样教才科学[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