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军
(江苏大学 法学实践教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镇江 212013)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社会对行政诉讼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而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法学专业学生大多难以适应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中央政法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以模拟法庭教学为代表的法学专业实践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已在我国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广泛实施。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环节中的行政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行政法学实体知识,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行政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行政模拟法庭课程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求完善行政模拟法庭课程教学的路径,是实现卓越法律人才供给的重要探索。
法学专业行政模拟法庭,是指独立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之外的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为基础知识,以司法实务中的真实行政诉讼案件作为内容,由法学科班学生进行模拟行政审判活动,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模拟行政审判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行政模拟法庭,借助司法实践中的真实行政案件,学生以角色承担的方式体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实际适用,以规范的庭审服饰穿着和严谨的司法礼仪经历庭审,增加对司法实践的感性认识。调查显示,相较于刑事模拟审判、民事模拟审判,目前我国高校以及高职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将行政模拟法庭或模拟行政审判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还相对较少。
1.教学目标明确性。行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直接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为基础,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行政诉讼问题,目标包括两点:一是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应用能力,是行政模拟法庭的明确目标追求。卓越法律人才要求具有深厚的教养和专精学识,娴于法律技术,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这些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模拟法律实务技能的训练。在目前法学学生实践能力缺失、就业困难的现实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践教学环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行政审判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卓越法律人才业务能力的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2.教学内容综合性。行政模拟法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行政案件庭审的具体流程,同时要求综合运用行政实体法律知识和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基本概念、专业知识,而且涉及实践应用。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法律文书写作情况进行指导,而且要对其庭审口语表达进行指导。学生参与行政模拟法庭学习,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提升,而且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法律思维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体会不同的庭审角色和身份定位的不同要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庭审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可以邀请校外实务专家对模拟庭审进行直接指导,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正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综合性的模拟庭审训练,学生的综合法律素养和职业责任意识必将得到较大提升。
3.教学过程实战性。行政模拟法庭教学的最核心环节是模拟庭审环节,学生担任不同的审理角色,结合法律知识和对案件的理解,完整再现行政案件的庭审过程。这并不仅是参加一次公开的模拟审判活动,还包括开庭前的全部准备活动,从教学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庭前准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教学过程的实战性贯穿始终,不仅包括原被告双方的对抗性,也包括合议庭审判人员的中立性。原则上采用的都是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件,原被告人员及基本案情信息都是真实存在的,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所承担的角色中去,将模拟角色作为司法实务的真实身份,才能切实体会到法律职业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4.教学案例特定性。选取的案例限于行政案件,这是区别于民事模拟法庭和刑事模拟法庭的重要方面。行政案件是一类特殊的诉讼类型,当事人的角色和身份带有明显的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原告方的当事人是行政相对人,被告方的当事人是行政主体。不同的案件性质对学生角色扮演提出了不同要求,必须充分解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以寻求当事人之间纠纷的解决方法及法律依据。尽管采用的案例基本都是司法实务中已经裁判的案件,但在教学时,还是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用既定的生效判决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做出不同的处理决定。
一般来说,行政模拟法庭的教学应安排在同一学期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学生只有完成了前期的理论学习,才能进行模拟审判的实践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行相关理论法知识,而且能够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进实效。
目前各地高校普遍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时增加了一系列实践教学,但主要以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传统实践环节为主,即便开设行政模拟法庭课程也是将其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尽管作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相较于民法、刑法、商法等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课时仍然相对较少。调查显示,很多高校对行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不甚重视,部分学校直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安排。有些任课教师甚至都不参与,由学生课下完成,也有直接作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进行,因而敷衍了事和兴趣不高成为普遍问题。由于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教师和学生对实际操作都不够重视,阻碍了学生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
作为实践环节,其本质要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实,紧密结合实际,案情富有张力。事实上,由于保密等原因,能够获取的卷宗材料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性较强的最新案件,相关的卷宗材料很难获取。再加上教师取得材料后的操作处理,学生拿到的卷宗内容较为单薄,细节缺失,证据材料不足。如果直接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公布的行政判决书来反推演练,在明知审判结果的情况下,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只剩下按部就班的走流程、读台词,相当于将行政判决表演了一遍。由于误将教学流程当作课程内容,学生更多是在机械表演,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2]
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是贴近现实司法实务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模拟审判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能够为法科学生展现一个整体而又全面的法律适用过程。[3]因而开庭庭审是模拟法庭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一般是将行政模拟法庭直接当作一次模拟庭审,忽视了前期指导和具体安排,方式过于简单化。相关教学安排在期末,学生忙于期末复习,教师忙于阅卷评卷,都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组织。仅以单一的模拟庭审方式进行,再加上不同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教学的表演性质非常明显,学生很难发展出实践应用能力。行政模拟法庭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知识讲解,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4]由于缺乏多样化的实施方式,教师和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变革,再加上和其他科目学习的冲突,行政模拟法庭愈加不受重视。教师缺乏高度热情与责任心,指导不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也较为消沉,缺乏活力。[5]
实施步骤趋于形式主义,课时一般安排为3周的教学时数,实际上模拟审判只有一两个小时。任课教师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布置教学任务,通常由班长组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旁听,然后进行点评。能够切实参与实践的只有少数学生,其他学生都是庭审观众,很难深入接触案件,也未能获得锻炼机会。虽然他们也会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但是由于没有角色体验的感受和压力,很难有参与的动力和压力。[6]导致模拟实践变成了旁听观摩。这种“表演—观众”的形式化背离了教学初衷,缺乏“教—学”互动,学生收获的是学分,受益甚少。
和民事及刑事诉讼区别明显,行政诉讼是因为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诉讼行为,是俗称“民告官”的诉讼活动。其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行政案件中的法律关系,还要熟悉行政案件的审理流程,对学生进行细节指导。目前高校教师从事行政诉讼兼职较少,高校也很难直接聘请法院的行政庭法官直接担任指导老师,师资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为实践环节,教师不够重视,很难实现公正的考核。教师并不清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最后评定成绩主要是看庭审时的表现。担任审判长、代理人等角色的学生容易获得高分,而扮演原告、证人的同学任务相对较少,很难出彩,不易获得好成绩。考核机制的不健全,打击了同学的积极性,重视程度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是从法律人才的质量反观法学教育的质量的认识结果,[7]是对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反思与改进。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意味着对法学教育基本理念的重构,也就是从教义法学的确定性走向实践法学的不确定性,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拓展,从而大幅度提升法律职业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8]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进一步促使高校法学专业加大推进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9]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改革与创新法学专业行政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路径,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法学是实践性学科,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是高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创新实践教育非常重要。模拟法庭作为新型实践教育课程,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已经为国内外法律院校所认可,理应受到重视,而不能仅仅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10]行政模拟法庭或者模拟行政审判,应当作为一门实践环节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行政模拟法庭实践环节的设置,丰富的实践内容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领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的真实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模拟再现,让学生提前感悟行政诉讼诉法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社会法律工作者作为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培养的绝大多数人才要为法律的应用和实践服务。[11]将行政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践环节专业必修课,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中有效执行,师生共同面对,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行政模拟法庭的实践性课程价值。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的非常规化和以“表演”为主的现状,在今后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中应将模拟法庭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常规化专业化。[12]行政模拟法庭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什么,应该明确进入教学培养计划,并且随着教学实践和司法实践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行政模拟法庭教学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而是包括庭审课堂教学、庭审观摩、专家讲座、师生互动、模拟庭审、实践报告等内容在内的综合系统实践性课程,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模拟庭审,而庭审的重点是模拟案件的选取。法学是社会科学,法律的制定来源于社会现实,因而法律的运用也应服务于社会需求。[13]如何在模拟庭审中显现行政法律的适用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对模拟案例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慎重对待。模拟审判的前期辅助工作可以脱离最终的模拟庭审案例进行,但是模拟庭审必须是围绕着选取的实践案例展开,选取的案例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否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选取的争议焦点是否为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模拟法庭成功与否的关键。
法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14]如何创新行政模拟法庭的课程实施方式,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难题。目前国内的高校法学专业的常规教学班一般为30人左右,两个平行班60人左右,如果一个只组建一个模拟法庭,很显然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必须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变革创新。基于法学学科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由单一的庭审演练拓展为多样化方法的有机结合。[15]如,随着高校数字化发展,传统模拟法庭实验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需求,教师应积极探索网上模拟法庭、电子模拟法庭等方式,激发学生个体的参与热情和学生群体的参与广度。[16]模拟行政审判课程实施方式创新改革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符合法学专业发展规律的新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建立案例库,缩减课堂容量,建立竞赛机制等方式提高课程的自身魅力。[17]近年来颇受关注并已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模拟法庭竞赛。模拟法庭比赛作为一项法律职业技能训练,通过抽签或者自由组队的方式进行分组,能够充分发挥版级所有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角色意愿。参加模拟法庭竞赛能有有效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分析能力。[18]通过模拟法庭比赛,让学生们在参与工作之前就获得实战机会,为了团队荣誉和法律正义而战,激励他们积极探索,运用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则解决纠纷,对其职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19]
最能体现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环节是法庭审判,[20]但并不是说行政模拟法庭课程就是一场模拟开庭,还有庭审观摩、专题报告、师生互动等多项教学内容。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一般是单独的教学时段,3周左右较为普遍。学生没有其他学习任务,比较容易松懈,在开庭前往往无所事事,只等着开庭后交了作业就算是完成任务。这样的敷衍了事不可能实现行政模拟法庭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为实践课程教学,行政模拟法庭必须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如确立考核规则,发布实践阶段的指导手册,[21]将教学日程安排内的具体事项进行细化和明确的分工,尤其是将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具体明确。指导教师具体细化行政模拟法庭的课程实施步骤后在课程开始阶段即向学生公布,让每个学生知悉模拟审判教学时段内的日程安排,更加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做到有始有终,条理清晰,任务圆满。比较简洁明确的操作方式是有学院统一制作实践教学手册,将阶段性任务予以明确,由学生直接填写完成,待实践环节结束后,统一上交教学手册,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这样操作不仅将行政模拟法庭的课程实施步骤明确细化,同时也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谓一举多得。
行政模拟法庭的任课教师或者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模拟审判教学环节能否成功进行的主导因素。基于目前行政模拟法庭指导教师普遍实践业务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高校在落实教师时应综合考虑行政与行政诉讼法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校内专任教师和行政诉讼实践技能较强的律师、法官等校外兼职导师共同组建行政模拟法庭指导教师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校内校外教师的综合优势,以期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两方面都能兼顾。这样组建指导教师团队的教学方式,能够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书本知识和司法实践不一致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由教学团队教师进行系统指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及时跟进行政模拟审判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紧张的实战氛围,能够督促所有同学积极参加到模拟法庭中去。指导教师分别组织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理论研讨和庭审预演,正式开庭后及时点评,必将有效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以往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教师工作量较低的情况,高校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行小班授课制,建立合理的量化考核机制,充分保证模拟法庭任课教师的利益,[22]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行政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改革是包括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综合改革。[23]客观公正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期影响更加重要,甚至可能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发展和职业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行政模拟法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成绩的考核评定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重要方面。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不仅仅表现在最后的审判阶段,由于受制于庭审范围、案件中当事人的人数、行政模拟审判中的不同角色分工的影响,单一的将学生的庭审表现作为行政模拟法庭的课程考核依据很显然有失公允。行政模拟法庭是一个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也应该贯穿于模拟法庭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的打分,教师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在课程小班教学基础上,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讲座出勤、案例研讨、资料搜集、庭审组织、庭审表现、卷宗整理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同时参考教学手册完成情况,最终形成课程综合评价成绩。任课教师务必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学生模拟法庭教学环节中的付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行政模拟法庭课程实效。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主要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24]行政模拟法庭课程教学的实施、改革和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法学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和探索,有利于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他们今后法律从业的综合素养。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分工越来越细致,对于今后专职从事行政诉讼的法律工作人员而言,行政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更是重要的演练和知识积累。