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斌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有学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年轻的一代,而且还可以让家庭和父母的道德观完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近年来,我国很多教育学者也纷纷对家校合作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相比国外很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要晚很多。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家校合作早已成熟,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步入正轨,至今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很多经验。然而,农村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为了提高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国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不断发展,教育的规模也在日趋扩大,家校合作在全世界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议话题,并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相对落后,仍然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我国还没有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家校合作的相关理论,在部分发达地区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已逐渐被认可,但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仍然没有系统的开展,特别是农村学校,家长以及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相对欠缺,有的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家庭与学校合作应发挥各自优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解我国农村实施家校合作的情况,通过调查、访谈、行动研究等发现:
1.家庭方面
首先,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很多父母被迫选择外出打工,有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一次回家几天,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全靠电话联系,从而缺少亲子沟通。很多父母将孩子交由老一辈来带,但是老人仅仅会管孩子的一日三餐以及孩子的冷暖问题,无法担任家庭教育的重任,于是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只能靠学校来进行教育。大部分老人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从而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其次,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有效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教育,都是老师说什么家长照做,没有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家长处于被动甚至应付状态,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开展,教师也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达到良好的家校合作状态。最后,家庭对家校合作的意识欠缺,家长将孩子送去学校后,就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交与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的实施,有的家长则认为这是学校想偷懒、想推卸责任而找的借口,坚持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从而阻碍家校合作的发展。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的意识和态度欠缺,我国虽然提倡家校合作,但是并没有出台任何有关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家校合作的实施,学校不太重视家校合作,觉得家校合作实施与否无关紧要。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不积极,仍然停留在单向活动的状态,家长即使想参与也无法参与其中。其次,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有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中学历、初中学历、小学学历甚至还有文盲,这样一来家庭教育水平也就不一样,所以教师只与少数家长能够进行良好沟通,而与多数家长却沟通困难,妨碍家校合作的正常开展。
1.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缺乏正确认识
(1)家长方面
首先,农村家长不了解家校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形式,由于家长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个概念,也不清楚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导致对家校合作的不重视,家校合作根本实施不起来。其次,即使学校积极倡导实施家校合作,但家长不配合或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积极参与意识形成家校合作的阻力。再次,由于父母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较好的能力去教育孩子,在合作过程中家长缺乏相应的指导,即使家长愿意配和但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有家校合作的想法,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施方案,因此教师无法系统有效的实施,即使有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最多的合作方式是家长配合老师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师通过发送短信告知家长今天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好让家长监督孩子。对于班里留守儿童,特别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看的学生,家长无法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只能另做安排。另外很多教师认为实施家校合作与否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有的教师害怕与家长合作,认为农村孩子的父母接受的教育不高,素质低,教育上的问题很难与其沟通交流,由此阻碍了家校合作的发展。
2. 家校合作的目的偏离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然而现在更多学校将素质教育转变为应试教育,以取得优秀成绩为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培养。如今考高分、考重点学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主要要求,因此家校合作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与学校联合只为考高分,考重点学校,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从而背离了家校合作目的。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保障家校合作的实施
我国家校合作至今还没有任何有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制约,导致家庭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不重视,阻碍了家校合作的实施。因此应该在法律中明确家长及学校各自的职责,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健全的政策法规能够保障家校合作的正常运行。
2.转变双方观念,广泛开展家校合作的培训
(1)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去旧推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合作观念,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对于家长,可以选择农闲之余,将家长组织起来针对家校合作进行相应培训,可以给家长普及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这样促使家长或多或少关注家庭教育问题,毕竟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与教师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以此纠正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错误观念,在家长了解家校合作的优点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1.转变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观念
学校要通过开展家校合作的教师培训,使教师转变自视过高的态度,不要总觉得自己如何教是自己的事,他人没有发言权,转变认为家长参与只会自添麻烦的错误观念。使教师对学生家长多一些耐心,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进步。
2. 拓宽沟通渠道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长会上家长也仅仅作为听众,老师与家长之间无形之中存在着隔阂,产生距离感,很多的家长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因此应该转变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会的形式多样化,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将家长会转变为家长能够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比如家长经验交流会,亲子互动环节、家庭才艺表演等,在这样一个开放宽松的氛围内,增进了亲子关系和增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从而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参考借鉴成功经验
对于家校合作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从成功案例中借鉴好的经验并结合本校特点运用到学校改革中去,以达到促进家校合作的效果。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农村家庭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一些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关心孩子,不仅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不了解,因此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从中选举出家长代表,由他们专门负责与学校或班主任联系沟通,老师将学生在学校所出现的问题或需注意的事项向家长代表反应,再由家长代表传达给各位家长。如果父母有什么想要提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通过家长代表与学校进行交流。这样尽量让所有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且也解决了教师与部分家长沟通上的问题。这样一来方便了很多家长,尤其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家长,和一些想要参与但是又身不由己的家长。
2.加强主动参与意识
家长要有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品德修养和教育素养。家长可以选择农闲之时到学校向老师请教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多一些关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家校合作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推进教育朝着和谐、平稳、有秩序的方向发展。家校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家长和学校的发展,可以帮助家长改善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教育素养,为家庭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帮助学校丰富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